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人文
  3. 正文

村志流芳记录村庄历史 村歌嘹亮唱响幸福生活

——通海龚杨新农村焕新风小记

2024年末的一个冬日,通海县四街镇龚杨村热闹非凡,《龚杨村志》暨《和美龚杨》村歌发布会在这里举行。阳光照在一摞摞崭新的《龚杨村志》上,烫金的封面熠熠生辉,纹理细腻精致,美轮美奂。这部村志以严谨翔实的笔触,追溯了龚杨的起源;记录下先辈们屯田垦荒、建设家园的坚韧,龚杨人敢为人先、发展农业、兴办工厂的创业豪情。这是龚杨村的一部变迁史、一部发展史,更是一部奋斗史。一首优美的《和美龚杨》则为龚杨村铸魂,为村民找到文化自信,找到归属感、荣誉感,并将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龚杨村志》。

《龚杨村志》。

昔日渔村变新村

龚杨村位于通海坝子的中心地带,阡陌纵横、风光秀丽。龚杨村由龚家嘴和杨家嘴两个自然村组成,早期这一带是由者湾河流入杞麓湖冲积而成的。湖水水位高时,这种冲积而成的滩涂在民间称为“嘴”,两个村因此得名。据史料记载,元代时,龚杨村尚未形成村落,这里仅是杞麓湖边的两块滩涂。自明代后,一批先民开始移居杞麓湖西北岸,慢慢才形成龚家嘴、杨家嘴两个村落。早期的龚杨村土地极少,村民以打渔为生。有时吃住都在渔船上,以船为家,湖水可做生活用水,直接饮用。随着杞麓湖水位的下降,露出湖面的滩涂不断增加,可耕种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多,杞麓湖畔的龚杨人也随之由渔民转变为农民。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龚杨人有开村拓土、艰苦创业的过去;有继承传统、继续前进的现在。青山苍苍,杞水泱泱,龚杨人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世代传承。  

龚杨人生在杞麓湖畔,乐在杞麓湖畔,进入新时代,龚杨村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了极大提高。2017年,龚杨村在村中朱氏宗祠建成了仁里书院,揭牌当天,第一任书院院长朱士龙以《我心中龚杨村的变化》为题发表了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聆听的人们。此后,经多方援助,书院藏书已从最初的数百册增加到5000多册。如今,龚杨村正努力把“仁里书院”培育成四街镇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成通海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全村合力编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编写村志是几代龚杨人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七年里,龚杨村组织了一支由专家学者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编纂团队。编纂人员各人负责一两个篇目,逐篇、逐章、逐节认真搜集资料。他们前往县档案馆查阅资料,多次进家入户,收集民间资料,广泛动员群众,营造出“人人写村志、村志写人人”的良好氛围。编纂者们精心策划,层层落实,不计得失,历经数载,于2024年底圆满收官付梓。村志编纂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以翔实、可信的资料反映龚杨村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及自然环境、建置沿革等变迁情况。乡亲们纷纷献出自家珍藏的老照片及家族的故事。

龚杨村的老四合院。

龚杨村的老四合院。

为编写好村志,他们先后深入山间田野、宗祠寺庙进行调查,收获了许多珍贵的村史第一手资料。从古老的石碑、寺庙、祠堂、老宅,到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无不透露出村庄的沧桑变迁。受访的许多年迈的村民,他们的记忆如同历史的宝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编纂团队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重新被挖掘出来。

为了编写出高质量的村志,许多龚杨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辞辛劳,忘我工作。朱士同常常夜以继日地搜集各种志书资料,克服痼疾困扰,逐字逐句整理和修改稿件;耄耋之年的朱士龙,不辞辛劳地释译碑文,撰写文章;常宗林则欣然为村志泼墨作画;龚汉明负责拍照和图片编纂工作,经常与家人一起合作,形成了“父子搭台”“夫妻上阵”的感人场景。

龚杨村里的朱氏宗祠一角。

龚杨村里的朱氏宗祠一角。

乡音乡情曲中听

2024年8月,随着村志编纂工作进入后期阶段,执行主编朱士同提出一个富有创意的建议。他认为,既然大家在编纂这本记录村庄历史和文化的书籍,何不借此机会再找人创作一首能够代表龚杨村的村歌呢?

这一提议,立即得到村志编委会成员和村“两委”的热烈响应和一致赞同。于是,编委会成员迅速行动起来,开始策划和创作村歌,希望通过音乐的形式,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龚杨村的历史与文化。朱士同带领大家谱写歌词,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并反复调整,字斟句酌。同时,邀请市、县音乐创作团队,通过实地采风、专访村花灯团、通读村志稿件等形式,增加创作灵感。

听了歌曲《乌兰巴托的夜》,朱士同深受感染,彻夜未眠,一鼓作气起草了寓情于景、满怀乡愁的歌词。创作团队成员龙祥华与董团华负责作曲,前后修改20余稿。龙祥华认为,村歌《和美龚杨》表面上是一首歌曲的创作,实际上是团队记录龚杨历史、形成共同文化成果的过程。

在《龚杨村志》暨《和美龚杨》村歌发布会上的花灯表演。

在《龚杨村志》暨《和美龚杨》村歌发布会上的花灯表演。

村歌嘹亮,凝聚人心。创作完成的村歌《和美龚杨》有着朝气蓬勃的旋律,是悠扬难忘的乡音,当激昂的音符响起,立刻引发了每一位乡亲心底的共鸣。它是无数游子的乡愁,是梦中家园的再现。它如同一股清泉、一道清波,滋润着村民的心田,激发着大家对“和美龚杨”的向往和追求。(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马儒文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