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小桥流水人家,云海梯田生花

【“新”生向前】世界遗产,梦里老家——阿者科

编者按:

回望40余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10余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为加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十四五”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撰《云南传统村落丛书》,通过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纵向保护工作机构、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保护技术规范、树立保护传承案例等工作手段,逐步构建了保护内涵丰富、对象分类科学、管控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云南特点突出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道路。

本期“新”生向前·云南十城二十村保护工作系列报道,带你走进“内源式”发展的阿者科村。

这里是世界遗产地

这里是中国农耕文明奇观

这里是梦里老家

中国传统村落——阿者科村

坐落在云海梯田上的阿者科村

“四素”齐唱乡愁之歌

关键词:历史 风貌 世界遗产

朝阳爬上山岗,晨光顺着山脊掀开云海,壮美的梯田泛着微光,于此守望数百年的便是阿者科村。

村落藏在云海中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目前可考的记载始于19世纪,但在该地区世居的哈尼族人已有千余年历史。阿者科地处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核心区,隶属于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因其保存完好的林(森林)、村(村庄村民)、田(梯田)、水(水源水系)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聚落空间和悠久的哈尼传统文化底蕴,2013年阿者科村成为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五个重点村落之一,也于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

阿者科村坐落于半山腰间,全村占地约1.43平方公里,村落顺梯田走势布局,南高北低,哈尼族特有的“蘑菇屋”围簇着一条自寨门、寨神林、磨秋场、水碾房和梯田的百年石道将村落与梯田、外界相连。

“林-村-田-水”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

小小的村落,却蕴含了哈尼族创造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的景观。当地哈尼族人民根据长期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出了独特的资源环境利用方式,即:依托森林涵养水源、物种及村寨居所,村寨周边梯田水沟横跨数座大山村寨,盘山绕岭,形成水利系统,可保农田用水常年不息,也能保证山地植被水源不断,肥力循环。至此,以阿者科村为代表的“林-村-田-水”四要素同构生态系统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世界遗产地核心。

水田交错在村落间

在阿者科村,哈尼族人家最根本的理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天时。由于梯田用水从高山森林而来,最终万物又随着云雨、水系回归森林,哈尼族对森林有着强烈的敬畏之心,大量神话、传说、谚语都诉说着森林和人的关系,使保护生态的理念在人们心里深深扎根。

村内风貌

多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构建权责一致、监督有力的保护管理机构体系,聚焦遗产要素保护、非遗保护传承、生产方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4个重点,实施旱化梯田修复等7类项目,实施梯田全要素保护,建立长效机制“挂牌保护”传统村落,沿用“赶沟人”“木刻分水”等传统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力守护好千年梯田的良田沃土、绿水青山、农耕文化和哈尼家园。

得益于哈尼族人的理念,千百年来,这里的风貌保存如初。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守护也迎来了“考验”。“古人是受限于生产条件,现在我们也需要住得舒服的房子。”村民高松计告诉记者,曾经的传统民居普遍存在着采光通风差、结构损伤、漏雨等问题,如何解决成了阿者科村“最头疼”的问题。

村内建筑

“有政策支持和相关措施,同时政府也要让专家为我们当地村落出谋划策。”元阳县住建局的周玉科告诉记者。为了建立健全传统村落管护机制,元阳县邀请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朱良文实地调研,按照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原则,对全村蘑菇房进行集中修缮,既保持了传统民居的外观和人文内涵,又提升了村民的居住体验。据记者实地探访,近年来村里加装了消防设施,在原有民居基础上修缮加固了屋顶、墙体等,为茅草屋顶、土木结构为主的民居增加了保护。

村内风貌

留住了村民,除了提升人居环境外,更要传承好文化,发展出自己的产业,鼓起钱袋子。2018年,元阳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境内丰富自然文化资源,以阿者科村为试点,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实现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双推进,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再次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哈尼梯田遗产区释放出越来越丰厚的生态红利。元阳县坚持“科学规划、适度开放、永续利用”的发展理念,合理规划,文旅融合,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争创精品旅游项目,全面优化和提高了阿者科村的旅游业发展水平。

村内风貌

今年新春伊始,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到处洋溢着春日的喜庆,欢声笑语不断,热闹非凡。2月18日,阿者科村迎来了“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的第9次旅游发展分红。分红现场,村民们兴高采烈,一个个大红包分发到手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乡村旅游发展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高开心地说:“今天分到了6000元,生活越来越好了。”

分红现场

拥有世界遗产,每年吸引上万游客,但是在过去,村民却不曾在其中感受收益,民居出租、外出务工……曾经的阿者科与如今无法同日而语,这条发展之路,阿者科走了五年。

“四位”协奏振兴乐章

关键词:发展 利用 延续

2018年以前,阿者科村产业、经济发展较为传统,人均年收入仅为2785元。地理交通、传统稻作农业方式、文化教育以及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使得村内一半劳动力外出务工,村落空心化现象渐显。

村落风貌

阿者科村面临的困境,在世界范围并不少见。以1995年入选世界遗产的菲律宾伊富高省高山水稻梯田为例,其在成为世界遗产后,短短几年又成为世界濒危遗产,究其原因则是人口流失,梯田无人耕作维护,病虫害滋生,村落岌岌可危。

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在放学回家路上

云南省及红河州各级住建部门深谙其中道理,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调研考察分析,提供相关支持,为阿者科村出谋划策。一直以来,元阳县坚持“科学规划、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发展理念,特邀高校专业团队为乡村旅游发展制定先行规划。2018年1月,元阳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山大学保继刚团队为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发展作战略规划,编制了“阿者科计划”。这个计划实行的是一种 “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不租、不售、不破坏”。对村寨进行整体改造并统一向游客收取费用,收入归全体村民所有。

梯田劳作场景

自此,元阳县先行先试,设计下乡成效显著,围绕“赏田园风光、忆古村乡愁”的思路,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将阿者科村定位为文化旅游、大众游客基地。实践证明阿者科计划是设计下乡工作先行试点,是将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脱贫攻坚的一种创新模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活样板。

农特产品销售点

村中客栈

2019年10月元阳县以《阿者科计划》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2021年6月,元阳县“阿者科计划”创造的减贫模式入选了全国高考乙卷文综题。2021年7月,阿者科村的减贫故事入选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暖场片。

当地群众载歌载舞

以政府主导,设计下乡的“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阿者科村把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要抓手,组织村民参与运营管理,培训村民提升旅游服务素养,以“蘑菇房”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阿者科村的支柱产业,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已基本形成。

游客体验阿者科风情

此外,基于传统哈尼农耕经验,元阳县政府在传统村落的物理载体基础上,积极推广“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粮渔共作、强农富民”的“稻鱼鸭”种养模式,千年的农耕生产迎来“新春”。

梯田特色稻田鸭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高位推动下,阿者科村因地制宜谋发展,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立足其区位和文化优势,打造观赏与体验相结合的旅游模式,深度探索自然山水、哈尼族传统文化以及农耕文明,促进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截至目前,阿者科村接待国内外游客1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5.68万元。举行九次旅游发展分红大会,共计分红177.26万元,户均分红达27351元。

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如今,红河哈尼梯田入列世界遗产已经走过十年,阿者科村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价值,传统村落的“中国故事”享誉世界,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网

联合出品

监制:尹勇 杨渝 蔡葵

总策划:陈宏玲 孙于婷 陈铎文

统筹执行:赵家琦 陈烈 方雅洁 和云娟 聂扬

撰稿:赵芸瑞 赵家琦

视觉支持:小细节工作室

编校:李赟静 乐诚弘韵

海报制作:段孝钊

鸣谢:红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红河州委宣传部 元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辑:高倩   审核:刘燕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