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表诗文家训传后人
发布时间:2020-06-02

陈表是红塔区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以“铁面御史”闻名。他回到家乡后,言传身教,并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立下家训,严格要求他的子孙要以“勤俭治家为先,清心励学为要”。在他的一生中,不仅为家乡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后人留下了《草池集》等诗文,其中一部分诗作被《玉溪文征》所收录。今天,读到这些诗文、古训,仍能让人警醒,并深受启迪。

人格与文格的统一

因惩治淮安太守而罢官的陈表曾到江南漫游。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他已经49岁,渐渐有了思乡之情,并最终决定踏上归途。

在回玉溪的路上,脱离官场的他难以抑制与故乡亲人团聚的喜悦和壮志难酬的愤懑,挥笔写下了十余首诗歌,抒发自己所想所感。据相关文献记述,在《兴福寺少憩次陈尹子》中他这样写道:“尘苦当于何处谢,归来莲社领青山。”陈表用佛教中“莲社”的典故,表达对明朝官场厌恶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故乡由衷的热爱。

正是出于对故乡的热爱,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其中,他的代表作《草池集》更以质朴纯真、意韵深远的诗作,展现了他高远淡泊、心系民生的情怀。他的诗风格清新明快,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写景,缘情而发,有的诗似不经意写出,却能描绘出一幅鲜活的画面,表达深刻的内涵。为此,民国年间,玉溪当地名人李鸿祥主持编撰《玉溪文征》时,就将陈表的诗作收录其中,他也成为《玉溪文征》收录的年代最早的诗人。陈表现存诗词51首,文章11篇,在《玉溪文征》中都能读到。陈表的文章多写于晚年,如《汉忠武侯祠碑记》就是他73岁时所写,在展现了他孜孜以求,顽强进取精神的同时,也以朴实无华,议论抒情务求真挚的文风,诠释了其人格与文格的统一。

祖辈的训诫

在500多年的岁月沿袭中,世代居住在灵秀的陈氏族人一直秉承着陈表“勤俭治家为先,清心励学为要”的上古训诫,践行着“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的亘古道理。

陈公祠内,陈表家训挂于墙上,上面这样写道:“尔等各宜勤俭治生,应办粮差勿倚势拖欠,累当里甲,勉尔学业,奋尔功名,勿骄奢……抚恤庄民,丰歉当辩。凡我后裔,当共勉旃。”大致意思是说,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要恪守勤俭的家风,应该办理的缴粮差事,不要依仗家势,随意拖欠。不能骄傲自满,要认真学习,以真才实学成就功名;不要懒惰……要使困难的人得到照顾,该帮的一定要帮。我的后辈,都要相互劝勉,遵照执行。

当地人陈岳彤,算起来已是陈表的第18代孙,聊起自家的祖训,她说:“遵照祖辈的训诫,长辈从小教导我们要勤俭持家,刻苦学习,尊敬长辈,和睦相处。我们这里晚辈问候或称呼长辈时,会用老话称‘你家’,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对平辈就不用‘家’字称呼。我小时候,在对长辈的尊称上也会犯错,犯错时父母总会教导我,称呼长辈要用尊称,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渐渐地称呼长辈为‘你家’,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或许,正是这种自然形成的“习惯”和陈氏族人对晚辈孜孜不倦的教诲,才使得这历经数百年的家训,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了陈姓族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成了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顾世丹)

编辑:刘燕   审核: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