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图片
  3. 正文

玉溪:探索科技创新机制 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对话玉溪新型研发机构

核心阅读:自2022年以来,新型研发机构在玉溪悄然而生,并呈现出瞄准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快推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勃勃生机。目前,全市成立了5个新型研发机构,以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用人机制灵活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为特征,明确政府的责任与企业的使命,以期实现激发创新动能,催生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目标。

据玉溪市科学技术局提供的信息,截至目前,我市相继成立了云南骨健康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骨健康研究院”)、云南鼎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能研究院”)、云南云陶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陶研究院”)、云南烨阳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烨阳研究院”)、云南玉昆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昆研究院”)5个新型研发机构。其中,骨健康研究院、鼎能研究院、云陶研究院已先行入列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烨阳研究院和玉昆研究院正在申报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

新型研发机构“新”在哪里?他们如何激发创新动能,催生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在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中,政府的职责和企业的使命是什么?记者走进玉溪新型研发机构,在与创新者的对话中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探究其生成之基、动能之源、引领之力。

7

云南骨健康创新研究院精密仪器室。

创新点之一:投资主体多元化

如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突破传统体制羁绊,形成独立运营,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型科研机构?

鼎能研究院院长周喜介绍,鼎能研究院是以云南澄江冶钢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要注资方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

为加快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服务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鼎能研究院引入江苏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参与机构建设。在此基础上,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引入社会研发投入,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从企业有形资产投入到科技无形资产注入,推动鼎能研究院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为其注入面向市场、独立运营、服务产业的基因,完善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赛灵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兼云南赛灵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刚介绍,骨健康研究院是由企业出资,相关专家作为共同发起人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是我市成立的首个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新型研发机构。

5

云南烨阳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实验室。 (企业供图)


云南烨阳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钱宏介绍,围绕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烨阳研究院在引入中南大学所属科技企业参与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锂电材料行业相关研发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专家团队为纽带,聚集创新资源,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丕锦认为,以实施科研项目为支撑,推进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投入,行业上下游企业参与,将是玉昆研究院实现投资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云陶研究院正积极探索国资背景下的多元化投资,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有力支撑。

玉溪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王亚斌认为,从玉溪新型研发机构的探索与实践看到,投资主体多元化让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打破了传统研发平台从属某一企业、某一高校或某一事业单位的身份和地域限制,为市场化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接地气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突破传统科技体制和组织边界制约、高效聚集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精准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创新点之二:管理制度现代化

如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充分发挥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江苏科技大学教授、鼎能研究院总工程师高延敏认为,必须建立与科学研究规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确保让既懂科学研究,又懂经营管理的人管理新型研发机构。同时,要有一位对产业发展前沿科技具有洞察能力,对机构运营管理具有掌控能力的灵魂人物,并确立其核心地位,才能高效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前行,充分发挥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作用。

骨健康研究院、鼎能研究院、烨阳研究院和玉昆研究院均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决策、院长负责和监事会监督的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起现代科研机构管理制度。骨健康研究院、鼎能研究院和烨阳研究院均通过成立专家委员会,结合科研需求设立内部研发和管理部门,聘请高校或科技院所专家出任主要管理者或科研项目负责人,不断完善机构内控管理。通过建立自主选择和设置科研课题,自主管理科学研究过程,自主申报和转化科研成果机制,不断健全研发管理体系。

玉昆研究院在加快自身组织架构建设的同时,在国内权威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加快组建专家委员会,并计划聘请中国知名钢铁专家参与机构管理运营工作。为推进云陶研究院建设,华宁县组建工作专班,推进组建董事会、监事会和专家委员会工作,加快机构领导层选聘、管理制度和运营流程制定等一系列工作。 

高延敏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应通过组建学术委员会,实现自主选择和设立科研课题,科学评价研究项目,自主管理科研工作;通过组建执行委员会,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资本有效对接,高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成果转化为核心,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管理运营体系。

王亚斌认为,结合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实际需求,探索和推动管理制度创新,是实现新型研发机构优化科研力量布局,拓展科技创新广度,深化科技创新深度,提升科技创新精度,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抓手。

8

云南鼎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试生产线。(企业供图)

创新点之三:用人机制灵活化

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聚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持续提升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动能?

周喜介绍,鼎能研究院以股权激励机制引进高延敏教授及科研团队,聚集19名创新和管理人才。在此基础上,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推进与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广泛聚集创新人才。

钱宏介绍,烨阳研究院引进中南大学教授及10余名专家团队加盟,建立相对稳定的创新团队。在此基础上,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聚集创新人才,组建课题组,推动项目研发。

黄志刚介绍,骨健康研究院依托3位共同发起专家及其科研团队,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研发队伍。在此基础上,根据科研项目需求,吸纳相关领域人才,组建研发团队,推动课题研究。

陈丕锦介绍,玉昆研究院将通过强化与国内权威行业协会的合作,借助高端平台,聚集国内顶尖行业人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推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云陶研究院通过强化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合作,组建釉彩和泥料研究中心,加快人才引进步伐。

在钱宏看来,新型研发机构之所以能实现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聚集优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关键在于立足尊重专业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价值取向,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

高延敏认为,将平等互利的理念贯穿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全过程,是新型研发机构增强人才吸引力的关键。赋予科研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经费支配权、创新资源调度权,形成有利于调动科研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评价机制和分配制度,才能充分体现新型研发机构聚集高端创新资源的功能。

王亚斌认为,新型研发机构立足建立市场化用人体制和构建与创新能力和创新业绩相匹配的分配制度,是推动用人机制灵活化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以项目合作、技术入股、资金参股等多种方式,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人才流动通道,乃至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有效补齐缺才少智短板,推动科学研究和研发服务。

创新点之四:运行机制市场化

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实现市场化运行,在打开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周喜介绍,鼎能研究院瞄准市场需求,利用企业3500万元投资设立种子基金,依托科研项目,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企业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截至目前,鼎能研究院成功突破黄磷尾气用于氧化钙生产技术瓶颈,引进省外投资企业建成日产300吨氧化钙产能,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展开合作,迈出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对磷化工原料及产品的快速和低成本检测,迈出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第一步。

22

云南骨健康创新研究院微生物实验室。

黄志刚介绍,骨健康研究院锁定骨健康领域预防及治疗骨疾病的技术及产品研究方向,展开多项课题研究,为全市建设骨健康产业园,全产业链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构建现代中药和民族药产业生态体系提供科技创新核心支撑。

同时,作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骨健康研究院将充分利用国家和云南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政策,积极争取科技研发专项支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创造收益,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化运营,实现“自我造血”,打造全省骨健康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钱宏介绍,烨阳研究院锁定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黏土锂矿开发提炼、低品位磷资源开发利用三大科研攻关方向,加快推进科研课题选择、评估立项和与行业企业的科研合作。

陈丕锦介绍,玉昆研究院将确立市场化思维,推动成果转化和技术输出服务,实现从行政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云陶研究院将结合华宁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研发工作向特色农业和化工领域拓展。

高延敏认为,实现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行效益最大化,需要处理好市场、人才、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发挥市场引领作用,推动资本投入和人才参与;通过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结合;通过发挥资本赋能作用,提升科研和成果转化效率。

在王亚斌看来,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行就是实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本质上要求其实现科研与经济有机结合,以知识为主要产品,面向市场寻求资源,面向企业提供服务,逐步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最终具备实施战略性和长期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政府的责任与企业的使命

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如何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

钱宏认为,企业只有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布局,树立全行业共同发展理念,打造从上游源头创新到下游产业化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体系,才能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理念,云南烨阳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注资2000万元成立烨阳研究院,为玉溪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撑平台。

陈丕锦介绍,云南省钢铁企业相继完成产能置换,但对标国内国际先进企业仍有差距。随着全国钢铁行业发展步入增长瓶颈期,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成立玉昆研究院,旨在依靠科技赋能,推动技术工艺提升,加大降本增效力度,促进新产品研发,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走向国际市场。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钢铁产业工人队伍。

黄志刚认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有助于突破传统体制机制制约,贯通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到企业的创新资源流通渠道,提高科技创新效能,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价值。作为行业发展领跑企业,应当致力于打造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激发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内生动力。只有行业发展得好,企业才能发展得好。

经过多年发展,玉溪市旭日塑料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农膜行业领跑者。立足创新驱动发展,企业先后搭建起包括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的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具有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的良好条件。市科技局领导带队多次上门宣传政策,提供专业辅导,帮助企业谋划和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

随着全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工作的开展,市科技局抢抓政策机遇,紧扣全市巩固提升和发展壮大“两壮两新”产业,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式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锁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采取“一对一”专业辅导方式,帮助企业对接创新资源,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业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陈丕锦介绍,在推进玉昆研究院建设中,市科技局将机构纳入重点培育辅导对象,实施专项专人辅导指导。发挥穿针引线作用,推动企业积极对接创新资源支撑。强化政策支撑,提升机构聚集创新资源能力。

黄志刚认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间难免存在不足和问题,希望能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并在不断总结研究中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市科技局局长杨美琼介绍,科研机构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各项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地,为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部门将发挥统筹布局作用,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以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现代化管理、灵活化用人为特征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既能在全产业链发展中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又能发挥引领玉溪未来产业发展的作用;既能联动承载院校合作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推动创新资源聚集,又能将其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科技经营主体和纳规企业数量。科技部门将发挥协同推动作用,促进科技与产业一体化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注入了新动能。企业应该紧扣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要求,高水平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瞄准产业和市场需求,推出自主创新运用成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短  评

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意义重大

□ 雨林

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对玉溪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聚集创新资源,加快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6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被学界认定为中国首个新型研发机构。2019年,科技部制定《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自此,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蓬勃发展。2021年,云南省制定《云南省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办法(试行)的通知》,全省启动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工作。

在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抓经济、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独立法人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特征,成为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正因为新型研发机构具备的体制机制创新性,能够有效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羁绊,直接面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打开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成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能够以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需求为牵引,满足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调整和地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求,成为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能够高效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打造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体系,孵育聚集一批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为高效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的重要手段。

因此,玉溪应当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抓国家和全省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机遇,围绕“两壮两新”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和园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强化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全市科技创新服务类经营主体增加,助力抓经济、促发展。(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雯霖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