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采摘柑橘
初秋时节,华宁县的柑橘迎来丰收,漫山遍野,硕果累累。
在通红甸乡柑橘种植大户陈红武的基地里,工人们在大片柑橘树林间缓缓穿行,一边唱着山歌,一边采摘成熟果子,一筐接一筐的新鲜柑橘从林间往外运送。
在一幢漂亮的三层小洋楼前,陈红武忙着将刚收回来的果子分选、打包、称重,最后卖给上门收购的外地客商。“往年柑橘能带来二三十万元收入,今年大概能有五六十万元。”陈红武满足地说。
2011年以前,陈红武一直在外地跑货运,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发展山地柑橘种植后,他决定回乡创业。一开始接手父母培育的1000多棵果树积累经验,后来又租了一些土地,几年下来,陈红武的柑橘地发展至50亩,果树也栽到了1万多棵。柑橘种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家里盖起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像陈红武一样依托柑橘发家致富的种植户,在通红甸乡还有很多。作为全省50个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项目之一,通红甸乡依托柑橘产业,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整乡脱贫,驶入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截至目前,通红甸乡种植柑橘2.6万亩,预计今年产量达到3.8万吨,产值突破1.4亿元,柑橘已成为通红甸乡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通红甸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志超说。
从“拉出去”到“上门收”,柑橘产业的兴旺给曾经堪称“老少边穷”的通红甸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住宿业、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在通红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
午餐时间,在通红甸乡山羊母村柑橘交易市场旁的双胞美味园快餐店,老板陈红忙着招呼客人。“除了来店里吃的,每天还有100多单的外送订单,再过一段时间,柑橘交易更繁忙时,估计每天要有好几百单。”陈红说。
陈红家耕地少,家里柑橘树栽得不多,前几年她主要在家做家务,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今年,山羊母村的柑橘交易市场刚刚新建起来,陈红看到了机会,她与家人一合计,决定在市场旁开一家快餐店。“除了中午卖快餐和小吃外,我们早点也卖,夜宵也卖,生意都不错。”陈红告诉记者,小小的快餐店解决了自己和另外两位员工的就业,收柑橘的这几个月是旺季,虽然辛苦,但因为有了收入,大家都乐在其中。
自从柑橘开始上市,通红甸乡创业青年浦媛媛每天都很忙碌。两年前,看到老家通红甸柑橘产业发展势头好,浦媛媛返乡开始创业,最开始做的是手机店和快递店,后来还涉足餐饮和住宿业。“每年的这段时间,不管是手机店的手机销售,还是快递包裹的收发都有较大增长。去年粗略统计了下,仅柑橘邮寄就为店里增加了1000多件快递单。”浦媛媛说。柑橘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也辐射带动了运输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月亮出来亮堂堂,家家户户栽橘柑,等到橘柑成熟了,家家户户奔小康……”这首在华宁县广为传唱的歌曲,唱出了如今通红甸乡人民真实生活写照。(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