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变世界,但当信息技术产品全面渗透到工作生活日常的每个细节、每一分钟,其正面效应不升反降,负面效应屡屡发生。倡导保障“离线权”不单单是给人们的生活留白,更是保障人们能够及时从网络世界中探出头来,清除信息垃圾、保持头脑清醒。
“有一种恐惧,叫工作群里突然有人@你”。近日,一起仲裁案引发舆论关注,身为孕妇的当事人因错过群里一则“10分钟内上报当月业绩”的通知而被辞退。该事件虽以当事人维权成功告终,却着实戳中了很多职场人的痛点。
今天,随着智能手机演化为人们的“外挂器官”,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也与所有人的生活与工作紧紧捆绑在一起。交往中,互换名片的越来越少,互相扫码的越来越多;工作时,当面布置的越来越少,在线传达的越来越多。而这些即时通讯工具在便捷工作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烦恼。上文那种“不回@就开人”的个案固然极端,但其中反映的“隐形加班”与“离线风险”普遍存在,甚至成为上班族不能承受之重,不乏有人期盼跟微信工作群等互联网“国民应用”保持距离。
在网络时代,人们是否拥有“离线权”?之所以亟须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下的即时通讯工具已经不再是“日活”“时长”“用户数量”这些维度可以诠释的了,必须以社会化的视角去审视,尤其是审视其对社会行为与心态的负面影响。比如,微信消弭了距离却模糊了界限,工作与生活都随着24小时在线而压力倍增,审视群里闪烁不断的信息,没有多少是真正的十万火急,但这种状态制造的疲劳与焦虑真真切切。再如,微信促进了交流却可能拉低了效率,密集沟通与碎片信息让专心致志的思考愈发奢侈,疲于应付的必然结果就是好生忙碌却脑中空空。
技术改变世界,但当信息技术产品全面渗透到工作生活日常的每个细节、每一分钟,其正面效应不升反降,负面效应屡屡发生。马斯克甚至直言,“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最大危险。”此种“反电子乌托邦”的思路或许过于悲观,但我们有必要对科技负面性抱着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有两组耐人寻味的数据:去年上半年,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足够建造109座金字塔。而要问这“建造109座金字塔”的时间,大家都做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似乎人人都会一时语塞。一篇热门日志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仔细想来,生活的趣味和生命的质量,不正是某些“痕迹”吗?越来越多人在沉重的信息负累和“缰绳”中体悟到:人为机役,人为群役,一定不是社会的福音。
人类与技术,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就拿工作来说,去年1月1日,世界上首个保障员工“离线权”的劳工法已在法国正式生效,规定聘用50名员工以上的公司,不能在员工下班后发邮件,员工有权利“已读不回”。不少国际大企业也正视到这种时间切割的重要性,大众汽车规定下班后关闭公司的电邮服务器,戴姆勒则允许员工删除在假日收到的邮件,等等。这些规定虽不能照搬,但对中国社会也不无启示意义。“效率就是生命”,但更应懂得务实高效、张弛有度,才是更为科学的发展节奏。倡导保障“离线权”不单单是给人们的生活留白,更是保障人们能够及时从网络世界中探出头来,清除信息垃圾、保持头脑清醒。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说,希望用户用完即走,不在上面耗费过多时间。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这种觉悟应该从行业前瞻变成社会共识。大多数人作为用户,确实需要一份克制,让技术和生活、情感、思考保持安全边界。(崔文佳)

- 全力把澄江美丽县城建设好把抚仙湖保护好
- 去年我市银行业运行稳健有序
- 张德华:推动玉溪招商引资引智取得更大成绩
- 欢欢喜喜闹元宵
- [新春走基层]玉磨铁路:春节施工不停歇
- [时政深读]2019年,玉溪纪检监察工作怎么干?
- 江川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 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巾帼共建美丽家园行动"
- 新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新闻发布会举行
- 澄江抓实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 葫田社区开展假期活动
- 两车相撞一人被困 江川消防成功营救
- [曝光台]南北大街部分路段有出租车占道违停
- [消防安全小知识]春季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 玉溪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更方便了
- 澄江多举措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
- 入住民宿成为春节抚仙湖旅游一大亮点
- [新春走基层]萝卜种植铺就“致富路”
- 抢抓节令育烟苗
- 研究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