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繁华的城市慢下了脚步。而今,伴随防控形势的积极变化,一切又逐渐回归:菜市场里,时鲜果蔬、肉蛋水禽供应稳定,顾客盈门;商场里,美发美甲、衣服鞋帽的消费慢慢热起来;美食街上,烧烤、串串、小龙虾迎来热情食客……冷冷清清的街市开始变得热闹喧嚣,空空荡荡的大街又见车水马龙。
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城市按下“播放键”,那个熟悉的玉溪又回来了。还好,我们热爱的都还在。
菜市场:市民抢“鲜”消费见暖
农贸市场里消费的人渐多。
3月26日上午9点,抚仙路凤凰农贸市场。
叶子上还挂着水珠的菜早早摆满摊位,活蹦乱跳的鱼游动在水池里,猪、牛、鸡、鸭分类砍好陈列在案台上,还有糕点、米线、服装等摊点分布在市场的每个角落。正值每日的购买高峰,市场里虽然没有像以往一样人声鼎沸,但也有不少人在买菜、买肉、买水果。
“豌豆多少钱一斤?”“两块五——今早才摘的,新鲜呢!”“少点,称两斤。”
“香蕉哪点呢?”“漠沙呢。”“称点来。”
王阿姨家住附近,她在市场里转了一圈,买了两把香椿。“我天天都来逛,家里样样都有,今天就来买点香椿。两块一把,前几天三四块,现在便宜了。”她告诉记者。
据市场管理人员龚翠萍介绍,凤凰农贸市场疫情期间一直没关过门,但也有不少商户暂停营业。现在,200多个摊位虽然还没全部复市,但也恢复了不少。“年后十多天是最冷清的时候,前个星期开始热闹了。”龚翠萍说。
几乎同时段的窑头集贸市场则是另一番光景。
窑头集贸市场是玉溪市区规模最大的菜市场,也是兼具批发功能的综合性市场。上午9点40分,市场上买菜的人不多,但商户们同样在忙碌着。海鲜批发部门口,店员提出一大兜冻品,老板跟在身后叮嘱:“快送去!”一辆电动车一下“滑”到豆制品摊位前,车上的小伙子催促:“老板,称十斤油豆腐!”
“基本都开门了。”窑头集贸市场办公室主任李佳说,“只不过很多商户的货都是供餐馆的,所以现在还是有点受影响。”
记者还走访了中心城区其他几家较大规模的菜市场,如紫艺新型农贸市场、葫芦园商贸城,复业情况和凤凰农贸市场、窑头集贸市场差不多,市民消费情况也接近往常。
疫情防控前期,一些菜贩把菜摊摆到了微信群、朋友圈。而今,防控形势向好,这些“卖菜群”还在,消费的人群也还在。
3月25日上午,菜贩贾云霞把菜价和图片发到小区买菜群里,随后有人点单。“娃娃白2斤、黄瓜2个、莴笋2斤、鱼腥草1把、金针菇1包、番茄2个、青菜1斤、白色豆芽1斤、红色菜辣椒小的2个、南瓜1斤,谢谢。”几分钟后,贾云霞开好收款单,发到群里:“好了,马上送到。”很多人都习惯甚至喜爱上了线上买菜这种消费方式。“方便啊。”市民李女士说,“不用去菜市场,有人送到家。”
窑头集贸市场正在酝酿推出线上商场。“以生鲜配送为主,也有带消费者进果园的特殊项目。”李佳说。
菜市场是城市民生消费的晴雨表,而今,线上线下都见暖,玉溪人生活“元气”的恢复可见一斑。
商场:“美丽消费”人气渐佳
美佳华商业广场,LANO兰诺的店员在接待客人。
2月10日开门,截至3月25日,70多家商户,除电影院、培训机构等人员密集性经营场所外,其他都已正常营业,这就是美佳华商业广场目前的情况。
3月25日,不是周末,商场里的顾客不算多,但是也有人气,几乎每家店里都有顾客在购物或闲逛。
下午4点左右,一对小情侣走进“LANO兰诺”,停留在饰品的橱窗前。女生对着镜子试戴项链和耳环,男生在一旁当参谋。两人说说笑笑挑选了大概十多分钟,最终买下了400多元的饰品。“近2000块了,还可以。”接待他们的店员伍明艳说,这是截至下午4点她当天的个人业绩。
“NOME”也不断有人进店。这是商场里业绩较好的一家,线下实体店一直有开单,线上,即其自建的会员群里每天也有十多单的业绩。而今,情况好转,销售量也随之继续上升。“现在到店消费的已经有100多单了。”店员对记者说。
商场里各家店的具体情况不一,但据商场方统计,2月至3月,人流量有明显上升,情况确实有所好转。“2月10日那天,有200多个人进商场,很多还是去超市的。”商场行政经理贺剑萍先是笑着自嘲,而后提起3月的情况面色又缓,“现在好些了,周末的时候大概有三四千的人流量。”
伴随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小庙街的人气逐渐回归。
小庙街是玉溪人最为熟悉的商业街区。疫情之下,大多数商户自发关店,整个街区冷清至极。而今,一切热闹逐渐回归。
3月25日,记者站在小庙街的正中心——风铃作响的文星阁下,目之所及,整个商业街区的人流量还未完全恢复到以往水平,但是一些商铺,尤其是饮品店几乎满座。此外,服装店挂出了春款上新的招牌,美发美甲店不时有年轻姑娘走进去,一幕幕都是熟悉的场景。
林安南的“kk工作室”是去年10月开业的。新店,生意启动不易,但因为其美睫、美甲手艺不错,开业后工作室每个月都有上万元的进账,年前那个月,流水更是近两万元。但随着疫情来袭,好生意就此暂停。“几乎关了一个月的门。”林安南告诉记者,“2月底,确定情况比较稳定了才恢复营业。”一开门就有顾客盈门:开始是补种睫毛的售后维护,而后就来了新单,美睫、美甲加上文眉,乃至新进代理的小饰品销售等。“3月的流水到现在近万了。”她边说边点头:“还行。”
美食街:街头烟火迎来热情食客
美食,是疫情来袭宅在家中的人们最“牵肠挂肚”的念想。堂食不开放,外卖不敢点,且店家也多不营业,很多人虽然自己在家动手变身为“专业厨师”,但心里依然挂着街头烟火、玉溪味道。于是,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能看到这样的话:疫情结束后,火锅、奶茶、烧烤……一个都不放过。
3月26日傍晚,聂耳文化美食城。热闹自然是不复往常,但是路边的车走了又来,车位一直没闲过。外卖小哥也急急忙忙地穿梭在街上,接单、送货,再接单,再送去,周而复始。
红茂烧烤从下午6点开始营业,到8点时,不算外卖,都已做了几桌生意。“我们主要是卖烧烤,但也有人连晚饭一块吃了。”老板武正礼说,而后指指店门口:“比如那桌。”记者走过去一看,两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在用餐,炒饭、烤翅、烤肉等,盘子摆了满满一桌。“好久没来,什么都想吃,所以今晚点得有点多。”其中一个笑着对记者说。
淘宝街有更热烈的烟火气,刚走进就撞见一个烟雾缭绕的世界。
淘宝街有更热烈的烟火气。3月28日晚上8点,记者刚走进这条夜市街,就撞见一个烟雾缭绕的世界:炭烤生蚝、包烧米线、傣味干巴在炭上烤得火热;小龙虾、冒菜、甩手粑粑,锅里、案板上,烹得正香;还有炒米线、炒卷粉、炒饭,炉火一开,香气四溢。
王俊松铁板鱿鱼一直有食客在等待。洗净的鱿鱼一串串穿好放到滚烫的铁板上,刀铲往下用力一摁,白烟升起,而后撒上佐料,煎炒片刻,香气扑面而来。旁边烤炉里同时旋转烘烤着几排鸡腿和鸭腿,酱色,油往外冒,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生意可以,比年前差一点,但也差不多。”老板笑呵呵地说。
铁板鱿鱼对面,五颜六色的钵仔糕摊位前也时时有人驻足。“两块钱一个,要几个?”老板章秀宝问。对方是一家四口,小孩点单,大人开钱,小工用竹签把钵仔糕从陶碗里挑出来,递过去。“平时一晚能卖七八十个,现在生意好的时候也差不多。”当记者问起这段时间生意如何,章秀宝先如是回答,然后竖起四个手指说:“这条街上总共有四个卖钵仔糕的,竞争大啊!”话题的重点忽然偏离了方向,夜市,仿佛又回到了往常。生意、同行,章秀宝又寥寥说了下自己的情况,最后下了定论:差不多,还可以。(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娟)
评 论
正常“播放”模式的玉溪最美
□ 寒柏 计丕华
青菜、肉蛋、水产品,火锅、冒菜、小龙虾,理发店、早点铺、烧烤摊,衣服、饰品、鞋……从舌尖到脚尖,从白天到夜晚,听着耳边传来熟悉的叫卖声、招呼声,会发现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正重启正常播放模式,渐渐复苏,久违的热闹喧嚣终于回归。
这样的玉溪,最美。
车水马龙、喧嚣热闹不只是生计,不只是热闹繁华的场景,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是每一个市民割舍不掉、念念不忘的习以为常,是民众最直接、最能强烈感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毫无疑问,疫情的持续对各地的消费造成了较大冲击,让城市一度按下了“慢播键”甚至“暂停键”。但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当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各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的形势下,一方面要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则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复工复产、复业复市不能误时,且必须抓紧抓好。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业复市的动力,只有恢复原本的消费,才能恢复原来的生活,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事关民生保障的菜市场、商超、美食城等,是城市繁华程度的一项指标,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其合理有序复业显得尤为紧迫。
春暖必会花开。玉溪的农贸市场、商场、美食城等,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既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关键要素,更关联到人们的生存之道,事关社会发展和百姓生计。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这些业态的有序恢复,不仅更好地满足着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更全力推动着城市常态化运行。接下来,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服务与引导,达到消费惠民、消费利商,让商家安心经营、市民放心消费。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持续激发商贸服务业生机和活力,尽快让消费热起来,和谐有序的市场就能让城市全面恢复生机、更加具有活力,也能让正常生活有序回归并更加美好。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