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哈尔滨的爆火带动全国旅游热潮
各地纷纷亮出绝活吸引游客
前有东三省在线听劝,“花式抢人”成“卷王”
后有“山河四省”文旅互不内卷条约正式结束
纷纷放出大招,“卷”出了新高度
在网络平台,各地文旅打得火热
我们西南F4(云、贵、川、渝)
当然不甘落后
于是决定,抱!团!上!分!
这里山水相依、文脉相连、人文相亲
彼此之间拥有诸多相似之处
我们曾在“折耳根之神”下发过誓
以“味蕾”这种特殊的标识相认
彼此照应,携手同行
在云南
广袤无垠的大地
给予万物以生的可能
富有智慧的人民
发挥其聪明才智
将万千风味摆上餐桌
五湖四海的朋友
为寻觅美食
开启一场又一场舌尖美食之旅
你或许想象不到
早在380多年前
一位从江苏来的“吃货”
就已深谙云南野生菌的美味
他便是有着
“中国第一旅游博主”之称的徐霞客
在长达25万字的《滇游日记》中
他记录下对野生菌的喜爱
👇
“雨水到,菌子笑”
在丰沛雨水的滋润下
翠绿山林里的“精灵”被唤醒
——乌如黑炭的干巴菌、形似羊肚的羊肚菌
……
它们是藏在深山里的鲜,是云南独特的美味
野生菌可煮可炒
但最奢华、最鲜美的吃法
当数野生菌火锅
图源:晋宁融媒
以文火慢炖熬制出的鸡汤
或是以老火腿汤为汤底
将牛肝菌、青头菌、鸡枞、竹荪
黄赖头、鸡油菌等多种菌子放入锅中
一同煮制
原本就鲜美无穷的野生菌
裹挟着鲜香浓郁的高汤
一口下去菌脆汁多
鲜香甜美从味蕾刺激到神经
每一口都是享受
再配上一碗特调蘸料:
卤腐、折耳根
花生碎、糊辣椒、葱花香菜……
汇聚了十多种调料的蘸水
既不会夺走菌火锅的鲜香
还能最大程度满足食客的味蕾
云南素有“野生菌王国”之称
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
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
有全国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野生菌资源
拥有野生食用菌种类约900种
占全国的90%
也是世界级珍稀名贵野生菌
松茸、松露的主要产地
近年来,云南野生菌知名度逐渐提升
来云南赴一场野生菌盛宴
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
云南的食用野生菌
也是产业强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制定的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
要形成以昆明为中心
昭阳、陆良、易门、南华、香格里拉
为分中心的
“1+5”国际国内食用菌交易市场体系
据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数据显示
2022年云南野生食用菌产量31.61万吨
产值250.54亿元
云南网记者 黄兴能 实习生 许贵亮 摄
贵州有句老话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酸,是贵州人最珍视的风味
它渗透在贵州人日常饮食的角角落落
黔南的盐酸、虾酸、臭酸
黔西北的酸菜酸
还有黔东南的米汤酸、糟辣酸、毛辣果酸等
这些酸,几乎都与辣相配
造就了贵州人喜食酸辣的饮食主调
基于酸汤,也诞生了很多美食
并形成酸汤系列饮食,成为贵州的味觉名片
在这些酸汤美食中
酸汤鱼更是成为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源:“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将西红柿、辣椒、生姜
大蒜、食盐、糯米酒按比例搭配
在23摄氏度至26摄氏度的常温下
发酵半年以上
就能得到一坛酸辣可口的红酸
而在冷水中加入适量的红酸
搅拌后放上新鲜的稻花鱼
加上豆芽、野生的小西红柿、花椒
木姜子、姜蒜及食盐、味精等调味品
煮熟后再放入葱、豆腐和各种蔬菜
配上蘸水,就是一道美味的酸汤鱼火锅
图源:“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肥美嫩白的稻花鱼在鲜红的酸汤里翻滚
鱼肉浸满了酸辣的汤汁
加上木姜子和山胡椒等特有香气
光是闻一闻,早已垂涎欲滴
图源:酸汤产业网
喜酸的饮食习惯和文化
促成了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2019年,贵州省酸汤产业协会在贵阳成立
2020年,由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提出的
《酸汤调味料》国家团体标准发布
是全国第一个“国”字号酸汤标准
“十四五”期间
贵州提出酸汤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培育10亿元级企业1家
亿元级企业10家的总体目标
酸汤酿造车间
如今
贵州全省酸汤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
餐饮企业超过上万家,从业人员十几万人
形成了原料种植、产品加工、商品销售
餐饮连锁、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产业链
同时,多家企业瞄准调味料市场
研发出系列酸汤火锅底料
在贵州省外消费市场逐年拓展
京津冀地区也有3000多家酸汤火锅店
上海有近千家酸汤风味的火锅店
工人将制作好的古法酸汤装箱
一碗小小的酸汤
蕴含着贵州人无限的智慧
情感和历史韵味
也将带着更长远的发展目标任务
俘获更多食客的味蕾
图源:“汉源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精选上等贡椒融入汤锅
配上文火慢煨的高汤
这道汉源贡椒鱼
是麻香与河鲜的完美结合
汤味醇厚、鲜香爽口、香中带麻
图源:“四川文旅厅”微信公众号
据说,四川人吃辣200年
吃麻却有3000年
辣椒在清朝中期才传入四川
而花椒在《诗经》中就有记载
并且一直是川菜配料中不可或缺的一料
图源:“四川文旅厅”微信公众号
四川是花椒的故乡
花椒是四川的特产
汉源县是花椒“人工驯化地”
从唐朝元和年间开始
汉源花椒就被选作皇室宫廷贡品
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免贡
进贡历时1000多年
因此,汉源花椒也被称为“贡椒”
图源:雅安日报
四川人将花椒运用到了极致
鲜花椒、干花椒、花椒面
花椒油、刀口花椒
……
还将花椒与其他调料搭配
调制出各种各样的复合型味道
让平平无奇的食材吃起来巴适得很
这一口“麻”香也成了川菜的灵魂所在
麻婆豆腐 图源:“四川文旅厅”微信公众号
椒麻鸡 图源:“四川文旅厅”微信公众号
此外
花椒也不再是川菜独享的食材
四川人还采用先进的萃取技术
提取花椒的麻味和香味
融入到各种创意小吃或饮料当中
花椒冰淇淋、花椒蛋糕
花椒啤酒、花椒鸡尾酒
……
本土的传统香料也可以很潮
汉源花椒精酿啤酒 图源:四川新闻网
花椒冰淇淋 图源:“央视三农”微信公众号
一粒粒小小的花椒
为美食增添了滋味
也让椒农鼓起了腰包
图源:“四川农村日报”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
四川花椒产业发展迅速
成为我国“花椒第一大省”
全省21个州(市)、144个县(市区)
均种植花椒
图源:“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
自2019年以来
四川省委、省政府便明确
将蔬菜产业和花椒产业
作为川菜产业重点发展
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
以扶持四川花椒产业的发展
进一步擦亮四川花椒产业区域公用品牌
提高市场影响力
图源:光明网
鲜红的辣椒
青绿的花椒
橙红的牛油
更有无数五彩斑斓的辛香料
随着咕嘟咕嘟的亮泡从锅底冒出
直至红油翻滚的鲜香白雾
袅袅氤氲周遭一切
图源:光明网
夜幕降临
一炉炉火锅渐次沸腾
重庆的大街小巷里
弥散着麻辣鲜香的味道
火锅
是重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名片
图源:华龙网
重庆火锅最早发源于
明末清初的长江与嘉陵江畔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重庆火锅渐渐赢得人们的喜爱
成为“国民美食”
图源:“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重庆火锅不仅香飘全国
还以其独特的风格走向世界
多家重庆本土火锅企业
已累计在美国、新加坡、俄罗斯
澳大利亚、加拿大、老挝等国家
开了门店
图源:重庆发布
重庆火锅号称“一锅煮天下”
背后的每一道食材都是一条产业链
截至2022年底
重庆火锅全产业链收入约3000亿元
其中,终端消费约600亿元
图源:“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重庆全市火锅从业单位有2.2万家
火锅门店3.2万家
火锅门店数量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
重庆
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火锅之都”
图源:重庆发布
近年来
重庆正积极规划建设
重庆国际火锅村、火锅食材产业园
火锅底料加工产业园、火锅预制菜产业园
火锅餐具器皿产业园
以提升火锅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这句出自明朝开国大臣刘伯温的诗句
是他对云贵高原发出的偈语
但若是他再到四川和重庆走一走看一看
可能就会感叹一句“西南万重山”!
而刘伯温的诗句还有后半句:
“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虽说我们不能细细比较
江南和西南F4各方面的实力
但是,西南F4
正乘着独属于自己的发展列车
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