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表

让文明新风扎根玉溪大地——我市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16

车辆礼让行人.jpg
车辆礼让行人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关键在于实践。如何使公民道德建设生命力不断增强,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难点。我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实际相结合,在文明创建、文明讲堂、乡风文明的塑造上进行了多项实践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建立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创新。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的第18个年头,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目标遵循。在这承先启后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总结玉溪各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创新做法和经验,探索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和长效机制,对引领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风尚,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玉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jp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玉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践行文明  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支撑点”

到过玉溪的人,都会感受到玉溪“好在”。这里不但山水秀丽、干净整洁,人也格外“美丽”。

斑马线旁,行人想过马路,车辆会停下来礼让;逛公园,人们会带上塑料袋,随手带走垃圾;路边金黄的柿子压满枝头,没有人会摘下一个……这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细节,正是公民道德建设在玉溪出现的聚变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涌现出“中国好人”10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人、“云南好人”15人、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1人、“玉溪好人”59人。

新平县戛洒卫生院的医生封正文十七年如一日,替友尽孝,悉心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干妈”刀美英;爱心助学、帮助孤寡老人的“中国好人”张鹏;下井救起三岁女童的“中国好人”曾之会……践行文明,不分年龄,无关地域。

“小红帽”“红马甲”,这些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身影,正在成为玉溪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关爱孤寡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结对进行帮扶、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劝导行人文明过马路……他们奉献爱心,温暖社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明践行中。

培育良好道德风尚,离不开党委、政府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市政府强调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出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征集制定《市民公约》、发放《玉溪市文明市民手册》、打造宣传阵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利用各种重大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纪念活动、演讲比赛、升国旗仪式……让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植根于心田。

“唱一首歌、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做一番分享、送一份吉祥”,2014年以来,文明讲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蓬勃开展,全市各级先后举办文明讲堂及骨干培训4000余期,实现文明讲堂全覆盖。

文明讲堂遍布城乡,善行义举彰显文明,文明村镇的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遏制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提高文明程度,促进农村乡风民风、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着善意与温暖。玉溪市见义勇为促进会、玉溪市义工联合会、玉溪市传统美德促进会、阳光076志愿者驿站、玉溪向日葵支教队等民间公益组织相继成立,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2万人。

既立足当前,也着眼未来。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市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64所。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践行文明,正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支撑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

文明讲堂的开展让社会道德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jpg
文明讲堂的开展让社会道德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文明讲堂  提升公民素质的“着力点”

201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玉溪市关于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新一轮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评选中,实行道德讲堂工作“一票否决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核。随后,全市掀起了道德讲堂建设高潮。2018年,道德讲堂更名为文明讲堂。

作为一种全新的公民道德建设载体,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弘扬传统美德。小小讲堂犹如润物细雨,短时间让社会道德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七大类讲堂建设,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幼等道德实践,深入普及文明礼貌、爱岗敬业、尊老爱幼、自强自立等道德规范,社会道德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之间的沟通多了,关系亲了;老百姓的心气顺了,矛盾少了;社会上的好人多了,风气转了;市民的素质高了,形象美了。从道德讲堂里透出的平民小善,正汇聚成浩瀚的“大德之海”,并凝聚成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凡人善举温暖一座城市。峨山县小街街道兴旺村乡村广播员施贵华19年坚持传递“好声音”;新平县老厂乡太桥村的徐云仙22年诚信经营小批发店,并最终扩大为超市;华宁县宁州街道新庄社区“和事佬”王进福4年调解纠纷800件;第六届玉溪市道德模范苏云翠把丈夫的哥哥、妹妹家的4个农村孩子接到城里读书,精心照顾70多岁的公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感人故事不断汇聚,与催人奋进的国家梦、民族梦交相辉映。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道德讲堂中,我市注重挖掘传统美德的时代内涵,大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等21个首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形成了崇德向善、乐于奉献的社会共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在菁菁校园,在行业窗口,在一线车间,在社区公寓,在寻常巷陌……文明讲堂一步一个脚印,七年多来,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并逐渐演化为“文明讲堂+N”的模式,融合成各类文明建设的理论宣讲平台。“五个一”标准流程发展到“五个一+N”多种模式,建立健全了“市级总堂、县(市、区)级总堂、基层文明讲堂”多级架构。

“文明讲堂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道德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讲堂变得更有温度,对人的发展深有裨益。在新时代,我们将继续深化文明讲堂建设,形成更为系统、成熟的玉溪模式。”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文明创建  城乡精神面貌“双提升”

如今的玉溪,城市社区、农村大地,悄然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从这条大道往前走,就到了杞麓湖,沿路行走,步步是风景,处处有‘文明’。”向外地客人介绍家乡时,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居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位于杞麓湖南岸的大树社区,是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辐射区。在杞麓湖“四退三还”行动中,大树社区仅花了一天时间就完成100多户人家100多亩田地的征收工作,社区充分利用生态田园自然景观,种植绿色蔬菜,打造集健身、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田园风光综合体,成为云南省美丽村庄之一。

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发力,从环境美向生活美、内涵美转变。近年来,我市在文明村镇创建中,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着力抓好农村垃圾清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了起来。

“老人去世,家当要减一大半”“住院花了几千块,请客要花上万块”……这些“大操大办”的陋习要革除,红塔区委、区政府在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中明确要求,应当遵循祥和、文明、健康、节俭、安全、易俗的原则,红白喜事操办宴席不能超过3天。

乡风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如何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我市开展文明示范村、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加强对薄养厚葬、不赡养老人等行为的专项治理。

新平县建兴乡中寨村半坡寨小组有32户109人,是“直过民族”拉祜族聚居村,在脱贫攻坚中,24户农户就近就地搬迁安置。“1957年茅草房,房头漏雨房间汪……2017年水泥房,家家平房哪里来,党中央政策实在好”,当地拉祜族群众王正伟自编歌曲《好日子》成为当地群众最喜爱的民曲之一。

在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阶段,针对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等问题,我市以“六个一”(即:讲一个自强脱贫故事、树一个诚信典型、说一句感恩的话、学一项农业技术、习一个文明新风、唱一首歌颂党的歌曲)为主要内容,结合村组实际,在贫困村举办“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文明讲堂,由身边先进典型讲好身边故事,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新时代好少年”“新乡贤”“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志愿服务”“文明创建”……成为热点关键词,从领导干部勇作先行者到人民群众争当生力军,玉溪各族儿女用点滴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火如荼的公民道德建设在滇中大地演绎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短 评

知行合一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 无逸

2019年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道德风尚,事关社会和谐与进步。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持久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道德培育和道德实践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种价值观,一种道德观念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接受、认同和践行。同样,在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必须把倡导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择善而从,知行合一。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转化成每个人内心的道德责任感,躬行实践,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必将熠熠生辉,构筑起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筑牢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玉溪日报记者 陆合春)

编辑:王德有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