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晴朗,红塔区北城街道梅园社区大凹村新建的周转安置房里,村民彭翠兰在门口晒起了辣椒。“我家以前的土房子已经30多年,到处开裂,不敢住了。搬到这里虽然一大家子人挤一点,但心里踏实多了。目前,我们的建房申请已经通过,希望早日住上新房。”彭翠兰朴实的脸上笑意盈盈。
作为梅园社区唯一的一个山区自然村,大凹村48幢民房中,40幢为C、D级危房,不同程度威胁着村民的居住安全。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红塔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基层调研,听民意、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着力解决大凹村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以办实事、解民忧的实际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红塔区委主要领导在调研中发现大凹村的危房问题后,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群众周转安置和危房改造工作,坚决保障群众住房安全。2023年8月,历经10天昼夜施工新建的周转安置房23套共46间全部交付大凹村村民居住。防汛期间,北城街道通过帮助村民租住宾馆、投亲靠友及集体接送、集中供餐等方式,扎实做好常住危房的27户77人在周转安置房建设期间的转移安置工作。主题教育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依托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和专题调研等形式,多次深入一线了解大凹村民房规划建设情况,详细询问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并与街道、社区、小组负责人及项目建设方座谈,剖析问题、精准施策,有力守护群众安居“生命线”。
受民房建设政策、土地等因素影响,大凹村一直未启动旧村改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红塔区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探索按照“两线三区一点”分级分区域控制管理模式,疏堵结合推进红塔区民房规划建设。同时,成立大凹村拆除建设指挥部,整合各级财政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大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基础上,着力将大凹村打造为美丽乡村。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北城街道成立了大凹村民房建设组织机构,下设若干个责任小组,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拆迁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多次到现场为群众答疑释惑。”北城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赵龙俭介绍。“街道和社区还聘请玉溪市政规划设计院编制大凹村规划建设方案,除对民房建设进行规划外,还对公厕、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景观亭、文化长廊等设施进行规划,力求高质量规划村庄,高标准建设民房,在让旧村焕发新貌的同时,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大凹村危房改造建设项目规划总人口278人,规划总户数82套,其中保留户数8套,建设户数74套。”赵龙俭补充道。
“在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拆旧建新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对人员、房屋进行摸底排查,并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提前做足拆迁准备。2023年10月至今,完成建房户资格联审公示;完成建房款缴纳43户;拆除公房1幢、空心砖临时房25幢、民房33幢、烤房60座;清理规划区域用地内树木400余棵,拆除面积超12880平方米,做到了应拆尽拆。”梅园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宋昆说。
大凹村危房改造项目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也是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红塔区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放在首要位置,聚焦答好“五道思考题”,用好用活“四下基层”工作法,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持续加快项目进度,努力交出一份有质量、有温度的主题教育民生答卷。(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