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守艺人·屏边苗族刺绣》针线绣出的无字史书

由云南广播电视台出品

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和

新媒体中心周卫平工作室摄制的

10集微纪录片《守艺人》(第二季)

《云南非遗60秒》

今天推出第十集

《守艺人·屏边苗族刺绣》


传说,苗绣与苗族南迁关联。

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待最后抵达可以落脚的聚居地时,从衣领到裤脚已全部绣满。从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不仅为了缅怀故土,还为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

自苗族迁入屏边后,这一手工技艺就延续至今,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它的针法丰富多变,多采用抽象和写意的几何纹样,色调古朴协调又鲜艳明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刺绣图案多以大自然为题材,结合生活实践,绣出风格优雅、充满民族气息的花纹图案,分为数纱绣、梳子绣、汉绣、剪布绣、缠绕绣五种类别。

2022年,屏边苗族刺绣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云南非遗60秒·屏边苗族刺绣》

陶琼莉,屏边苗绣省级传承人。

她从小对苗绣有着极高的天赋,7岁拿针,13岁时就能独立做一整套衣服。她说:“苗家有一个说法,姑娘要穿着自己做的嫁衣嫁给心爱的人,才会幸福。后来我渐渐爱上了这门手艺,舍不得也放不下。”

“我们屏边苗族刺绣多好呀,现在也鼓励返乡创业,我们何不回家创业?”陶琼莉说。

在返乡创业和政府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陶琼莉和丈夫侯振伟两人于2011年回到屏边开办了屏边第一家刺绣加工厂,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两人一直把刺绣工艺的根扎在农村的制品厂。

现在,陶琼莉创办的绣莉丰乡苗绣厂不仅有产品及服饰的制作,还成了集文创、旅游、苗族刺绣体验于一体的苗族服饰和刺绣技艺传承基地,在创业过程中,吸引了300多名绣娘加入团队。苗族绣娘们通过刺绣,每月有了一笔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背着娃娃绣着花,养活自己照顾家”的美好愿望。

屏边苗族刺绣,在一针一线之间,坚守住一个民族的来路与归途。

有人记得,有人喜爱,有人使用,

就是坚守的意义!

一生只做一件事,

就是“守艺人”的热爱与执着!


记者/李敏 徐戥荷(实习)

编辑/田焕焕 白婷婷

海报制作/陈坤

审核/马雁南 盛雪梅

终审/李光辉 武志敏



编辑:曾梦琪   审核:陶晓兰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