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社会
  3. 正文

打好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组合拳”

——走进红塔区乡村博物馆

它们悄然坐落在乡村的某一个角落,安静地观望着过往的车水马龙,当你无意走进它的大门,它便慷慨地为你打开一段尘封的岁月。娓娓道来的是我们对乡村的共同记忆,还有那些一去不复返的绵长岁月。

这些被叫作“乡村博物馆”的地方,或是一个承载乡愁的村史馆,或是与老宅融为一体的主题展览馆,它们是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

今天,当我们走进红塔区系列乡村博物馆(村史馆),在感受时间温暖回馈的同时,更见证了红塔区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中的守正创新,并以此打出的“文物活化+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组合拳”。

6

郭井郭家宅外观。

红塔区的乡村博物馆

今年66岁的姜再芬一边观看郭家宅郭井村史馆展厅里的展品,一边和同伴交流,满眼的欣喜。“小时候看我妈妈用过,我们穿的土布衣裳都是用这些机子织出的布做的。这个打谷机,我年轻时用过。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这些老物件。”姜再芬小心转动着打谷机说。

89岁的高秀芬是郭井九组的居民,看到展板上介绍玉溪文兴祥商号的创办人郭尚文、郭尚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过云南“重九起义”“援川战役”的郭才三;参与筹建玉溪一中、汇溪大桥的郭光文等当地乡贤,老人告诉记者:“让后代知道郭井历史上曾出过这些人物,是一种乡土教育。”

3

红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白光祥(左一)为观众讲解郭井村史。(郭井社区供图)

郭井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郭云丽负责每天开馆兼义务讲解员,她告诉记者,自开馆半月来,参观人数上千人次,有当地村民也有外地游客。

郭家宅位于大营街街道郭井社区,2012年,被红塔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院外墙上挂有3块牌子:郭家宅郭井村史馆、郭家宅党员党性体检教育基地、郭家宅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2023年12月8日,这3个展馆同时面向大众开放。1950年,郭家宅曾作为中共玉溪县委党校所在地,如今院落的堂屋和右厢房开辟为“党员党性体检教育基地”,展出了中共云南特别支部、中共玉溪县(今红塔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玉溪县委成立等珍贵史料及玉溪名人聂耳、郑易里等人的生平介绍。

郭家宅右边的一个院落,开辟为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记述了数十年来,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队(以下简称“区调队”)用艰苦卓绝的工作为玉溪矿产资源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红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白光祥介绍:“1945年8月,地质专家、西南联大地理系冯景兰教授对玉溪全域全境进行了为期12天的地质勘测,认为玉溪矿产资源丰富。1965年,区调队在郭井村龙吟寺成立。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如今,云南绿色钢城强势崛起,世界级锂矿资源正推动玉溪走向‘烟+锂’时代,铸就矿产资源开发的新辉煌。”

郭家宅以两院三个展馆,数百块展板,上千件珍贵的图片、书籍、碑拓、实物,勾画出不同历史时期郭井的乡村风貌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被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授予“玉溪市文物活化利用示范点”。

5

王家宅玉溪马帮文化展览馆。

与郭井社区相邻的大营街街道赤马社区,有一幢建于1947年的老宅——王家宅。王家宅于2012年被红塔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4月28日建成了集马帮文化展、马帮文化研究中心及各功能室为一体的研究基地——王家宅马帮文化展示研究基地。

玉溪扼守滇中,为“省会屏藩”,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明清以来,玉溪马帮驮载着优质土布、茶叶、毛毡、陶瓷等货物,穿梭滇藏线,往来东南亚,续写着辉煌,支撑起玉溪的商业繁荣,也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渐渐演变。王家宅玉溪马帮文化展览馆是玉溪首个以茶马古道、马帮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以详实珍贵的资料、图片和实物全面介绍了玉溪各县(市、区)历史上的马帮通商道路,抚今追昔,见证了玉溪马帮文化的历史传奇。

4

官宸熙小朋友跟着奶奶去参观滇中农耕文化馆,看到了他心中的“摩天轮”(纺线机)。

离中心城区16公里的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密罗社区于2020年建成了红塔区首家村史馆——滇中农耕文化馆。新年第一天,5岁的官宸熙跟着奶奶去参观滇中农耕文化馆,兴奋地看着那些打谷机、抽水机,好奇地走来走去,最后他在一架纺线机前停下,大声说:“奶奶,这是摩天轮。”在他眼里,这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纺线机如同他在游乐场坐过的摩天轮。新旧历史因为一个老物件就这样神奇地碰撞了,带来奇妙的观感。

滇中农耕文化馆以“哇家大密罗好地方”“稻花香里说农耕”“诗书画意忆农事”三个内容丰富的展示专题,近500件农耕器具、票据、书刊、文献、生活用品等实物,串联起这个彝族山寨丰富多彩的农耕文明与自然遗产资源。2020年7月1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以来,接待省内外参观人数达4万多人次。

2023年12月8日,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铝型材厂董事长陈宝贵来说,位于大营街社区幸福小镇的“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的正式开馆,了却了他多年的心愿:复活儿时记忆中的大营街。“汇溪”是大营街的别称,陈宝贵是土生土长的大营街人,也是汇溪记忆展览馆筹展人。据他介绍,整个展馆总面积6000平方米,以老街旧景为原型,利用老物件与周边元素结合,使展览馆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历史感。“我按照儿时的记忆和村史中记载的资料来布展,展览馆内容包括九村一街、汇溪古镇、土司府等12个展区,展品逾万件,其中大部分展品来自我的收藏品。整个展厅生动详实地再现汇溪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谓一部鲜活的村史。”陈宝贵深情地说。

活化利用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推手

村落是中国社会最基础的细胞,一部部村史就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最好注脚。

据白光祥介绍,红塔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其中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4处、市级文保单位20处、区级文保单位24处,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9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多处保存现状堪忧,屋面破损、梁架糟朽,面临整体垮塌危险。日常管理维护难度大,修缮资金严重不足。”白光祥说。

2022年7月,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2022年9月18日,玉溪市委书记王力到红塔区大营街实地调研时提出,“对文物保护单位再保护再利用再开发,以点串线讲好故事”。

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传承,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红塔区积极创新机制和模式,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展文物活化利用,于2022年11月,成立了大营街街道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大营街街道部分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作。作为领导小组组长的红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涛告诉记者:“大营街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明代就是移民屯田的中心区域。于是我们选择大营街先行先试,打造滇中民俗文化体验区,积极推进文物单位保护利用与激发乡土文化活力并驾齐驱。”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局、史志办、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国资公司、文物管理所、大营街街道及相关社区等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短短一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修缮开馆。

为更好推进工作,红塔区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大营街街道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同时制定修缮、活化利用、资源挖掘整理、宣传、环境整治5个子方案。随着红塔区系列乡村博物馆(村史馆)先后修缮开馆,红塔区文物活化利用打开了新局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文物建筑就立在村庄里,承载着乡愁记忆和文化遗产,建成村史馆,其吸引力和村民集体认同感无可比拟。再就是可以集合多部门共同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修缮经费。”红塔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海倩说。

据王海倩介绍,在大营街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作推进的同时,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社会意见的基础上,红塔区文化和旅游局起草了《玉溪市红塔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在送审稿中,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式作了明确规定:可以开设为博物馆、陈列馆、乡土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和民宿、客栈、茶社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社会公益基金、全额出资、捐赠、与政府合作等方式参与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历史风貌维护、旅游文创开发、文化传承发展等保护利用全过程。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玉溪市文物局局长)陈泰敏说:“现在云南各地都在尝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及品牌文化,乡村博物馆是红塔区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中的创新之举,为全市文物活化利用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近年来,红塔区多方筹集资金、争取资源,顺利争取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玉溪窑址保护利用设施项目、玉溪文兴祥商号旧址保护利用设施项目。”

乡村博物馆是助力乡村旅游的深厚文脉

红塔区近年来不断挖掘城市文化和文博资源,一个点一个点地打造,串点成片,展示宣传民间艺人、非遗技艺、民间收藏,保护传承、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强城市文化底色,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红塔区乡村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建筑,为盘活用好乡村文物建筑,我们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和故事,擦亮乡村文化品牌,讲好红塔区故事,打造乡村新型文化空间,激发市民文化自信和爱家乡热情。同时,在文物的保护利用过程中开展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宣传展示,增添城市和乡村魅力,让更多的人关注、推介红塔区,吸引游客到红塔区打卡、度假、休闲,让乡村文博资源成为红塔区的特色旅游资源。”王海倩说。

红塔区的5个乡村博物馆(村史馆),分别用老房子讲故事、用村史讲故事,为乡村旅游注入了人文内核,提供了可参观的“风景”。大营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发亮告诉记者:“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大营街的历史,懂得前人创业之艰,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更好地建设家乡。下一步,大营街将继续探索新发展之路,将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融合,将大营街打造为聚人气、提消费的大舞台,实现文旅产业发展新局面。”

2024年1月6日,一个600人的旅游团队来到大营街街道大密罗社区,参加“彝乡年味杀猪宴一日游”,游客在欣赏大密罗社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感受久违的乡间年味的同时,参观滇中农耕文化馆,近距离了解农耕文化历史及实物。大密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晓琼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密罗因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了城里人在节假日到此休闲度假。滇中农耕文化馆的建成,对增进民族团结、激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锦上添花。”

为进一步拓展红塔区旅游客源市场,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提振文旅消费,努力打造高质量滇中旅游目的地和康养旅居目的地,更好融入昆曼大通道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2023年红塔区出台《红塔区提振文旅消费扶持奖励办法》。“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博物馆、展览馆建设,吸引社会资金注入到新的领域,可发挥其更大的效益,打开更大的创业创新空间,推动红塔区文化旅游发展。”王海倩说。

“红塔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博物馆建在乡村,收集展示当地特色器物,既有保护传承记忆作用,又让老宅焕发生机,成为本地人的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建构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是一个提升。”陈泰敏说。

7

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内景。

乡村博物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推手

近年来,红塔区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寻找到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据红塔区农业农村局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副局长普辉介绍,大营街旅游资源基础好,要打好生态绿色发展牌,走实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推动大营街农文旅走在前列,就要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产业。“近年来,我们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大营街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以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赋能农文旅融合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能激发优秀乡村文化活力,又培育了乡村发展新动能。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的同时,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普辉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红塔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村史及历史文物的挖掘保护,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选题,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红塔区建成的5个乡村博物馆(村史馆)各具特色风貌。浓缩着过往,映照着当下,寄托着未来。它们集中地位于大营街街道,为“云南第一村”的乡土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既是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

要打好乡村文化振兴牌,不仅要用好当地文化资源,更离不开乡村文化人。2023年11月8日,陈宝贵入选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云南省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名单”。陈宝贵从创办企业带领乡亲共同富裕,到自掏腰包推进家乡文化建设,耗时三十载,投入资金约1.3亿元收藏滇中建筑、民俗文化、生产生活等物件及史料15万余件,创作本土文化题材浮雕300多幅,为推动滇中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字基础、影像基础和档案基础,成为解锁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幸福密码”。陈宝贵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为“留得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传承弘扬乡村历史文化,打造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新亮点。

记者在采访大营街社区党委书记颜伟时了解到,2019年,大营街社区开始打造幸福小镇,着力把乡村建成集休闲宜居、商务会展、旅游购物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成为红塔区及玉溪旅游的新地标,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我们打造汇溪记忆展陈馆,既是为了保护传承大营街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同时,也意在为发展破局、以行动破题。通过文物活化及资源整合,增强文化底蕴,推动文旅融合,增强旅游核心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从而带动社区集体企业蓬勃发展、居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走好共同富裕道路。”颜伟说。

红塔区乡村博物馆(村史馆)聚合各方力量,激发振兴活力,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不断挖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赵发亮说。

“大营街街道部分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不仅将其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更重要的是,这里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让群众铭记历史、感恩先贤,凝聚力量,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中,共建美好家园。”王涛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雪  文/图)

短  评

建好乡村博物馆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柏舟

文物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凝固和文明的体现。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弘扬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红塔区系列乡村博物馆(村史馆)的建成开馆,保存了当地的历史记忆,守护着乡村文化根脉,成为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地域历史文化、宣传展示村情村貌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乡村博物馆(村史馆)在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同时,对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有积极作用。红塔区系列乡村博物馆(村史馆)的建成开馆,标志着红塔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带动文旅融合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这些乡村博物馆(村史馆)为营造文明乡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正能量,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编辑:高倩   审核:张志云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