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社会
  3. 正文

照顾病妻20余载 相濡以沫显真情

——记2023年孝老爱亲“云南好人”芶大荣

14

芶大荣和妻子在家做饭。

核心阅读:如果你的意中人身患残疾,你愿意和她结婚生子,并一直陪伴、照顾她吗?如果你的岳母瘫痪在床,你愿意在凌晨3点起床,给她换纸尿裤吗?在华宁县宁州街道茂地村委会茂地村民小组,52岁的村民芶大荣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愿意!

2024年2月2日,经当地宣传部门推荐、各级专家评审、公众点赞评议、社会公示等环节,芶大荣入选2023年孝老爱亲“云南好人”。近日,记者几次采访芶大荣,了解他二十余年如一日照顾妻子,以顽强实干对抗苦难、战胜困难的故事。

3月11日清晨6点多,芶大荣给瘫痪在床的岳母换完纸尿裤后,便早早地背着背篓去摘菜豌豆。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4个小时摘20公斤菜豌豆。前一天,他一个人在田里摘了20公斤菜豌豆,每公斤售价3元,入账60元。

11日清晨,他有点感冒,在与记者通电话时忍不住咳嗽。他的计划是10点半回家,卖了菜豌豆就做早饭,再照顾岳母和妻子吃饭,收洗碗筷,下午继续去给菜豌豆浇水……做完田里的活再回家干家务,从天亮忙到天黑,这样的日常,芶大荣在茂地村已经过了26年。他像一个陀螺,忙得停不下来。                      

娶了残疾姑娘

时间的指针拨转到1972年1月,芶大荣在昭通市巧家县老店镇团林堡村呱呱落地。那时的老家不通电、没公路,在贫穷中长到1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了,父亲带着5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1992年,刚满20岁的芶大荣从老家团林堡村到华宁县宁州街道茂地村一带务工。

茂地村民小组228户人家沿山坡居住,澄华公路从山脚下经过,沿着这条路走17公里便能到华宁县城。在茂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翠萍的印象里,20世纪80年代,茂地村委会被乡亲们称为“小香港”。由于煤炭资源丰富,村集体经济繁荣,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在此谋生。

1998年,经热心村民介绍,26岁的芶大荣娶了村里肢体二级残疾的姑娘李英。1岁9个月时,一场疾病夺走了李英的健康,她不能站立,常年蹲着走路,生活基本能自理,但无法干农活,外出需要人背。

当时,李英有3个妹妹未婚,其中1个正在上大学。结婚后,芶大荣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一边搞农业生产、就近务工,一边照顾残疾的妻子,并与妻子相继生了两个女儿。

“我们结婚的时候,村里人都认为这个家留不住他,以为生完孩子他会走掉,但没想到他已经照顾了我26年。”2月29日,李英在自家小院里与记者谈及往事时,眼里闪着泪光说,“我感觉还是幸福的。”

担起家庭重任

由于常年腿脚疼痛,蹲着走路的李英出不了远门,如果无人协助,她的活动范围就是自家小院。他们的两个孩子上学后,接送孩子一直都是芶大荣的事。

农闲时,芶大荣会带着妻子到华宁县城逛逛,让她开开眼界。不过,进一趟城并不容易。这个沿山而建的村庄,道路崎岖,部分路段坡度不小。体重46公斤的芶大荣把56公斤重的妻子从山坡上的家背到山脚下的公路上,沿途要走26分钟、休息3次。将妻子背到澄华公路上后,他还要爬着坡回家拿轮椅,这一趟折腾下来,1个小时过去了,却还没有坐上去县城的客车。

李翠萍说,如果没有澄华公路,茂地村只能算山区,但澄华公路从村子下方的山坳穿过后,茂地村可以算半山区。记者驱车从华宁县城去芶大荣家,短短17公里的路走了50多分钟。蜿蜒的澄华公路上,每当拉矿的货车呼啸而过,在逼仄的公路上行驶的小三轮车总有一种压迫感。这就是芶大荣屡次驾驶小三轮车带妻子和岳母进城的唯一通道。

在芶大荣和妻子结婚的第十年,岳父岳母离婚了。此后不久,岳母施美英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此时,李英的3个妹妹已经外嫁,芶大荣除了照顾妻子,还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经济并不宽裕。面对岳母的疾病,芶大荣想都没想就把岳母送到了玉溪市人民医院治疗。这一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2018年,岳母突发脑梗,芶大荣叫了救护车,将她送到华宁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由于行动不便,岳母又摔断了大腿,6年间多次住院治疗却只能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

2月29日中午12点,摘菜豌豆回来的芶大荣做好饭,给岳母盛了一碗饭端到床边:“需不需要我喂你?”岳母说:“不用,我自己练着吃。”老人舀了一勺饭,颤颤巍巍地送到嘴里,满足地咀嚼了起来。这天中午,芶大荣做了3个菜:腊肉炒蒜苗、煮青菜、蒸鲊。

记者在芶大荣家看到,芶大荣家的房子是一幢老式的滇中民居,进家便是天井,一楼的耳房一边是厨房,一边是岳母的房间。走进老人的房间里,闻不到一点异味。李英介绍,芶大荣每天要给母亲换5次纸尿裤,睡前还要用便盆给老人冲洗,经常给老人翻身,因此母亲从未生过褥疮,不曾穿着湿裤子睡过觉。

把日子过得更好

由于施美英长期卧床,肺炎等疾病接踵而至,仅2022年,她就住院好几次。因进城的路不好走,加之老人的腿不能弯曲,出入院就只能依靠救护车。每一次入院,都需要把救护车开到村委会门口,工作人员再用担架将老人从家抬到救护车上。这一趟往返,需要花费400元。

6年来,岳母每次住院,芶大荣只能放下手上的活计去医院照料她,家中的收入常常中断,加上医疗费、车旅费和孩子读书的生活费等各种开支,给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016年,芶大荣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他家居住的老宅被认定为危房,当地政府为他家解决了住房问题;2023年底,县残联给他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一家人用上了热水;当前,民政部门按照政策将他们一家四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每月可领取一定额度的低保金。

记者在芶大荣家看到:堂屋里七成新的沙发是华宁县一个单位捐赠的;施美英房间里的衣柜和药柜,是民政部门按适老化项目匹配的;上级补助建盖的安全房已在使用,地板是水泥地,但家收拾得很干净,连杀年猪用的柴火都码得很整齐。

2024年春节前夕,爱心人士捐赠了3吨水泥给芶大荣修路。在村委会的主持和帮助下,通往芶大荣家的路修成了简易水泥路,这让芶大荣的小三轮车能骑到家门口,进城方便了。

现在,芶大荣的大女儿外出务工,二女儿在曲靖市读职业技术学校,农活和家务都落在了芶大荣的肩膀上。“你累吗?”采访当天,同行的人问芶大荣,他苦笑着说:“累啊,但不累不行,这些活计都要做。”他盘算着等二女儿毕业找到工作后,家里的开支会小一些,助学贷款也要慢慢还上,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采访结束时,记者在村口的田边邂逅了同村摘菜豌豆回来的75岁村民李桂珍。谈及芶大荣,老人竖起了大拇指:“世间没见过那么好的人,媳妇外出要背,岳母瘫痪在床要照料,他是良心最好的人。”

有村里人告诉记者,没有芶大荣,这家早就散了。在困难面前,他选择了不逃离、不放弃,以坚定的陪伴和艰辛的付出,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诚颖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高倩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