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的一天,临近中午,来到通海县九龙街道水塘村二组普凤仙的家中时,她正在给自家的山羊注射药水。见到记者一行,普凤仙满脸笑容道:“你们在外面等我一会儿,不要进来了,羊圈里有点臭,我一下就好了。”憨厚的话语和亲切的笑容,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今年50岁的普凤仙,有着和她的年龄不太匹配的黑里透红的肤色、瘦弱的身型。她说:“如果不是政府和好心人的帮扶、支持,我一定很难撑到现在。”说到这些,普凤仙的语气中尽是感激。
二十多年前,普凤仙的丈夫因意外过世,当时,正蹒跚学步的大儿子,还未出生的小儿子,年迈的公公婆婆,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普凤仙一个人的身上。没有存款、没有收入、没有技能,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对她来说,那段日子真的是看不见光。
看不见光,就自己打开一扇窗。普凤仙跟着村里人,在自家的田地里种上了烤烟。普凤仙有一股令人钦佩的拼劲,日不出便作,日落也不息,经常吃完晚饭便已是晚上十一二点。即便如此,因为山地不够肥沃又时常干旱,普凤仙家的收入依然很低。直到2015年,普凤仙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她家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仅有1800元。
水塘村植被茂盛,适合养殖山羊,村里有七八户人家饲养山羊,“山羊很好卖,母羊下仔多的话,一年可以挣几万块钱呢。”普凤仙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但又苦于没有本钱。这时,政府的好政策上门了。因为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九龙街道的工作人员到水塘村开展调研时,特别了解了普凤仙一家的情况,得知她家面临的困境后,便帮她联系了街道扶贫办和银行的工作人员,指导她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不久之后,普凤仙拿到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
5万元钱不算多,但对于毫无积蓄还欠有外债的普凤仙来说,这是一笔巨款。普凤仙用贷款买来了母羊,为了节省开支,普凤仙自学了山羊养殖知识,譬如拉肚子这样的常见病症,普凤仙就可以自己解决。“那一两年时间,母羊下仔情况很好,一年能挣好几万元,把贷款还上了。”普凤仙说。
最低生活保障金有了,农村养老金有了,医疗保险有了,住房条件改善了,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帮扶以及普凤仙的勤劳和努力下,他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谈起这些年得到的帮助,普凤仙的眼里有了泪花,她告诉记者:“大儿子刚考上大学那年,拿到了普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家里却凑不出学费,我正急着到处借钱,通海骨科医院的负责人就来到家里,送来了学费,所以孩子才顺利读了大学。”如今,普凤仙的两个儿子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很孝顺,只要有假期就会回家陪着普凤仙,并帮她干活,这让普凤仙很是欣慰。
今年,普凤仙还栽种了5亩烤烟,她说,两个儿子以后要结婚,自己身体还可以,而且现在政府的政策特别好,能挣就多挣一点,“我没有理由不勤快,我会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记者 何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