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省委书记王宁、省委副书记石玉钢等省领导在昆明会见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李辉、提名人选孙鸿雁等工匠技能人才,向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们致以崇高敬意,号召全省广大职工群众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投身云南现代化建设火热实践。
记者了解到,李辉、孙鸿雁、徐成东、耿家盛、郑棋元、马健、赵生艳、陈永等八位工匠分别来自电网电力、工艺美术、金属冶炼、模具加工、移动机器人、桥梁设计、多晶硅生产、动力系统集成等领域,他们中有60后、70后、80后、90后,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代代传承。
会见交流中
一位位行家里手
话“匠心”、谈“匠行”
分享各自用劳动托举梦想
用双手开创未来的故事
↑李辉,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继电保护工、特级技师↑
3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李辉成为云南首位入选的大国工匠。座谈中,他从“坚守本分、热爱学习、勇于创新”三个维度分享了自己工作、学习和成长经历。
“1992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李辉介绍说,电力系统是最复杂的现代工业系统之一,“我的拿手绝活绝技,就是在千分之一秒的瞬间迅速响应和自动处理故障点,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世界级难题,其关键在于防止继电保护系统失灵。近30年来,继电保护从感应型保护、电磁型保护、整流型保护,再到智能化微机保护,技术迭代不断加快。
“不重视学习、不持续学习、不终身学习,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李辉说,学习的动力源自这种紧迫感,一有空就研究电路图,不浪费一点时间。“到一线搞技术,我心里才踏实,才睡得好觉。”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李辉带领团队先后完成技术攻关60项,获得国家专利50项,解决1个国际性难题,主导制定2项国家标准,拥有6项行业首创技术。“未来,我将和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争取早日让每一座变电站都嵌入‘中国芯’。”李辉表示,将干好手里的活,带好身边的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有作为,为云南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孙鸿雁,云南鸿雁内画艺术研究院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孙鸿雁是中国内画艺术大师和滇派内画技艺创始人,她介绍, 内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以特制的细笔,反向作画,结合新颜料、新工艺、新工具,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方寸之间,彩云之南尽收眼底;细微之处,风花雪月尽显笔端。”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滇派内画工艺带给人们一种奇特的、神奇的感觉。”孙鸿雁介绍,通过以云南金竹取代传统金属笔杆,使作画者获得更为精细的操控感;研制出百余种耐腐性环保性能好的新型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解决作品长久保藏的难题;创新推出挂件、茶叶罐等文创产品,发展了文化产业。
据了解,孙鸿雁已培养传统工艺内画工艺人才1000余人,包括彝族、壮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内画弟子,积极帮扶他们创业就业。“年轻人的加入,让滇派内画工艺迸发出了生机。” 孙鸿雁表示,云南总是给艺术家最好的灵感,是艺术家最爱扎堆的地方,这正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魅力所在。
↑徐成东,云南驰宏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熔炼厂作业经理、高级技师↑
艾萨炉是一种熔炼工业设备,在国外主要用于炼铜,炼铅没有先例,驰宏锌锗是国内首家引进艾萨炉用于炼铅的企业。
“试车的时候第一次点火就失败了。当时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请了8位冶金专家,面对问题也束手无策。” 徐成东介绍,他和工友以“吃螃蟹”的精神,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和工艺,终于开车成功。对此,外国专家们称他们为“神奇的中国工人”。
近30年来,徐成东带领团队在技术“禁区”“雷区”“盲区”“难区”中不断探索,推动铅冶炼技术不断跃升。“我们一线技术工人要勇于触碰技术天花板,要勇闯技术创新的‘无人区’。” 徐成东表示,下一个梦想就是要配合中国厂家设计和制造出更经济、更环保、更智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铅冶炼氧化还原一体炉”,为云南资源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劳动最光荣,劳动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工匠技能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王宁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希望各位工匠代表立足岗位、再创佳绩,言传身教、多带徒弟,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群众扎实工作、勤学苦练、勇于创新,为云南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多贡献。
“云南和全国一样,迈上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王宁表示,将从五个方面为广大工匠技能人才成就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
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调动起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中挑大梁。
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紧扣我省重点产业,加强职业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要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用心用情帮助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记者从省总工会了解到,按照《云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我省将新培育100名云岭工匠,大力推动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技师工作站建设,通过大规模职业培训,使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5万人以上。
【记者观察】
精于工、匠于心,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放眼云岭大地,来自各行各业的工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唱响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有“匠心”,要“匠行”,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热切呼唤工匠精神。全省上下要锚定目标,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以人人都是奋斗者、个个当好实干家的崭新姿态,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
记者/孟奇 戈然 臧庆星 范林 马雪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