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新”生向前】雾起是仙境,雾散是人间 万里京运第一站——白雾村

编者按:

回望40余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10余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为加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十四五”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撰《云南传统村落丛书》,通过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纵向保护工作机构、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保护技术规范、树立保护传承案例等工作手段,逐步构建了保护内涵丰富、对象分类科学、管控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云南特点突出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道路。

本期“新”生向前·云南十城二十村保护工作系列报道,带你走进万里京运第一站——白雾村。

这里因铜而名,因商荟萃

这里是“万里京运第一站”

这里是中国传统村落——会泽白雾村

雾绕白雾村

因文而雅传统依旧

关键词:历史 传承 保护

白雾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建众多,村容村貌古朴典雅,自然风光秀美,是云南省内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完整的原生态传统村落。

白雾村牌坊

“因文而雅”用来形容白雾村再好不过,悠久的发展历史让这个村子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也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

早在汉晋时期,娜姑镇就是中原文化、蜀文化乃至楚文化与滇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重要通道,自明、清以来,随着东川铜矿的兴旺,带来了娜姑经济的空前发展,文化的繁荣,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而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白雾村都是娜姑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汇聚中心。它既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开辟的“西南夷道”上的重要驿站,又是明清时期滇铜京运的“万里京运第一站”。

白雾村全景图

如今在不到一千米的白雾街上,仍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建24栋,青瓦土墙的传统民居2000余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为三圣宫、通海会馆,云南会馆、楚黔会馆、陈家大院等。2005年以来,白雾村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一代代人连年传承修复,铸就了白雾村的古朴乡愁。

白雾村风貌

猫拱墙逶迤起伏,猫洞排列屋面,既可防火,又便于采光、铜运古道穿街而过,沧桑的石板街,仿佛还在回响着马蹄声声、2000余栋民居古建,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传承修复。2015年,由娜姑镇文广中心牵头制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白雾村保护导则》,出台了《云南会泽白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利用赶集日,安全生产宣传日等时段,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对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进行宣传。

白雾村寿星山风光
财神庙(云南会馆)

时至今日,虽然时过境迁,然而,村牌坊、文庙、古戏台、财神庙、圣若瑟教堂依然保持完好,村子里曾经为抵御强盗抢劫的民屋墙上的枪眼仍旧有着当年的雄风,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虽然被岁月磨得没有了轮廓,青瓦、土墙的建筑仍然古色古香,透露和彰显着昔日的辉煌。

白雾村因雾而见景

据《娜姑文物志》载,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在白雾村这片土地上,垦农田、劝农耕、开山路、筑城墙、凿石洞、建寺观、办教育之风尤为盛行。久而久之,人们在此安居,于是便形成了今天的白雾村。那时,各省前来押运、采购铜的官员特使、商人等常驻于此,并建起了会馆、祠堂、庙宇等10余座,商号150余家。如今的白雾村,很多村民的家谱里,还明确记载着自己的祖籍,有的来自江西,有的来自湖南。而他们的祖上,多是明清时到白雾村来做买卖的商人。

白雾村的传统民居风格

修缮后的湖广会馆

白雾村在娜姑坝子的东偏南方向,北靠老乌青山山脉的老尖山,南面面向开阔平坦的娜姑坝子,靠山面坝。总体的山水格局为:青山为屏、绿水环绕、田园风光。白雾村建筑主要垂直或平行于街巷布置,白雾古戏台布置在传统村落中心位置,作为村落的中心,一条东西向的白雾主街道作为村落的轴线,绝大多数古建筑均沿主街道两侧布置。白雾街源起于清咸丰十年,早年间古城堡依街顺势而建,大致呈梯形。城墙据得胜桥设卡,南面依城墙置栅子,西、北两面均筑有拱洞型城门。

白雾村街道

古城墙,白雾街,以及各文物保护单位本是一体,相依相靠,组成一组整体,以城墙内部为核心区,城门的方向也基本确定未来规划的主次出入口。白雾村四周群山绵亘,白雾村自然环境优美,北部为老乌青山山脉的老尖山,峰峦叠嶂,林木苍翠,物产丰饶;南部的娜姑坝子土壤肥沃,沟渠纵横。主要河流有小江、以礼河及海河,皆属金沙江水系。

保护发展规划与远眺实景

近年来,白雾村强基础提品质,在深入分析全村资源的基础上,确定了“梁子能源坝子菜、农旅融合促振兴”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白雾村通过精准施策蹚出了增收的新路子。

以“文”会友 乡村旅游助增收

关键词:文旅活化 乡村振兴

近年来,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党组织抓产业、促增收的做法让省委书记王宁屡次点赞。

如今乡村振兴蓬勃发展,传统村落不能落后。据了解,白雾村根据农户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情况,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做到了“人人有事做、户户有增收”。如今的白雾村,实现农民增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群众走上“业兴、家富、人和”的共同富裕之路。2023年11月,全省学习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现场会在曲靖市会泽县召开。其间,专门安排参会人员用半天的时间,实地到白雾村观摩学习,“白雾村经验”在全省推广。

传统风貌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最靓丽名片

作为昔日脱贫县,会泽在借力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有很好的禀赋。在乡村旅游发展推进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村落不仅是旅游目的地、网红打卡地,更基础性地,首先是脱贫群众的生活栖居地。在出台条例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基础上,还特别注重乡村旅游的民生属性,对脱贫群众的生活空间最大程度地“轻介入”,对村落建筑和民居坚持微改善、精提升,对群众房前屋后的“巴掌田”“鸡窝地”尽可能地保留而不是一味规模化。在白雾村,加固升级版的民居被微改造为民宿,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风貌如昨、不改其用,流传200余年的“圣谕宣讲”内容依旧。

传承至今的风情与民俗成为了村子的灵魂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促进“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会泽的古村落里感受乡村烟火气息,群众凭借着他们的劳动、技能、传统民居,以及寓于他们生产生活中的文化,为自己赢得了更好的日子,也推动会泽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


田园风光美如画

如今,白雾村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乡村特产,吸引了众多游客。

“我家三辈人都在这里卖凉粉,是地地道道的老字号,你瞧我家的调料罐,那么多年,连位置都不带变的。”谢记凉粉店的女主人周永莲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介绍,现在来白雾村旅游的人逐年增多,节假日每天可以卖出一千多碗凉粉,就算是平时也能卖出三四百碗。

店里的食客告诉记者:“游客来问哪家地道?哪家好吃?我们都会推荐她家,都是大家认可的老字号了!”

焕然一新的传统建筑

近年来,白雾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修复通海会馆、楚黔会馆等古建筑,带动81户农户户均增收6100元;打造集采摘、垂钓、观光、教学为一体的复合体验园,发展土特产品15种,带动72户农户户均增收5400元;将传统民居活化利用起来,在陈氏民居搭建非遗传习馆、美术写生基地,2023年初会泽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修缮后的江西会馆将被作为书店对外经营;同时,深度挖掘当地农耕文化、马帮文化等文化元素,举办石榴文化节、重走铜运古道等活动,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带动35户农户发展手工、网店等产业,户均增收4500元。

商贾荟萃,古村新生,新的坦途已经铺就。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网

联合出品

监制:尹勇 杨渝 蔡葵

总策划:陈宏玲 孙于婷 陈铎文

统筹执行:赵家琦 陈烈 方雅洁 和云娟 聂扬

撰稿:赵芸瑞 赵家琦

摄影:崔庆坤 许卓皓 赵家琦 李勇达 尹永权

视频编辑:赵芸瑞

部分图片来源:娜姑镇人民政府 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视觉支持: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刘光信 李勇达、小细节工作室

编校:李赟静 乐诚弘韵

海报制作:段孝钊

鸣谢:曲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会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辑:高倩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