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聚焦“中轴线”提升发展能级 建玉溪人民满意的城市

原标题:

  聚焦“中轴线”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建人民满意城市的玉溪实践

1998年,玉溪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4平方公里,2018年38.4平方公里,2023年79.3平方公里。自1998年撤地设市以来的26年间,玉溪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了五倍多。

城之为城,重在功能。如何提供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人民城市建设?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高位推动、实干当先,聚焦城市“中轴线”提升发展能级,加快推进以疏堵保畅和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更新改造,创新城市治理方式,让城市建设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充满人情味,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共美的城市可持续更新发展路径。

如今的玉溪,一幅幅生动隽永的城市建设实践图景渐次铺展,城市宜居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关于城市建设的思路、做法和成效,正成为玉溪一张新的品牌名片。

打造城市中轴线

撑起城市发展“骨架”

5

我市将通过实施近期和远期的多个项目,齐心协力把中心城区中轴线打造成展示玉溪形象、提升发展能力、满足群众需求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城市中轴线不仅是一个概念,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古今中外,不少城市中心“标配”一条中轴线,它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和形象定位,是城市的核心、窗口,也是集聚城市高端要素、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骨架。

在红塔区早期城池建设布局中,“新兴州城”的城市中轴线雏形已初步显现,形成“四门对四山”的城市格局:新兴州城开东城门“灵照门”对灵照山,开西城门“棋兴门”对棋盘山,开南城门“凤凰门”对凤凰山,开北城门“龙马门”对龙马山。

打造城市中轴线,是玉溪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玉溪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玉溪城市有关规划中,1999版规划首次提出城市东西向轴线,2011版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东西向轴线(西河路至润玉园),2021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继续延伸城市东西向发展轴线,打造红江发展轴。如今,不连续的空间形态促使玉溪城市中轴线演变为实轴和虚轴结合的形式,虚轴东至灵照山、西至棋盘山,全长约17公里,控制范围约20平方公里;实轴以聂耳路为载体,东至凤凰街道灵秀社区、西至观音山收费站,全长13.8公里。

城市建设要“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秉持对历史负责、对玉溪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用脚步丈量城市,高位推动红塔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以城市中轴线建设为引领,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把城市规划变为现实。

“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我们用脚步丈量城市,指导我们逐一解决问题,研究‘现在做什么、今后抓什么、将来留什么’的时代课题,中心城区城市中轴线方案研究及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红塔区委副书记、区长马云华介绍说。

去年5月以来,红塔区坚持把中心城区中轴线打造作为开展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围绕道路提质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沿线城市更新、功能优化配置、产业布局提升,城市中轴线近期(2024年至2025年)谋划有南箐坝公园、国歌传习馆及国歌广场等1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1.21亿元。远期(2026年至2030年)计划实施九曲巷片区城市更新、普惠桥西段绿化等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0.94亿元。

一年过去了,中轴线项目建得怎么样?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如今,红塔区聂耳路(南北大街—北门街)道路改扩建已建成通车;彩虹路道路改扩建已制定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完成腾房79户,计划下半年启动建设;南箐坝公园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西入口提质扩容项目5月20日进场施工,计划8月底完工;黑村特色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正在招商;新黄路沿线环境提升项目正在完善工作方案;玉溪市第一自来水厂工业记忆文创园一期已完工;聂耳路城市中轴线沿线的泷水塘、体育馆、共美家园、福寿街、九曲巷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玉溪聂耳小学改扩建项目、市人民医院改扩建房屋征收拆迁正有序推进……同时,谋划九曲巷荷花康养社区项目,整合提升彩虹桥、马桥片区各类市场,完善生活性服务业业态布局。

此外,中轴线向西延伸的脉络中,中心城区被昆磨高速公路东西割裂的局面得到高度重视,市、区两级正研究破解之道。一个有利的条件是:按照“东融西拓、南联北上、中优化”的城市发展路径编制的玉溪市、红塔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中心城区朝西挺进发展带来了机遇。该规划于2024年3月29日经省政府批复实施,明确了“一核、一轴、两廊、六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核”指城市综合服务核心,“一轴”指南北向昆磨国际发展轴,“两廊”指东西向红江融合发展走廊、玉溪大河生态廊道,六片区指红塔中心片区、高铁新城片区、科教创新片区、观音山片区、北城春和片区和研和陆港片区。

未来,昆磨高速以西片区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点空间,是产城融合、站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中心城区朝西挺进发展将为玉溪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扩展新空间,有利于集聚城市发展要素、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打通城市“主动脉”

畅通城市“微循环”

6

市属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新城市建设模式的号召,主动担当作为,出资建设打造位于聂耳路中轴线东端的玉溪市第一自来水厂工业记忆文创园。

山水环绕、交通廊道分隔是中心城区城市空间最显著的特征,先天的缺陷,让中心城区犹如“浆面疙瘩没有发开”。“东西阻隔、南北不畅、各组团割裂”的问题突出,城市道路狭窄、路口多、“断头路”多,中心城区疏堵保畅和提质扩容迫在眉睫。

近年来,红塔区以“治病等不得”的紧迫感,把道路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的第一顺位,坚持打通城市“主动脉”与畅通城市“微循环”一起抓。2021年以来,红塔区先后完成红塔大道延长线、西河路延长线、聂耳路(窑头段)等7条市政道路改扩建;目前正在推进红九路、西纵六路等7条市政道路改扩建。计划对32条市政道路进行提质扩容,目前已完成东风中路、棋阳路、玉湖路等14条,正在推进凤凰路中段、玉兴路等10条市政道路提质扩容。这些项目的实施,城市东西向、南北向“大动脉”持续打通,中心城区与各组团之间的快捷通道逐步建立,城市“骨架”逐步形成。

2021年10月30日,曾是玉溪城市地标之一的玉溪西站被拆除,红塔大道向西顺延,穿过老火车站与新城大道相交;冯井中心路全长1584米,曾是城市里的一段“肠梗阻”,目前已建成东段550米;红塔大道延长线长547.33米,已建成火车站段182.33米,这两条道路连通了高新区与高铁新城片区,让两个片区快速融入中心主城区;红九路全长1306米,已完成新建段540米,与白龙路、康溪路、红龙路相交,附近车辆可通过新修建的四个匝道进入玉江大道,成为横跨北市区的交通“大动脉”;康玉路(一期)全长224米,于2024年3月建成通车,有效破解了红星国际广场片区和万裕生态城的“东西阻隔”,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内外循环路网……

“人民群众需要哪里畅通,我们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市、区两级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去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出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按照“打通一处堵点,盘活一片路网”的思路,红塔区统筹各类城市更新项目资金13.4亿元,通过拆除各社区、小组、住宅小区之间的围墙,完成城市更新改造的11个片区,打通了窑头村路、荷花新巷等“断头路”26条,提升改造郑井巷、云溪巷等道路21条;正在改造的5个片区打通东福巷、玉河巷等“断头路”6条,提升改造诸葛东路、菜园街等道路12条。老旧小区各片区围墙阻隔、道路不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区内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道路更加畅通,城市道路系统运行效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持续提高。短短几年,城市道路正由“窄”变“宽”、由“线”成“网”、由“通”向“畅”,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多极化、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逐步形成。

说起近两年城市道路的变化,每天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9路公交车司机潘红翠感触最深。“公交车到点必须发车,以前道路不通畅,经常堵车,导致我们经常塌班、超时。随着这些道路的改扩建,我们现在基本没有塌班的情况。每天行驶在这些宽敞的道路上,心情也特别好。”潘红翠说。

凝聚起共建城市

共享美好的强大合力 

1

口袋公园建设把“剩余空间”变为“金角银边”,提升了城市品质。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邓星瑞 摄

老旧小区改造,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建设口袋公园,持续改善城市生态;治理黑臭水体,完善城市地下管网,城市“里子”明显改善;老厂房变身文创园,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昔日杂乱破旧的小坝塘,初现怡人景致……一个个惠民项目,一幕幕生动场景,不断记录着玉溪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行动的新进展。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各项具体工作扎扎实实做到群众心坎上。今年5月,市委书记王力在实地调研城市建设工作时提出,要探索创新城市建设方式,充分调动单位部门、基层一线、各类企业的积极性,鼓励现有资源所有者、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凝聚起政府、社会、市民共建城市、共享美好的强大合力。

4

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出资建设打造位于聂耳路中轴线西端的南箐坝公园。

位于红塔区春和街道黑村社区的南箐坝公园,是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这个昔日杂乱破败的小坝塘由民营企业云南活发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建设,如今已成为山水灵动、景致怡人的新公园。

城市中轴线上的玉溪市第一自来水厂工业记忆文创园,由国有企业玉溪市家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资130万元建设,集景观休闲、历史文脉、工业记忆为一体,一开园就深受市民青睐。

汇溪二号桥是玉溪大河下段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工程桥梁工程子项目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大桥多年未建成通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解决了项目推进中的“卡脖子”问题。4月29日,大桥完工通车,解决了中心城区至大营街绕行的难题。

李棋街道康井社区下戴井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及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社区和村组自筹250余万元,用于道路建设、绿化美化等项目实施。

红塔大道下段高速公路通站出口到红塔大道中段、上段增设人行道,中石化玉溪石油分公司、龙马大酒店两家公司全力支持,积极推动人行道施工建设。

市直部门“为中心城区做一件以上实事”的45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在履行城市建设责任中,共整合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参与了全域城市更新。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再上新台阶,红塔区制定了城市建设管理区级、街道、社区、小组四级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实施方案,压实部门主管责任、落实街道属地责任、明确社区主体责任、强化小组参与责任,创新和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推动街道干部由城市管理者向治理者、经营者转变,鼓励和吸引社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改变政府投入、无偿使用的旧模式,变一方投资为多方投入,变政府包建为全民共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美丽城市。

“调动各部门和街道、社区、小组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城市建设,顺应投资运营管理主体多元化趋势,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正是玉溪城市建设正在探索的新模式。”玉溪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万标告诉记者,“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要全社会共建共享。要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向城市建设者、经营者转变,合力来做强做优中心城区,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和行动,来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城市生活越来越美好。”(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合春)

短 评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 无逸

中心城区城市中轴线方案研究及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东西向、南北向“大动脉”持续打通,城市道路正由“窄”变“宽”、由“线”成“网”、由“通”向“畅”,各组团通达能力持续提升,城市“骨架”逐步形成,城市发展空间逐步打开;市直部门和街道、社区、小组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主动参与城市建设……这累累硕果,是玉溪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玉溪建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城市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

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是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建好人民城市,要倾听人民呼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需求作为城市建设的第一需求,倾听群众声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下大力气打通堵点、化解难点、纾解痛点,扎扎实实把各项具体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建好人民城市,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要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创新和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方式和途径,继续推进市级资源下沉,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建设管理责任体系,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建好人民城市,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和建设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把宜居宜业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持续推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更好满足群众实际需求。

新征程上,城市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努力交出城市建设的优异答卷,创造既有高度,更有温度的城市,让人民群众生活更舒适、更美好。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高倩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