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社会
  3. 正文

在玉溪|将兴趣爱好转化为经济收益

——访螺蛳收集爱好者向泓铨(下)

“在规模化繁育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但既然是自己认定的事,就要全力以赴去做,不做怎么会知道结果如何呢?”向泓铨坦言,繁育螺蛳是一个回报周期长、养殖难度高的工作,此前未有人做过相关研究,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事情成功了,就当为守护生物多样性作贡献;失败了也无妨,至少自己曾经努力过。

1

向泓铨通过繁育抗浪鱼维持螺蛳研究。

变卖昆虫标本收集螺蛳

向泓铨除了喜欢收集各类螺蛳外,还是一名昆虫爱好者。“其实,我最早收集的是昆虫,后来带我一起玩昆虫的小伙伴说,要不咱们别玩昆虫了,来玩螺蛳吧!”向泓铨回忆说,在玩螺蛳之前,他已经收集了上千个昆虫标本,其中以甲虫居多。

上小学后,每年的暑假和寒假,向泓铨总是缠着妈妈带自己四处找螺蛳,收集螺蛳的费用大部分是来自家里的支持。后来,随着收集螺蛳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向泓铨开始变卖昆虫标本,上千个昆虫标本一共卖了几万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向泓铨都是用变卖昆虫标本的钱来收集螺蛳。

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期间,为了收集更多的螺蛳用于研究,向泓铨只能靠凑钱。2020年,向泓铨在大理看中了一批价值5000元的螺蛳,但当时他身上一点积蓄都没有,没办法只能跟朋友借了3000元,找妈妈拿了2000元,最后才将这批心爱的螺蛳收入囊中。

向泓铨告诉记者,在当下螺蛳活体稀少的情况下,螺蛳壳市场也很可观,特别是云南螺蛳犹如海螺般的造型在淡水螺中极为罕见,成为了国际淡水贝类收藏圈的顶级藏品。稀有的螺蛳壳标本价格通常为上百元一个,全品类的螺蛳壳最高可达上万元。所以,向泓铨也会将自己收藏的螺蛳壳进行售卖,再将收入用于收集新的螺蛳。

2

  向泓铨展示收集的螺蛳。

繁育抗浪鱼维持螺蛳研究

多年来,向泓铨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来支撑研究螺蛳的经费,但仍捉襟见肘,于是他又开启了繁育抗浪鱼之路。

在江川区江城镇大地村委会,向泓铨租了2亩多土地繁育抗浪鱼及螺蛳。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拥有标准化养殖池子11个,其中7个繁育抗浪鱼、4个繁育滇池螺蛳。在抗浪鱼的养殖池里,向泓铨撒下一把鱼食,一尾尾鱼苗便游上水面,享受美食。

“这是我第一次繁育抗浪鱼,一共买了30公斤抗浪鱼,繁育出鱼苗7万多尾。”向泓铨说,繁育抗浪鱼的技术是他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时学到的。繁育过程中,向泓铨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近50%的鱼苗感染了小瓜虫病,这在鱼类养殖中相当于“绝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泓铨结合网上查阅的资料和自己的经验,通宵四天守在鱼池旁研究治疗方法,最终成功将病情控制住了。

“我需要用繁育抗浪鱼的收入,来支撑研究螺蛳的经费,我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繁育螺蛳。”向泓铨说,在繁育螺蛳的道路上,他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还有两位要好的合作伙伴。其中,一位合作伙伴靠种植多肉的收益来维持螺蛳研究,另一位伙伴是农业方面的研究生,他将于今年10月来到玉溪,通过种植花卉的收入来维持螺蛳研究。

计划打造“公司+合作社+农户+政府”模式

向泓铨说,云南人吃螺蛳历史悠久,云南省是世界上较早食用且大量食用螺蛳的地区之一。研究表明,螺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优质保健食品。目前,螺蛳在野外的种群大多濒临灭绝,而他收集了丰富的活体螺蛳,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今年4月,向泓铨注册成立了玉溪众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拥有将光肋环螺蛳、牟氏螺蛳、叠唇玺螺蛳等种螺繁育成功的核心技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在延续其种群的同时,让土著螺类重返人们的餐桌,既给人们带来健康的食品,又守护了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宝库。 

向泓铨表示,当螺蛳繁育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将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政府”的模式,为农户提供螺蛳种苗,推广养殖技术,回购成年螺蛳,推动产业发展。同时,螺蛳壳外观独特、造型优美,可以吸引一大批爱好者收藏。他将围绕螺蛳产业,通过抖音、贝展、水产市场等线上线下平台,销售活体螺蛳和标本给客户。

谈起今后的打算,向泓铨表示,未来两年,他计划将螺蛳繁殖产量提高到100公斤左右,争取到政府的保种补贴项目;未来十年内,打开云南螺蛳市场,争取到政府的增殖放流项目,并选育出易养殖、周期短的螺蛳品种进行推广,带动更多养殖户参与螺蛳养殖。(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思敏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