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峨山花香四溢,好客的彝家热情如火,彝乡的寨子年味浓郁。2月15日,大年初六,是峨山县富良棚乡正月初一后的第一个赶街天,当地俗称“开新街”,乡里举办了“盛世龙腾坡拉坡,响鼓扬花新彝乡”系列文化活动,其中祭龙、赛龙、龙巡街、龙拜年等活动尤为热闹,是游客体验独特龙文化的极佳时机。
在富良棚乡,舞龙队表演“双龙抬头”。
“开新街”是峨山彝族的传统节日,彝语称为“哩夕哩”,流传于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富良棚乡、大龙潭乡、岔河乡、甸中镇一带,是整个春节的高潮。各个乡(镇)的赶集日各不相同,今年首先从富良棚乡开始,随后是塔甸镇、甸中镇、岔河乡、大龙潭乡。“开新街”时,远近的彝族群众穿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到集镇赶街,村寨青年男女带上扎制好的彩龙,肩挎花鼓,成群结队,到集镇比拼舞龙技艺,击鼓狂欢,展示形象。
祭龙仪式。
二龙戏珠。
富良棚乡被称为“舞龙之乡”,传承了古老的以“龙崇拜”为核心的祭龙、敬龙、舞龙、护龙文化。当地群众常说“舞龙不过街,不算开新街”,彝族舞龙就成为开新街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塔甸镇大寨村村民李开平(左)换上彝装去舞龙。
清风徐徐,菜花金黄。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新街”这天,街道上人流如织,来自本地和外地的商贩在街道边摆开摊位,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名目繁多的特色小吃别有滋味,集市买卖异常活跃。勤劳的彝家人在货摊上购买春耕所需的生产物资和各种生活用品,新的一年忙碌的春耕生产即将开始。
塔甸镇小草海村,村民准备到广场出售自家种的鲜花。
鞭炮声响起,人们迅疾闪开,让出通道,舞龙队来到街头,开始舞龙巡街。男人们抬着长龙,女人们抬着短龙,孩子们抬着小龙,鞭炮声、花鼓声此起彼伏。舞龙队你方舞罢我登场,彩龙时而上下翻滚,时而蜿蜒漫游,时而腾空夺宝,时而盘旋仰啸,龙头一动,威风凛凛。舞龙队员都十分投入,动作协调、步伐稳健,进退有序、来去自如。有的在商店门口舞起长龙,为商家拜年,祝愿商家生意红火,财源滚滚。在彝家看来,龙是瑞兽,能给大家带来好运。舞龙队的豪情一浪高过一浪,引得商贩、游客驻足观看,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体验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
塔甸镇九龙村,迎请“花鼓娘娘”。
巡街表演结束后,富良棚乡16支舞龙队轮番上阵,纷纷向评委和观众展现精湛的舞龙技艺,展示彝家儿女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人们站在房顶上、围在广场四周观看精彩的比赛,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今天是黄道吉日,是塔甸镇一年一度‘开新街’的日子,特请‘花鼓娘娘’到小草海游玩,希望今天之后,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农民栽什么成什么,养牛养羊养什么得什么,祝愿亲友及老人小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毕摩念诵完祭词后,峨山县塔甸镇在花鼓广场举行了“开新街”仪式。
舞龙队巡街拜年。
塔甸镇小草海,一池碧水映蓝天,旁边是新修建的花鼓广场,周围菜花金黄,大寨和甸尾两村隔“海”相望,这里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一切都透着春的气息。在毕摩主持下,两条龙和花鼓队把“花鼓娘娘”迎请到广场,“开新街”系列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除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外,每个乡(镇)“开新街”都少不了舞龙表演。
舞龙闹新春。
中国龙的形象贯穿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在演变过程中,龙逐渐融入了民间信仰和日常生活。人们相信龙能够保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这种信仰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龙文化,也形成了每年彝乡舞龙闹春、欢度佳节的热闹场景。(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永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