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云记#
第077期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幸福乡村带头人……
他是朋辈引领、互助成长的“青年榜样”,
他是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新农人”
他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
传承耕读精神,热心公益事业
担当“兴农责任”
他
就是“农大丁同学”
视频↑
“农大丁同学”
2022年夏天,云南农业大学一则招生视频走红网络,其幽默接地气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被网友称为“招生减章”,农大学生丁习功随后爆火。视频中的他站在炽热的阳光下,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为母校代言,“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都挖地!”朴实、接地气又带反转的剧情,获得了超过百万点赞。
丁习功是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2021级学生,他主要学习草药的栽培、生长、习性和用途,并进行各种实验研究。除了学习中草药专业课之外,他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咖啡种植、气象、肥料、农业机械……
开旋耕机翻地
栽咖啡树苗
用割草机割草
新学期开学后,有学弟学妹称因为看了“招生减章”视频,才报考的云南农大。这让丁同学又多了一份责任,“很多人因为我开始关注农业、农村,关注年轻新农人。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能让大家失望。”
助农兴农
火遍全网后,丁习功并没有迷失在流量中,反而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在网络走红之后,许多农民在平台上向丁习功咨询种植、养殖技术相关问题,他收集整理后,转达给学校里的专家团队,再把他们的解答反馈给农户,直到问题解决。
除了继续学习专业课程,课余丁习功也会帮农户直播带货,助力云南农产品走出大山。他也曾去到菌子美食节、火把节等现场,为家乡的文旅事业奔走宣传。如今的丁同学在抖音已经有116万粉丝,不少网友都将他当做新农人的代表。
丁同学的抖音号
丁习功表示,之所以在大学学习之余开始学做自媒体,学习各类互联网工具和媒介,积累运营经验,是为日后搭建通道销售农产品服务。“助力农业发展并不是喊喊口号,‘把书读好、把地翻好’是基础,重要的是带动更多学弟学妹加入新农人行列,依托学校的资源平台,为更多的农产品赋能。”丁习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目前,云南农业大学还组织了一个“农大丁同学”工作室,成员有15人左右。丁同学和团队一起搭建了一个“云农好物”品牌,整理并转化学校的科研成果,在小程序和各个电商平台上架销售。除此之外,还有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等各种业务。同时他们还致力于为农户提供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多场助农直播,以实际行动助农兴农,服务乡村振兴,践行强农兴农的责任与担当。
丁同学参与的助农直播
“把地翻好,把书读好”
聊起当年报考农大的初衷,丁习功谈到,他的家乡在云南楚雄州南华县,当地以种植草药为主,因缺少系统的专业支持,村民们投入多收入低。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不愿回乡发展。于是,他树立了“努力学习是为了使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的志向,决定把梦想种在土地里,把汗水洒在田野间。
关于未来,丁同学曾说,“我努力读书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我只是一个研究种地的小青年,目前要努力学习知识。把地翻好,把书读好。”
如今,新农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大。丁同学说,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会继续从事助农工作和相关的服务。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农业、农村、农民”的事业中来,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青年力量。
每一滴汗水,都是看得见的精彩
每一份自律,一定藏着更好的未来
时代的中国
需要更多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
像丁习功这样新时代的奋斗青年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遍布各地、各个行业、
他们共同的精神面貌是
青春!
“追云记”是由云南省文化馆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创立的一档以新媒体创新方式、对云南文化和旅游进行多维立体的宣传推广为主的融媒体栏目,挖掘云南有趣的人和事物,以新奇、奇特的角度呈现更加有趣的云南特色。用新视角展示云南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性,让更多游客感受云南人文风物,开启七彩云南的心动旅程。
【#追云记#栏目】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监 制:郭维平、尹 凡、武志敏、卢 钢
技术监制:何 寰
制片人:陈 燕、马雁南
策 划:王 凡、盛雪梅、杨维涵
统 筹:盛雪梅、杨维涵
编 辑:余应木、马丹妮、苏克胜、刘星邑、
赖长宇、刘发有、潘诗雨、蒋湫妍
宣推统筹:赵小强、彭明辉、杨维涵
直播统筹:杨 锐、赵小强
宣推执行:孙安然、江雨微
技 术:叶丹丹、施佳伟
制 片:邱黾勉、刘 涛
指导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出品单位:云南省文化馆
云南广播电视台
【本期】
监 制:尹 凡、金 树、武志敏
策 划:马雁南、盛雪梅、薛祎然
总编导:盛雪梅、王 磊
视频拍摄:李忠杰、高先龙、邱黾勉、
杨 旭、陆崇庚
剪 辑:格影工作室
资料来源:云南农业大学、共青团云南省委、
央视新闻
融媒体策划:杨维涵
宣 推:赵小强、孙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