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玉溪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随后,干旱少雨几乎成为常态。因为降水不足,抚仙湖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湖泊生态需水难以保障,抚仙湖长期在低水位运行。2023年,抚仙湖跌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水位,面临水资源短缺严峻形势。近日,玉溪市印发抚仙湖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二十条措施,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竭力让湖泊水量多起来。
下大力气实施取水替代。在实施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和抚仙湖水资源生态保护甸垛龙潭调水工程基础上,2022年,投资2.26亿元实施甸垛龙潭调水管网延伸扩建、大龙潭调水路居水厂及配水管网、龙星水厂管道工程、抚仙湖东南西岸配水管网4个项目,2023年2月底完成澄江和江川片区约22.2万人生活取水替代,置换每年从湖体取水约600万立方米,有效减缓抚仙湖水位下降速度。
千方百计提高用水效率。实施流域农业高效节水减排项目,建成节水灌区5.53万亩,每年节水1200万立方米。实施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构建“拦截、抽提、调蓄、灌溉、管理”体系,2023年累计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334.2万立方米,覆盖耕地用水4.3万亩,置换补给抚仙湖的清洁水源不断增加。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开展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对129个村民小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提升,解决跑冒滴漏问题。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相结合的用水制度,推动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切实提高用水效率。
竭尽所能推进清水入湖。采取“截污、清淤、护坡、引水”措施,加快实施“清水入湖”工程(抚仙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提升一期工程),对12条入湖河渠和23个库塘湿地进行综合整治,排查封堵各类入河排水口424个,设置河滨自然生态物理隔离带,清淤、收割替换水生植物并进行常态化管护,打通梁王河、尖山河等6条清水入湖通道,实现更多清水入湖。常态化开展抚仙湖生态补水人工增雨作业,在确保安全度汛前提下,抓住主汛期自然降水集中有利时机,通过精准调度作业布局和作业频次,2022年以来,共实现人工增雨补水7700余万立方米。
不遗余力实施全域节水。把水资源节约保护融入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扎实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持续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幅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强节水载体建设,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能宣传周”等契机,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节水知识和节水技术,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节水能力,共同推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开展违规取水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用水行为,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全力以赴抓好源头治理。结合抚仙湖流域水资源短缺实际,以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为核心,紧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乡“两污”治理、主要河道水质提升、绿色转型发展四个重点,聚焦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两个闭环,统筹推进抚仙湖保护治理三年行动,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24个、“三治一改善”项目23个,深入抓细抓实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同时,强化风险意识,落实水华分级预警及应急预案,持续跟踪总磷、溶解氧变化情况,防范化解生态环保风险。深入开展沿湖村庄、河道沟渠、库塘湿地、缓冲带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力清除看得见的污染,全力防控汛期雨水携污入湖,不断改善沿湖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抚仙湖流域生态屏障。(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