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滇中人物
  3. 正文

玉溪历史人物廉洁故事|激荡岁月 舍生忘死

——英勇革命清廉奉公的楷模陈世昌(一)

 陈世昌是中国共产党忠诚的革命战士,为策应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云南进行的战略大转移,果敢地发起了“三街暴动”,他领导的革命游击武装打响了滇中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在枪林弹雨的革命斗争中,他出生入死,从未动摇和妥协。云南解放后,他并未居功自傲,从领导岗位病退之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清廉俭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光荣入党

陈世昌,又名陈茂吉,1901年6月出生于易门县城一户贫寒人家。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决心弃农从军,立志改变不公的社会。1919年,陈世昌考取了昆明学兵队。毕业后,他被派回易门地方民团任副大队长兼任乡师体育教官,坚持在学生和民众中传播新文化、新思想,非常关心穷人的疾苦。1933年,陈世昌被派到昆明军官养成所学习,学成之后,于1934年被派往楚雄县常备队任分队长。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后,他忧国忧民,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心怀不满,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追求光明的愿望。1935年12月,陈世昌加入中国共产党。

策应红军

1936年4月,在得知红二、六军团已经突破国民党滇军的平彝(富源)防线并向滇西挺进的消息后,时任云南团防督练处楚雄分处直辖中队分队长、中共楚雄支部委员的陈世昌及时向党组织作了汇报。省临委所属的楚雄支部支委会议研究决定:及时与红军取得联系,借机配合红军攻城。4月15日上午,红二、六军团兵临楚雄城下,下午三时许开始向楚雄城发起进攻。近黄昏时,奉命驻守东城的陈世昌按照事先约定,用白手巾向红军示意攻城,率队主动放弃雁塔山高地,红十一团由此攻占东门。红军攻占楚雄城继续西进后,经请示党组织同意,陈世昌回到楚雄,与楚雄督练处副官杨家贵等12人于1936年10月发起了“三街暴动”,夺取区公所,收缴三街区公所团丁枪支,开始了在楚雄、双柏、峨山一带的革命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1937年初,陈世昌秘密回到易门,会同杨家贵广泛组织发动民众,于当年3月组建成立楚易双峨游击大队(又称“滇南易门游击大队”)。陈世昌任大队长,杨家贵任副大队长,省临委派来的王仪同志任政治指导员,大队下设4个中队。由于正确指挥和英勇善战,楚易双峨游击大队短时间内捷报频传。1937年3月至4月,他先后通过在朋多、二街的游击斗争壮大了队伍,扩充了武器装备。5月火烧浦贝戏台,击毙6名县保安队士兵。之后转战小街,惩办了向官府密报游击队活动情况的地霸、绅士王权。6月初,打开木冲郎村地霸王俊家粮仓,将粮食分给群众。随即又攻占了三区(铜厂)区公所,击毙区长李茂庭,收缴了团丁枪支。在7月的竹子哨战斗中,击毙作恶多端的保安队分队长史金锡。8月先后取得了双柏九石租村痛歼双柏民团大队、智取大庄区公所等胜利。在国民党云南绥靖公署急派第7 旅13团、靖卫1团第3营及各县常备队、保安队的严密围剿追击下,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于10月遭遇挫败。

舍生忘死

陈世昌、杨家贵等人领导的楚易双峨游击大队是1930年中共云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后云南革命处于低潮、在极其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云南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发动较早,革命斗争地域广、影响大、时间较长的革命武装力量。游击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坚持在易门、禄丰、楚雄、双柏、昆阳、晋宁、安宁、峨山等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近一年,游击队员人数最多时达400余人,历经大小战斗10余次,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地霸武装,威震云南,鼓舞了人民,播下了革命火种,在云南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期间,陈世昌有过受伤、重病、高价悬赏被捕等惊心动魄的经历,却始终把生死置之度外。

1939年12月,陈世昌被党组织营救并转移到昆明。1940年1月,陈世昌到达延安,被安排在陕北公学高级班学习两年多。先后担任中央招待所管理员,甘泉县区长、区委书记,韩城县委书记,大荔分区干校总支书记等职。1950年随解放大军南下进军云南。云南解放后,陈世昌先后担任宜良专区副专员、曲靖专员公署副专员。

(中共易门县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执笔:王艳红)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