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这里没有门牌,家里水电出问题,找个工人上门维修都找不到家,生活十分不便,亲戚朋友来了也找不到家,十分尴尬,现在有了明确的门牌号,各方面都方便多了。”“我们年纪大了,子女又都不在身边,总担心身体不适的时候救护车来了找不到家门,去年就跟村上反映了这个问题,想不到这么快,我们的门牌就装上了。”日前,记者在通海县九龙街道采访的时候,针对近期分发、安装门牌的事,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通海县“8·13”“8·14”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村级道路不断新建扩建,幢幢房屋拔地而起,流动人口不断增多,造成了门牌号缺失、牌不对号的混乱情况,极大增加了辖区安全隐患排查、外来人口管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日常管理的难度。而门牌缺失和牌不对号也导致辖区群众日常生活不便。
“门牌是最基础的地名标识,相当于一幢房屋的‘身份证’。门牌虽小,关键时候少了它还真是不方便。”九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九龙派出所所长王定洪说,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九龙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发挥一线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联合九龙派出所加快推动门牌编订、分发工作,在民生实事上下足苦功夫和真功夫。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2023年上半年以来,九龙街道党工委加强与九龙派出所的工作联动,从群众需求出发,深入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呼声,联合各社区重新对辖区内的住房门牌号进行了编订、分发、安装,极大方便了对辖区居民住房的信息化管理,便利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截至目前,九龙街道共计分发、安装门牌2600余块。
“新的门牌号装上了,那我们的户口本和身份证需不需要换?”九龙社区四组的居民李阿姨问上门安装“小门牌”的民警和村组干部,民警也为李阿姨解答了疑惑。王定洪告诉记者,在分发、安装门牌的过程中,民警和村组干部借机开展了普法宣传,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防盗等知识,同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对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能当场解答的及时为群众解答,不能解答的则做好记录,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统一样式的门牌、号码,既醒目整洁,又为住户提供了便利。”九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尚家良说,新的门牌安装好后,群众都为这件家门口实实在在的好事点赞。而对于社区的日常管理来说,小小的门牌就像一张张名片,充当着村庄中的“指南针”,也成为便民服务的载体,既方便了群众,也为社区基层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提高了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政策宣传的效率。
近年来,九龙街道党工委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功能,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结构,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了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村级“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制定《为民服务站工作责任》《为民服务站服务制度》《为民服务站服务事项》等制度机制。深化民主管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施审查制度,增强管理效力,规范对村民的日常管理约束标准。强化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解难题,针对常出现的问题,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着力转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做到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此外,九龙街道党工委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