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1-03-15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近百年文化演进历程中,在东西文明强烈碰撞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开启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对文化建设历史使命的战略定位。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实践要求。“五位一体”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领域工作的统筹考量和整体推进,这五个方面相互之间不是隔离、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其中,“文化”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经济”等其他四个方面发挥着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等作用。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文化”可以说贯穿其中。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看,一个“全面”说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上的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度提升等,是必不可少的。就“全面深化改革”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其内容不是指哪一个或几个方面,而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各领域,对于“文化”而言,又涉及教育、体育、科学等部门。就“全面依法治国”看,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守法诸环节,相应的“法治文化”都至关重要。就“全面从严治党”看,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必然以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基础。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文化发展也面临着高质量的现实要求。坚持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无疑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高质量发展重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方式涉及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诸方面、全方位,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纵观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实践进程和战略指向,科技因素固然重要,而包括文化认同、国民素质、创新意识、消费习惯、价值追求等文化因素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甚至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特定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创意等创造性行为,正在成为影响乃至制约国家产业升级的重大变量。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我国在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同时,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总体看,比较于经济等物质生活领域,文化建设的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大。从日常生活品质的角度审视,以世界通行的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标准是越低越好,折射的是人们日常开支中吃喝等基本生存需要的比重日趋降低,而对应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更高一级的需求则不断提升。不论是“交往”还是“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文化水平及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产品,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必然之举。为此,“文化企业承担特有社会责任,要指导推动各类文化企业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创作生产更多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文化产品”。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的心理纽带,也是面对艰难险阻、战而胜之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气神”问题,如曾经讲到的抗疫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再如,面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增长的外部环境,究竟应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地予以因应,最大限度地化解之,是一个政治层面的严峻挑战,也是一个精神文化乃至哲学层面的考验。中国人民历来不信邪、不怕鬼,不惹事、也不怕事,其中充溢的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以及“舍生忘死”“精忠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渗透的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的对于和平发展的渴求。步入新发展阶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复杂交织下,除了要有坚实的实力作为基础,还必须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此,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