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网评
  3. 正文

让玉溪古籍 “活”起来传下去

□ 雪妮

近日,我市举办公共图书馆2024年古籍保护及展示工作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习所导师授课,内容涉及古籍普查知识、古籍修复技术、古籍保护技术、古籍研究利用、古籍普及传播等方面。(详见11月28日《玉溪日报》第二版相关报道)

古籍兼具书籍、文物、档案三方面特质,记录历史、延续文脉,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翻阅一页页发黄的纸张,好似探寻到历史的记忆与先人深邃的智慧。俗话说,“纸寿千年”,薄脆的纸张,历经沧桑,在岁月长河中辗转流传,随时面临“风雨飘摇”的命运,需要妥善保护。

保护古籍、修复古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延长其寿命,再造其生命,活化其内容,传承其思想,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神圣使命。此次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市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的31名学员参加。通过培训,学员不仅掌握古籍修复的知识和实际操作,同时增强了古籍保护意识,为玉溪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古籍工作人员,加快古籍工作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古籍保护工作。

保护古籍,还要让历史活化、古籍新生。纵观云南,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造就了以汉文古籍为主、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古籍为辅的浩瀚古籍文化资源。2008年,我省在云南省图书馆挂牌成立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拉开云南古籍保护的序幕。

要让古籍“活”起来,首先要开展古籍普查,建立全市古籍“户口本”,培养专业人员,更好开展古籍整理、古籍版本调查研究,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其次要再生性保护古籍,既要“呵护”好,让古籍“活起来”,更要使之“传下去”,做好古籍的收藏保护与传播使用。通过出版、展览和数字化,进一步把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开发和呈现出来,探寻研究蕴藏于各种古籍中的信息资源价值,实现其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

让玉溪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让市民和读者能够看到各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古籍、热爱古籍、保护古籍、传承古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古籍的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