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16>>记者下基层>>新闻

走在脱贫致富大道上

发布时间:2020-09-01

华宁县盘溪镇矣得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居住着彝族、苗族和哈尼族群众,少数民族人口862人,占总人口的82%。过去,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产业少,是华宁县出了名的高寒山区贫困村。自2014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挂包帮”单位精心指导帮助,村“两委”班子细化各项扶贫措施,下定决心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共同奔向美好生活。

2019年,矣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197元,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8年底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为零。

党建引领抓产业

2016年,为发挥矣得村基层党组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桥头堡”作用,华宁县委选派扶贫工作队驻村,与镇选派干部一起,重组矣得村“两委”新班子。在新的“两委”班子带领下,矣得村利用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积极培养和帮带“金种子”后备干部。2017年,矣得村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次年,又摘下了贫困“帽”。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如何增强群众的“输血”和“造血”功能,又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几经走访,结合实际,矣得村“两委”班子决定,集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互助发展资金,用于发展蔬菜、核桃、中药材种植及黄牛养殖等产业,确保有基础的贫困户都有致富增收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目前,共栽种核桃4150亩,其中建档立卡户1237亩,年产值7万元;柑橘905亩,建档立卡户226亩,产值15万元;树头菜567亩,建档立卡户174亩,年产值11万元;建档立卡户养殖生猪267头、黄牛79头,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新路子。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助推整村脱贫

作为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落,民风淳朴、勤劳能干是优势,但思想保守落后,难以接受新鲜事物也是短板。

自开展挂包帮工作以来,华宁县整合县民宗局、扶贫、住建、交通等部门,共投入资金1690余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宜居乡村、农危房改造、“五网”建设相关项目,推进整村脱贫。通过实施相关项目建设,共改造房屋61户;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0人次;修建廋蒿路、大矣路19.4公里;解决矣得村人畜饮水工程、老年活动室修缮改造;修建机耕路及小水窖工程;新建垃圾集中填埋场和垃圾焚烧池各1个,购买垃圾桶和垃圾清运车1辆。今年6月,矣得小(一)型水库前期勘测工作获批立项。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改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大家的共识。

2016年,扶贫部门针对贫困村实施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因户施策实施扶贫计划,帮助缺资金、缺技术的小白厂小组村民李生强发展养殖业,当年养了20头猪,获得4万元的补助,并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万元。怀揣着赚来的钱和政府贴息贷款,李生强扩大养殖规模。赶上2019年的好猪价,李生强出栏生猪100余头,纯收入达20余万元,成为省级光荣脱贫户。“从20头猪慢慢发展到现在的200余头。”李生强高兴地说。

李生强并没有停下来,利用养猪的空闲时间,种植柑橘4000余棵,拓宽致富渠道。

建新房、购新车、换新貌,从曾经村里出了名的穷人家,到现在的省级光荣脱贫户,正是这种不等不靠和敢想敢干的闯劲,让李生强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居住环境

群众手中有了余钱,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整村推进等项目和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电力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等工程的实施,矣得村实现了农村群众住安全房、走水泥路、饮安全水、通稳固电的目标。特别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来,县、镇挂联单位部分干部职工每周六都参与矣得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目前农村公益岗位保洁员已全部上岗,“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改善。

走进如今的矣得村,四通八达的硬化道路、焕然一新的农家小院、生机盎然的柑橘基地……一幅绚丽多彩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特约记者  陈志莲  通讯员  郑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