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出一元也是善”,顾中国说
“善良是我们普通人的底色,不管是做慈善还是与别人相处,都需要善良作为基础。”
“帮助别人,我会感到很开心,我要像妈妈一样一直做好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何春好 熊轩昂 陈思瑾
初春暖阳和煦,春城生机盎然。春节前夕,“昆明之美”公益团队奔走在昆明街头。团队成员为流浪乞讨人员送温暖,给孤寡老人赠粮米,帮困难家庭救急解困,助贫困学子渡过难关。
“昆明之美”公益团队成员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人。穿上红马甲,他们是有老有少、心存善念的志愿者;脱下红马甲,他们是教师、农民工、收费员、学生。
一袋包子、一件棉衣、一桶油、一个小红包……15年来,他们用这些看似微小的温暖,默默照亮着城市中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昆明市五华区黄土坡小屯老村,“昆明之美”公益团队成员给面临辍学风险的男孩(右一)送爱心物资(2024年2月5日摄) 胡超摄/本刊
因善而聚
“昆明之美”的发起人顾中国,是一名55岁的退伍军人。他看起来略显消瘦,平时骑着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2月5日上午,他和十余名团队成员带着大包小包来到昆明市五华区虹山中路社区。
社区中一排排砖混结构的老房子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老旧小区治理,这里建成了干净、整洁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数十名孤寡空巢老人居住在这里。
“艾奶奶,春节快乐,我们来看您了。”在85岁瘫痪在床的低保老人艾林英家里,志愿者们送上祝福和红包,带去了大米、山药等年货。艾林英感慨万千:“十几年了,谢谢你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昆明之美”日常活动的花销是由团队成员自愿“凑份子”,从五元到十元,到几十元、一两百元。在顾中国公布的账目里,大部分是这样的捐款。“只出一元也是善”,顾中国说。
2010年,昆明市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顾中国也希望能为昆明这座城市做点什么。“我在论坛里发起关心流浪乞讨人员的活动,有几名网友响应,于是我们在线下集合,顺着街道寻找流浪乞讨人员,给他们发新年红包。”他回忆,“我们想让更多人在昆明这座城市感受到幸福,就叫‘昆明之美’吧。”几人一拍即合。这次因善良而相聚的8个人,成了最初的成员。
团队定制了“雷锋红”马甲,在此后的活动中,越来越多穿着红色马甲的成员们汇聚起来,穿梭在昆明城市中的每个角落,用捐款、做义工等方式为需要帮助的市民送去温暖。有市民了解到他们在做慈善活动,主动加入其中;有些曾经被帮助过的对象也融入了帮助他人的队伍里。如今,这个公益团体已有数百名成员。
“善良是我们普通人的底色,不管是做慈善还是与别人相处,都需要善良作为基础。”最初加入“昆明之美”的自由职业者李绍松说。“昆明之美”的成员都是普通老百姓,在忙碌的城市中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因善而聚,展现着城市的大爱。
为爱坚守
“昆明之美”有一句口号:“一分钟也是爱”,号召大家随手做公益。“哪怕参加只有一分钟,也是善行与善念。”顾中国说。
每周日晚10点,参与活动的成员都会穿上红马甲,带上热气腾腾的包子,从昆明宝善街路口开始,沿路将包子送给有需要的人。这个活动“昆明之美”已经坚持了5年。
家住昆明黄土坡小屯老村的周小林(化名)和两个双胞胎妹妹挤在出租房里,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身患腰疾收入不稳定,孩子们面临辍学的风险。“昆明之美”成员段忠连从2019年起每月向周家捐款1000元,资助兄妹三人读书,钱款由顾中国转交。周小林告诉记者:“我只知道有个阿姨一直在帮我们家,但没有见过面。”“做好事不一定要让别人知道,能落到实处就行。”段忠连说。
像段忠连一样为爱坚守的团员还有很多。73岁的团队成员李厚基是一名老党员。虽然患有痛风等疾病,他每年都坚持到低保户家中送温暖。李厚基说:“我们不是‘雪中送炭’,只是尽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
家住昆明安宁市的张桂仙今年42岁,是一名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自2018年加入“昆明之美”后,她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了100多次公益活动。由于居住地距离市区较远,她每次都要乘坐近2小时公交车才能与其他队员会合。
团队成员的善行,感动着每一位被关爱的普通人。
“我很孤独,希望能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011年,昆明孤寡老人杜迅向媒体求助,“昆明之美”的队员由此把老人当成了亲戚。逢年过节,一批批的志愿者接力带着礼物去老人家聊天,把他的廉租房挤得满满当当。
2022年5月,79岁的杜迅不幸因病去世。老人生前留下一封用毛笔撰写的书信,信中写到:“多年来‘昆明之美’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资助,使我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爱心深深刻在我的心上。”
“斯人已逝,见信如面。”顾中国珍藏着这封书信:“我们也时刻铭记杜老在心,这封信鼓励着我们一直坚守下去。”
用心接力
团队成员罗燕的女儿荣倍宁,曾在2015年跟随“昆明之美”前往云南宣威帮助贫困家庭修缮房屋。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她仍然和妈妈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昆明之美”的公益活动。“我记得当时去那个山里,路很难爬,他们家墙是漏风的,房顶只有木板。”对于房屋修缮前的样子,荣倍宁记忆犹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悟一直伴随着她成长。
“昆明之美”新年送温暖活动快结束时,荣倍宁用自己的微信号加入进了“昆明之美”的活动群。“我长大了,以后我可以自己来参加公益活动了。”荣倍宁说。
张桂仙的儿子赵永康也是“昆明之美”的常驻志愿者。12岁的他从5岁起便跟随妈妈在团队里做公益。自从与妈妈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小永康就很少买玩具,而是把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拿去做公益。赵永康说:“帮助别人,我会感到很开心,我要像妈妈一样一直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