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人文
  3. 正文

千年变幻中,哀牢山从西“移”到东

——“哀牢秘境”漫话

在三国时代的蜀国,李恢的移民措施,既稳定了大局,还无意中将哀牢古国的国民和文化向东迁移了。今天的花腰傣的祖先即是濮人的一支,他们自古就繁衍生息在仆水(元江)之滨,哀牢山之名,就是他们的祖先从滇西带过来的。

今年国庆节,云南哀牢山成了各大媒体平台关注的焦点,无数游客慕名涌入新平探索秘境。一时间,关于“哀牢山”的新颖知识、话题、影像都可能冲上热搜榜。针对网友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记者尝试从各类史志、文献、科普著作中寻找答案,以飨读者。

哀牢山之范围远比你想象的要广大

查阅哀牢山的综合科考报告可知:

哀牢山脉属云岭山脉向南分支的余脉,北起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南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它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和青藏高原南缘三大地理区域的接合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就像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横亘于云南东部与西部之间。整条山脉就成了云南地理、地貌的重要分界线。

由于地理、地貌构造复杂,群峰环峙、沟壑纵横、丛林密布、磁场异常也就成了“哀牢秘境”的标配,对于很多游客来说进山就迷路,拨号就失联,一点不夸张。哀牢山脉绵延几百公里,如网友短视频中展示的新平县的原始森林景区,也仅仅处在“哀牢秘境”的边缘地区。

哀牢山中的茶马古道。 郭建林 摄

哀牢山中的茶马古道。 郭建林 摄

哀牢山脉还是我国冬季东北风和夏季湿热西南季风交汇之地,因此它又成了云南东、西气候的分界线。在哀牢山中,“一山分四季”“一雨便成秋”“山峰雪白头,山谷花满树”都是“哀牢秘境”的常态,探秘者晴天遇雨失温也就不足为奇了。

基于地理、气候分界线的双重因素,哀牢山脉地区保存着我国亚热带面积最大且以云南特有物种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为众多生态学家和自然保护人士所关注。

云南特有的原始森林类型,孕育了众多珍稀动植物,但显然,无论是神秘的鹿啃木、独特的倒卵叶石栎,还是林中仙子绿孔雀、树梢王子西黑冠长臂猿,都不希望被打扰。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部门向游客提醒“景区”与“禁区”之别就很有必要了。

哀牢山之名称远比你想象的要古老

查阅云南的地理学著作,很难直接找到“今天的哀牢山得名于何时”“哪个民族命名了今天的哀牢山”之类网友问题的答案。

关于哀牢山名称的由来,各家媒体中较为普遍的解释是:出自当地的彝语,意为“虎豹出没的地方”。还有一种解释,似乎出自云南的本土学者,认为哀牢山历史上叫“安乐山”“爱劳山”,后来被人误记为“哀牢山”。记者查了查史料,还真有出处。明代大才子杨升庵在所著的《云南山川志》中说:“哀牢山在司城东二十里,本名安乐,夷语讹为哀牢……又名玉泉山。”杨升庵大半辈子在云南生活、游历,所记并非无中生有,因此“安乐”误为“哀牢”的说法在明代云南可能已经很流行。

不过,以上两种说法,无论出自彝语,还是出自明人著作,都可以先放一放。因为爱好历史的读者已经从国史中找到了出处。查阅《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可以找到一则《哀牢传》,据学者考证,这篇传记引自东汉学者杨终同名著作,开篇有一段记载: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

这段记载对于研究云南众多世居民族的族源来说非常重要。它说的是古代哀牢国的先祖沙壹与神龙生育了十子,最小的儿子九隆得到父亲的真传,被九个哥哥推荐为王,这便是哀牢国的第一代王。哀牢国国王传承数代,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哀牢王贤栗向汉朝请降,获得了汉朝的封赏。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请求归附汉朝,朝廷就在他的领地上设置哀牢、博南两县,后又从益州郡中分出六县,合在一起,设立永昌郡,哀牢国从此终止传承。这是今保山市地方史沿革中的一个大事件。

从著名学者谭其骧所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今天的怒江以东,元江水系干流以南、以西的大半个云南都在哀牢国的辖区内。有学者因此推断:今天的哀牢山一线山脉因为曾经是哀牢古国的东部边境,因而得名哀牢山。

今天的哀牢山得名于哀牢国或哀牢族不假,却非西汉时期。因为杨升庵在《云南山川志》所记的“哀牢山”,乃是东汉永昌郡(今属保山市)中哀牢国第一代王九隆的诞生地。

查阅明代早期的《景泰云南图经志书》“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条目,可以找到哀牢山的记载:“哀牢山,一名玉泉山,在司治东二十里青英村,约高三百丈,袤延三十余里。”明代的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所辖地域正是古代哀牢国的领地,东汉永昌郡的辖地。文中说的哀牢山“袤延三十余里”,显然只是哀牢古国中的一座小山,无法与今天横亘云南腹地的大山脉相提并论。

可以说,今天的哀牢山在明代后期还处于未被命名的状态。

哀牢山之东“移”远比你想象的要漫长

读者可能怀疑,《后汉书》所引的《哀牢传》称九隆诞生之地为“牢山”,杨升庵却称之为哀牢山,是否有误。据新平的彝族学者考证,在当地彝语中,“哀牢”有“幼子”“老儿子”之意,民间至今仍有这样称呼。而九隆正是龙之十子中的幼子。云南人称“牢山”为哀牢山显然不是无中生有。从历史脉络来看,应该是先有了九隆神话,才有了“哀牢”之名,后来才有了哀牢山、哀牢国的命名。

《后汉书》所引的“九隆神话”对云南的世居民族太重要了,很多民族在追寻族群来源时,都能上溯到这则神话。云南学者还能准确描述云南古代的白子国、南诏国的开国之主出自九隆家族的哪一支哪一脉,《旧唐书·南诏传》上说:“南诏自言本哀牢之后。”说明南诏王族的祖先属于古哀牢族的一支后裔。而哀牢山之名出现在哀牢国的东部边界上,显然与这个神话在哀牢族后裔中的传播有关。

大帽耳山是哀牢山脉一座著名山峰。 潘泉 摄

大帽耳山是哀牢山脉一座著名山峰。 潘泉 摄

哀牢山最终还是向东“挪移”了几百公里,之后,在保山市,虽然当地人仍将哀牢国九隆神话诞生的神山称为“哀牢山”,却很少有外人知道了。有读者会问,哀牢山是怎样实现这种“乾坤大挪移”的?

查阅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记者似乎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在这部典籍中的《南中志》有一段记载:

章武初,郡无太守。值诸郡叛乱,功曹吕凯奉郡丞蜀郡王伉保境六年。丞相亮南征,高其义……以凯为云南太守,伉为永昌太守,皆封亭侯。李恢迁濮民数千落于云南、建宁界,以实二郡。

这是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平定南中前后的一段历史,当时的永昌郡在缺少太守管理、诸郡作乱的情况下,仍然维持着良好的社会秩序。诸葛亮到了南中后,嘉奖了永昌郡管事的官员,让李恢留下治理战后的云南。李恢就将永昌郡中的濮人向东迁往滇中地区。巧合的是,李恢是云南人,还是今玉溪澄江市古代名臣。在三国时代的蜀国,李恢的移民措施,既稳定了大局,还无意中将哀牢古国的国民和文化向东迁移了。今天的花腰傣的祖先即是濮人的一支,他们自古就繁衍生息在仆水(元江)之滨,哀牢山之名,就是他们的祖先从滇西带过来的。这个观点在云南史志专家中基本已经形成共识。另据著名学者方国瑜研究,哀牢族人东迁,早在西汉就已经开始了。

当然读者还会有疑问:为何哀牢族群的迁徙,会带动一座山东“移”?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可以参考《汉书》记载的产生于昆明族的“金马碧鸡”神话。这则神话中的金马、碧鸡之山原本位于今楚雄州大姚县境内,后随着昆明族东迁,一路迁至今滇池畔,最后两山于唐代晚期正式“落户”今昆明地区。

今天的哀牢山之名最早何时见于史志中呢?查阅清代的《康熙新平县志》,可以找到一段记载:

哀牢山在城西三百里大江外,绵亘八百余里,为滇山最高者,险峻难过,炎天冰雪不化。

这是目前能查到的哀牢山(新平段)较早的得名时间了。哀牢山东“移”,如果从三国时代李恢推行移民政策算起,到清代康熙年间,历史已经跨越了上千年。(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蔡传兵)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