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陈世昌病痛缠身。1952年6月以后,他病情加重,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组织照顾他,让他离职养病。
陈世昌于1958年6月回到易门后,将自己当作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继续践行共产党员只要生命不息就要为党、为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价值。
带病劳动
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陈世昌带病搬着铺盖到城西观音堂(今易门县委党校)旁搭窝棚住下,在那里开荒种菜、挑粪积肥。当时正值易门县兴修南屯水库,所种的瓜果蔬菜被他送到了水库建设工地和公共食堂,分文不收。不仅如此,当时走路都已经很艰难的他,还主动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天天累得筋疲力尽,直到水库建设完工。工地上有不知底细的年轻人嫌他手脚不利索,大声呵斥他,他也不吭声。后来,年轻人在了解到他的革命事迹后深受教育。1960年1月,陈世昌被省人委、云南军区评选为云南省烈军属、荣复退转军人及民兵、联防武装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陈世昌晚年回到易门的四年时光里,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事,时常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不少困难群众也是遇上难事就上门找他帮助解决。只要找到陈世昌,他都会3元、5元给人家一点钱。拿到每月85.5元的退休工资,他首先要交2元的党费,然后要帮助困难人家一点,剩下的才安排家人的生活费用和自己的医药费,家中的口粮也经常被他拿去接济周边的老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在观音堂有家住户叫李强,因孩子多,他媳妇坐月子的时候吃不上饭,陈世昌就把自己的饭送给李强媳妇吃,自己吃瓜咽菜充饥。有时撞见去观音堂菜地偷菜逃跑的人,陈世昌就会喊:“不要跑!小心跌倒,你们肚子饿么来拿去煮吃就行了。”同时,他还把自己的特殊供应品鸡蛋、红糖等送给需要的人。他常年穿着补丁衣服和补了又补的鞋子参加劳动,直到重病卧床不起,双手才离开锄把。
谢绝拨款
陈世昌始终对党忠诚,时时想着为党和国家分忧,处处为政府着想。据陈世昌的子女回忆,1960年6月,省委领导马继孔同志到易门调研,亲自看望了陈世昌,发现他身体状况堪忧,生活条件艰苦,住房简陋。一起吃饭时,马继孔问陈世昌平时能否吃饱肚子,陈世昌如实回答“是有些吃不饱”。马继孔回去后不久,易门县委向他转达了省委的指示:一是同意拨款让陈世昌同志到医疗条件好的地方治病;二是同意拨出一笔专款给陈世昌建房。陈世昌谢绝了,他说:“现在是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都未曾忘记我,已经让我很温暖了,我不能再花国家一分钱。我现在有住房,不必再建盖。”后来,组织将他每月的粮食供应量由25公斤增加到30公斤,这是他病退后唯一一次接受组织照顾。
清白家风
当年为了追查抓捕陈世昌,国民党反动派动用了一切手段,他的一家人担惊受怕,妻离子散,吃尽了苦头。他那缠过足的妻子王英和三岁的大儿子陈旭曾被抓捕关押,脱逃后流落他乡。为了活命,他的妻子被迫改嫁。直到陈世昌回到云南在宜良任职后,一家人才得以团聚。陈世昌病情加重时,他的大儿子陈旭已经从昆明37师某部转业到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学习,因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即将解散,就遵从父亲意愿,回乡照顾家庭,在易门龙泉东街第四生产队做了会计。当时几个子女没有一个人是拿国家工资的干部职工。因此,对于妻儿,陈世昌内心充满了歉疚,儿女一提起这事来,他就说“对不起”。尽管如此,他还是始终公私分明,对家人严格教育和要求,让家人听党话,爱党爱国,不占公家一分一毫,并严禁家属子女向国家提出特殊照顾,要求子女同人民群众一道同甘共苦、共渡难关。有一次,陈旭从公家拆房子处抬了半根被虫蛀得没人要的旧木头回家,被陈世昌批评了一顿:“不是自家的东西,不要拿回来,你给我抬回去!”
1962年7月7日,陈世昌同志病逝于易门。他的思想和言行深深影响着妻子王英。在他去世后,王英始终用陈世昌的要求来教育和引导子女,勤俭持家,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不曾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也不曾向国家申请过困难补助。在子女偶尔抱怨他们所遇到的不平之事时,王英总是开导子女:“你爹说过,要相信共产党,共产党是万世万代的共产党。”
(中共易门县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执笔:王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