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澄江市龙街街道左所社区果子园的蓝莓大棚里满目苍翠,枝繁叶茂的蓝莓树上挂满了一串串成熟的果实。蓝莓种植户周涛头戴户外防晒帽,与请来的6名工人一起采摘自家的10亩蓝莓。
“目前采摘的蓝莓品种叫‘优瑞卡’,栽了5亩,一周采一次,每次能采300多公斤。”周涛一边采果,一边向记者介绍。周涛种的蓝莓个头大,直径平均达2至3厘米。他把刚采下比较大的蓝莓放在随身戴着的手表上,刚好能盖住手表指针上方的玻璃面。记者现场用尺子测量后,发现周涛手表的直径为3.8厘米。
“山楂一般大小”的蓝莓果,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记者采访时,恰遇从玉溪驱车到周涛的蓝莓地买蓝莓的游客刘女士。她说:“在抚仙湖畔的蓝莓地里,能吃到现摘的蓝莓,而且几乎都是直径3.5厘米左右的大果,这种体验感很好,吃起来满足感拉满。”
现场采摘了蓝莓后,刘女士买走了两篮。大号蓝莓每公斤售价130元,稍微小一号的蓝莓每公斤售价90元。当天下午,刘女士购买的两篮蓝莓花了460元。不过,散客只占销售量的一小部分,周涛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一个电话打给销售商,便有人来田间将采摘的蓝莓全部拉走。
“130元一公斤的大果,今天有人预订10篮,我担心有点摘不够。”周涛边说边把采摘下来的蓝莓放到分级板上进行筛选,小的蓝莓漏到筐里,大的拣出来放到另一个筐。谈及摘蓝莓,一旁的工人乐呵呵地接过话茬:“采摘一天得工钱100元,当日结算,昨天的钱没花完,今天又有100元入账。”周涛介绍,今年1月至4月下旬,付给采摘工的工资已有三四万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但奋斗的过程充满艰辛。“2023年1月7日,蓝莓地遭遇霜冻天气,10亩蓝莓颗粒无收,我才下决心建大棚、换品种。”周涛向记者讲述蓝莓丰收背后的艰辛,“一亩蓝莓地的投资约为8万元,好处是浇水变为自动滴灌了,人力成本有所降低,更关键的是大棚里种出的蓝莓品质更好。”
蓝莓的土壤是椰壳与其他基质混制而成的,浇灌的水加入了经过科学配比后的营养液,建起的大棚既能调节温度和湿度,又能满足蓝莓生长的营养等需求,且受霜冻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变小了。去年5月种下蓝莓,今年1月中旬已经产果,到3月果实明显增多,预计第二年进入盛果期后,每棵蓝莓的挂果量可达4公斤左右。
“未来我希望把蓝莓地管理好,让它结出更大、更多、更好的蓝莓果。”周涛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