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培训现场
通海酱菜厂举办职业素质培训班
蔬菜种植和管理技能培训在落凤村举行
为增强贫困劳动力的内生动力,拓宽就业渠道,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实现贫困劳动力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多年来,通海县多渠道持续组织开展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职业培训,使贫困劳动力逐渐掌握一技之长,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帮助贫困劳动力更精准地实现就业。
多方探索,“造血之路”多元化
依靠多年的蔬菜种植历史,通海孕育出不少“种菜天团”和“土专家”,让通海的蔬菜、花卉在全省甚至全国均有美名。然而,通海还有一部分人,因为耕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对外交流渠道封闭等原因,没有跟上“种菜天团”的步伐,多年来一直收入微薄,被识别成建档立卡户。
脱贫攻坚过程中,通海县委、县政府应如何帮助这些“后进生”增收?贫困劳动力又该如何自强自立,摘去贫困户的帽子?显而易见,职业培训是提高贫困劳动力“造血”能力最直接的方法。
事实上,近年来,职业培训在我市已经逐渐常态化。据玉溪二职中副校长王学俊介绍,学校的职业培训站点承担了全市的职业培训工作,据统计,自2010年至今,玉溪二职中培训站年平均培训期数约50期,年平均培训人次约3000人次。2018年,培训人次达到最高峰,首次与学校在校人数持平,达到6000余人次。
王学俊说:“我们的培训站开设了7大类30余个专业,其中电工、焊工、控车工、机电、汽车维修工、建筑类的砌工、钢筋工,以及电子商务类的创业培训是最受学员喜欢的。”职业教育培训针对的人员主要为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
通海县人社局局长吕华表示,由于观念落后,相当数量的贫困劳动力不愿意参加职业培训。为提高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人社部门在县级、乡(镇、街道)、社区均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窗口,不定时为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就业政策咨询服务,并将职业培训报名通告张贴至乡(镇、街道)、村组的公告栏。
渠道打通了,也只有少部分贫困劳动力主动前来学习。“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不如人’,习惯了等、靠、要。待业人员也一样,抱怨用人单位的‘高要求’与‘低待遇’,我们要做的是改变他们的观念。”吕华介绍,对于不愿意前来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工作人员便上门去做工作。
“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我们做到100%进行培训,并且在培训期间每人每天发放60元生活费补贴和20元交通费补贴,培训结束后100%推荐就业。”吕华表示,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很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渐渐有了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人社部门还建立了“通海县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交流群”“通海五金产业园区企业人社信息交流群”“通海县脱贫攻坚工作”微信群,实时发送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报名链接,让贫困劳动力和其他待业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掌握信息并报名参与培训。
此外,对于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各部门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等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创业的政策,支持创业、促进就业。
因地制宜,“出诊”到家
为增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通海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从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和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及培训意愿多方面出发,采取“订单培训”“送技能下乡”“技能+就业”“创业+就业”等方式,对有意愿的建档立卡户开展“造血式”的精准技能培训,引导贫困户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内生动力。
“我们一直以‘群众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定单式+菜单式’模式,开展群众所需的各类技能培训。”吕华说。
历年来,通海县输出劳动力较少,输入劳动力较多,无论是贫困劳动力,还是其他待业人员,都希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保障民生,当然还是要以他们的意愿为主。”吕华表示,从实际出发,相关部门便依托通海的蔬菜、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集散地优势,充分发挥39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18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服务指导作用,广泛开展以蔬菜花卉栽培、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为主的科技培训,引导群众因地制宜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
4月19日,九龙街道团田村举办了一场以“蔬菜种植和包装”为主题的培训。九龙街道宣传委员管秀华介绍,团田村是典型的山区村,由于适宜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种出来的蔬菜口感较好。但由于村民缺少专业的技能,导致他们生产的蔬菜“颜值”不高,价格占不了优势。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人社部门便组织了这场为期6天的培训,90位学员(其中28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了培训,跟着云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学习蔬菜种苗的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管秀华说,学习前,有很多群众表示自己已经是种蔬菜的“行家”,通过学习,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纷纷表示以后会继续参加这样的技术培训。
5月中旬,以蔬菜种植和管理为主题的培训又走进了杨广镇落凤村。培训中,学员们跟着老师在田间地头,从选种苗、防范病虫害到采收、包装,事无巨细。村民蔡丽琼说:“我家是建档立卡户,以前家里只种烤烟和小铁头,小铁头的病虫害特别多,收入也不好,这几天跟着老师学习后,感觉心里有底了,我打算今年试着栽点四季豆。”
通海县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以新品种蔬菜的选育、示范、推广等为主要经营内容。在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过程中,他们通过培训的方式来传授种植技巧,在企业的牵头与组织下,种植农户多次参与培训,学习新品种蔬菜的种植技能。对于参加学习,并种植了相应推广品种的建档立卡户,企业实行订单式收购,以兜底的方式保障建档立卡户的收入。
对其他待就业人员及有转移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除了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县里还组织了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挖掘机)、电工、焊工、美容师、畜禽养殖、特色养殖、保洁绿化、家政服务、快递服务、餐厅服务、农家菜烹饪、疫病防控服务、创业等类型的职业培训。目前,通海县已实现50%的转移就业。
通海县就业局局长胡正伟介绍:“我们每年都组织多场电工方面的培训。贫困劳动力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创业也是就业,为不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创业质量,近年来,通海县积极组织开展了多次创业培训,包括网络创业(电商创业)培训。
行之有效的职业培训,切实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带动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6月,通海县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291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82人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9人,目前处于转移就业状态的有974人。(记者 何超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