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女子洞经组织,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开创了女性谈演洞经的先河。李桂英、李莲母女在继承通海洞经古乐谈演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出女子演奏所特有的魅力,形成了激昂清脆、舒缓甜润、纤巧细腻、缠绵婉转的艺术风格,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洞经谈演的仪式和曲谱,为云南地方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与材料。
冬至时节,通海秀山脚下古乐馆里的梅花开了。在淡淡的梅香中,绿树掩映、朱墙青瓦的庭院里传来旋律雅致的洞经音乐,引来不少游客驻足倾听。乐曲时而激越奔放、时而庄严隆重、时而明快跳跃,让人不仅感受到了洞经古乐的厚重,也感受到了洞经古乐在通海数百年的文化气息。
这不是一场正式演出,只是由李桂英、李莲母女支持的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月光古乐协会每周雷打不动的日常排练。如此一丝不苟的排练,她们已经坚持了10余年。妙善学女子洞经会成立于1943年,至今已81年。特别是妙善学的最后一位修贞女葛元贞老人于前些年过世后,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传人的李桂英、李莲母女,如何让这一宝贵的音乐遗产一直在通海民间传承不衰?她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辛酸而快乐的传承之路?
用心演绎,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李桂英是秀山街道长河社区人。在舅舅溥仙培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她的舅舅是长河洞经队队长,经常带她到通海县城演出。1992年,她的婚姻破裂后,一个人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白天到饭店打工,晚上帮人缝补衣服。自小跟她学二胡的二女儿李莲勤奋好学,曾经考上大学,但辛苦不易的她还是劝女儿放弃学业,这也成为她一生的伤痛和愧疚。
1995年,李桂英和妙善学成员一起演奏洞经古乐,从此,她永远记住了妙善学和王荣贞老人的名字。她觉得洞经音乐是一种人文荟萃的传统艺术,彰显了高雅的民俗礼仪。后来,她干脆拜王荣贞为师,学会了唢呐、京胡、笛子、三弦、琵琶、大阮……
师傅认真教,弟子认真学,师徒间情同母女。李桂英进展神速,各种乐器一学即会,一点即通。谈演洞经音乐不但修补了她伤痕累累的内心,也让缺少父爱的女儿寻找到生命里的亮光。王荣贞在她身上看到了那份赤诚的热爱和水滴石穿的钻研精神,也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学艺的狠劲和身影,更看到了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传承的希望。因而,王荣贞老人倾囊相授,去世前还把一支唢呐、一套服装、四本洞经乐谱传给她,期望她把洞经古乐发扬光大。为了不忘师恩,李桂英组建自己的洞经班,取名为“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月光古乐协会”。她们用心演绎洞经古乐,传承通海女子洞经的文化精髓,形成新的音乐风格。
月光古乐协会成员在通海秀山脚下古乐馆进行日常排练。
把自己的养老钱投入洞经团队
李桂英的弟子李琼英、解丽芬、吴开仙等虽是农民,无不用真心来对待洞经音乐。一个电话,丢下农活,随叫随到。李桂英说:“除了感谢这些姐妹,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女儿李莲,她一直跟随我、支持我,到现在还没有成家。虽然洞经音乐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耽误了她的人生,所以到今天我最对不起她。”
为了演绎出更完美的洞经古乐,使之成为纯粹表演性质的音乐风格,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高雅、恬静、深沉、庄重的通海洞经古乐,她配置了许多乐器、服装,还将洞经团队演出的视频资料存储在U盘里,或刻成光盘,再一个个、一盘盘送出去。这么多年,她把自己的养老钱30多万元投入洞经团队里,用于添置各种乐器和音响设备、做演出布标、做DVD等。从2012年至今,她们演出了1300多场。有好心人问:“李老师,你是怎么想的,投资那么多钱在洞经上,你图什么?30多万元可以买房啦!”而平时演出时连一瓶水都舍不得买的李桂英却说:“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却有一颗执着的心,再大的困难,一定要传承好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让它发扬光大。”
李桂英、李莲母女有空就翻阅洞经音乐资料,探讨通海洞经古乐发展。
2021年,李桂英在玉溪洞经音乐传习站授课时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躺了18天。苏醒过来,她念念不忘的还是明天的演出准备得怎么样了。住院的那些日子里,每当病情有所好转,她就跟医生说不能住院了,因为几天后有一场非遗演出。医生说:“你真的是不要命了,演出有多重要,你的血压已经高到180,你不会改日子吗?”等到演出那天,她执意要参加,女儿苦劝不让她去。她说:“不怕,我一定要去。我不去,你们搞砸了怎么办?”出院第一天,她即登台演出。她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那天的演出非常成功。她说:“要感谢洞经音乐,让我重新站起来。现在一边吃药,一边坚持洞经音乐排练、授课和演出。每个月要吃五六百元的药,买药的钱是女儿给的。”说到女儿,她再次愧疚地说:“我的女儿李莲从小跟我和师傅学习洞经,这些年来一直为了洞经古乐在努力、在付出,到现在仍是单身。作为母亲,我极为自责!”
把古筝和舞蹈融入洞经音乐
李桂英的二女儿李莲,从小喜欢音乐,热爱唱歌、跳舞。第一次听到母亲播放洞经曲牌《鹧鸪天》时,就非常着迷。她想,这段音乐怎么这么好听。当时,她大概不知道,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洞经音乐的种子已经深深植根在她的生命里。
13岁那年,母亲看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送了一把二胡给她,教会她用二胡演奏洞经古乐。14岁,她第一次参加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会谈演活动。之后,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洞经音乐的种子随着一场场演出而生根发芽。在洞经古乐的陪伴下,她一天天长大。
李桂英、李莲母女合奏洞经音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场演出之前,她和母亲都要进行无数次排练。如何和母亲一起带领好团队?在传承洞经古乐的同时,如何向广大群众展演传播洞经音乐的美?身兼剧务、主持、讲解、演奏数职的李莲和母亲发生了一次次争执。她说:“我尝试着把古筝演奏融入洞经音乐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为了更好地展现洞经古乐的优美,我又尝试着把舞蹈编排融入洞经音乐中,这样的融合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
这些年来,李莲和母亲带领团队,每年要参加上百场演出。这些演出除少部分有微末的补偿外,大部分演出均为推广展演型的公益演出。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她通过教授古筝维持生计,其余协会成员均为农村妇女,劳作之余,大家还要排练、演出。“每次排练和演出几乎没有报酬,大家都是凭着对洞经古乐的热爱在坚守。”她说。
努力让通海洞经古乐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作为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月光古乐协会理事长的李莲,每一次在困难重重、难以维系之际,都会想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18位妙善学前辈。在那个女子只能裹小脚、遵守“三从四德”的时代,她们敢于冲破社会的束缚,选择一辈子吃素修贞,不嫁人,也要去谈演洞经,献身音乐艺术。她深情地说:“与这些前辈相比,我们现在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也是可以战胜的。我和母亲及全体协会成员将把前辈的嘱托牢记在心,在各方爱心人士的鼓励下,努力让通海洞经古乐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女子洞经组织,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开创了女性谈演洞经的先河。李桂英、李莲母女在继承通海洞经古乐谈演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出女子演奏所特有的魅力,形成了激昂清脆、舒缓甜润、纤巧细腻、缠绵婉转的艺术风格,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洞经谈演的仪式和曲谱,为云南地方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与材料。她们曾接待国内外来访者上百次,应邀到北京、香港及全省各地参加各类艺术表演活动数十次,也曾两次到泰国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先后获得金奖、银奖等奖项数十个,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被誉为“活着的音乐化石”和新时代的音乐传奇,成为通海乃至玉溪一张极具个性的文化名片。
10余年来,李桂英在玉溪洞经音乐传习站无偿传授洞经音乐。
曾经带领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会5位修贞女到北京演出的我市著名作家杨杨认为,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在继承通海音乐演奏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出女子洞经演奏所特有的魅力,在伴奏时严肃中不失热情;演唱时激昂中别见清脆,舒缓中透着甜润;演奏时则以纤巧细腻、缠绵婉转的艺术风格取胜。妙善学女子洞经会的演奏为通海洞经古乐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当地产生了极大影响。
杨杨说:“回想20世纪40年代,一群花季少女为了传承这样一种圣洁的民间音乐,与洞经音乐相守一生,书写了一段特殊的音乐史和生命史。如今,80多个春秋过去了,那些曾经的花季少女,一个个告别了人世,为通海留下了一段让人感叹不已的传奇故事。事实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传奇。如今,每次响起的洞经音乐,就是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中,由李桂英、李莲母女同一群勇敢而多才多艺的姐妹,共同创造出一段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新传奇。这样的音乐传奇,已传向省内外,感动了无数听众。”(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