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冬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澄江大地上,澄江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万海社区农业种植基地的智能大棚已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负责人李艳武一边指挥着工人劳作,一边向我们介绍:“今早,工人们新鲜采摘了500公斤M62花香甜脆蓝莓,每公斤售价150余元。这些蓝莓是今年采摘的第一批果,经过精细的分拣、包装后,将通过冷链车发往上海,为上海的消费者带去澄江的甜蜜滋味。”
在万海社区农业种植基地,工人正在采摘蓝莓。
“截至目前,全市蓝莓种植面积1.52万亩,发展蓝莓种植户420户,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35个,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的企业1个。注册蓝莓种植企业42家、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蓝莓种植合作联社1个、蓝莓种植协会2个、蓝莓加工企业1家,出售优质蓝莓种苗800余万株,实现总产值12亿元。”据澄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晓勇介绍。为保护抚仙湖和调整种植结构促农增收,2004年,澄江在全省率先引进蓝莓种植,在政府规划推动、政策资金扶持和市场引领下,澄江蓝莓产业经过20年发展,实现从1.0版向5.0版迭代升级高质量绿色发展,小小的蓝莓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蓝色引擎”。
今年6月19日全面完成3.2万株蓝莓苗移栽的万海社区样榜山基地是澄江市积极打造蓝莓种植5.0版的新“样榜”,也是龙街街道有效盘活土地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居民增收的有效探索和具体行动。万海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刘政涛介绍:“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按照程序,确定了由社区提供集体土地,委托村办企业完成水肥一体化无土基质蓝莓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租,最后中标公司将以每年73.1万元的租金,获得样榜山基地的经营权。”
样榜山基地位于澄江西收费站附近,紧邻广龙小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获得该基地项目经营权的澄江果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冯跃龙介绍:“基地今年4月开工建设,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93座水肥一体化无土基质蓝莓大棚,全部配备了滴灌系统、农田尾水收集处理设备等基础设施。看目前蓝莓长势,今年每株预计可采收2.5公斤,12月可少量上市,明年1月、2月进入盛果期。”走进这里的蓝莓种植大棚,棚里各个角落包括土壤里都分布着不同用途的监测传感器。这些监测传感器能对土壤水分、EC值、pH值和蓝莓生长所需的光、热、肥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测,根据蓝莓当下的生长情况,精准照顾它的“日常起居”。“我们的大棚是有‘智慧保姆’和‘智慧管家’的。”冯跃龙骄傲地介绍,“基地以蓝莓种植的中心机房作业指导系统为核心,通过全自动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大棚控温系统和室内小型气象站、环境监测和虫情监测系统等辅助设备,不仅可以让蓝莓实现精准种植和智慧管理,还能节省成本,提升产量。”
澄江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陈春介绍:“通过数字化技术栽培蓝莓和智能化技术管理,较露地栽培可降低生产成本35%,减少管理成本25%。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能精准对蓝莓进行水肥浇灌,较露地栽培可节水30%、降肥26%,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污染,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保护抚仙湖生态环境。”
澄江绿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打造5.0版蓝莓基地的“开路先锋”,它的农业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在澄江市龙街街道万海社区大白祥小组,公司于2023年率先投资1600余万元改造了160亩的水肥一体化蓝莓基地,获得较好效益。今年,又投资500余万元将面积扩展到400余亩。“我们的蓝莓不但上市早,而且个头大,售价在每公斤150余元。今年我们创建了坤誉和坤泉两个蓝莓品牌,采摘后直接发往北京、上海、广州,产品供不应求。”澄江绿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国兵说。
这些蓝莓是澄江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采摘的第一批果。
“每10颗蓝莓,有7颗来自云南。”一则微博热搜,不难看出云南产区的蓝莓在全国鲜果市场的地位。为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提升澄江蓝莓品牌知名度,澄江充分利用直播电商资源渠道,今年5月,与云南省商务厅、玉溪市商务局共同举办玉见臻溪·澄江蓝莓直播专场活动,以直播人才自营抖音账号为平台,以澄江市电商直播人才实训基地和蓝莓种植园为直播阵地,“数字+农特产”的营销新模式成功实现了澄江蓝莓的“破圈”传播。据澄江市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副局长赵浩沣介绍:“此次活动共有17家蓝莓企业参加,联动SKU35个,邀请‘云南张嬢嬢’‘曲靖老村长’‘尘客之声’等22位当红直播人才参加活动。截至活动结束,累计观看331.99万人次,场均观看5.03万人次,带动本土农特产品线上销售约4.5万单,累计销售额约405万元。”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建立了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等23个城市为核心的销售点,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并开始出口东南亚。
澄江蓝莓在市场上的“走俏”,联农、带农、助农也得到有效发挥,让老百姓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澄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晓勇表示:“蓝莓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除草、修剪、疏花、疏果和采摘等工序都需要大量人员,日常管理每5亩需要1个工人,1.4万亩可解决本地常年就业2800人,基质种植平均每亩需5个工人,采收期按3个月算,可解决季节性就业25万人次。全市蓝莓种植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3亿元,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下一步,澄江将继续以基地建设为主,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种植模式,进一步明确本地蓝莓发展方向和定位,大力开展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提升蓝莓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和夯实蓝莓产业基础,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通讯员 李晓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