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从吃饭到住房,从教育到医疗,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是民生“小事”,关注的更是背后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一份份民生答卷托起了各族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3年年底,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拉甲木底完小的校园提质改造建设项目完成,崭新的篮球场和图书馆陆续投入使用。
从前,这所坐落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乡村学校校舍陈旧、教学设施老化,通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和教育信息化“三通”建设,如今,拉甲木底完小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这样的例子在我省比比皆是,偏远地区学校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和发达地区同样的教育资源。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目前,新一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接续实施,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条底线全部达标。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以来共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655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约13万个,实现30万人口以上县设置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全省“万兆主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高速光纤宽带建设不断加快,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大中小学基本接入教育专网。
据统计,全省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92.4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3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61%,与2020年相比分别提高3.67个百分点、1.24个百分点、1.01个百分点和5.56个百分点,教育公平和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持续增强。
民有所呼,全力以应,一枝一叶总关情。
前不久,历时2小时10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中心卫生院在芒市医共体协助下,成功为急性胆囊炎患者岳智(化名)实施该院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岳智能在家门口接受治疗,得益于健康云南建设的成效。目前,我省进一步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就医新模式。
国家心血管病、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作用持续发挥,去年累计开展新技术176项,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全省125家县医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65家达到推荐标准,1368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以上,累计建成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1483个、心脑血管救治站708个。
艾滋病发现率、治疗率、治疗有效率保持全国领先。深入推进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创新慢病管理机制,已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90个。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28个。全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6.9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3个县(市、区)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州市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孕产妇死亡率为9.86/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4.27‰、2.66‰,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去年,全省基本医保参保4563.39万人,深入推进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专项行动,覆盖患者741.49万人,享受待遇1200.23万人次,报销费用6.07亿元。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平稳推进,享受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待遇2136.55万人次,报销费用22.21亿元。全省纳入管理的893.3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应保尽保,享受医保待遇3864.83万人次,报销住院医疗费用134.22亿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90.74%。落地14批次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节约资金22.69亿元。全省610家医疗机构开展种植牙手术3.2万例,患者次均费用降幅超35%,节约费用6741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去年,我省先后出台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0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17条等政策措施,全方位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共组织创业培训6.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99亿元、扶持创业4.01万人。2023年12月1日起,全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截至2023年6月,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837.94万人,失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358.27万人,工伤保险累计参保人数565.26万人。农民工、新就业形态群体等劳动者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截至2023年11月,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28万人;帮助15.34万失业人员再就业、12.05万困难人员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0.6万人。
云南日报记者 陈怡希 陈鑫龙 李海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