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通红甸乡加快老区群众致富步伐
发布时间:2021-03-16

新建成的乡卫生院综合楼副本
新建成的乡卫生院综合楼

“在产业扶贫资金的帮助下,我新栽了1300株柑桔,去年还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日前,在生机勃勃的柑桔地里,华宁县通红甸乡通红甸村的苗族妇女王文兰满脸欢喜地告诉记者。

通红甸乡是华宁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该县第一个人民政权诞生地,属全省38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全乡辖5个村委会1个社区,农村总人口10439人,贫困人口占40%,属典型的老、少、边、贫、小乡。

2013年底,通红甸乡启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程,成立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领导小组,扶贫工程和基层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在扶贫开发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及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扶贫民心工程。通过扶贫工程的实施,培养锻炼村组干部,夯实基层党组织,从而推动农村党建工作。

“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柑桔产业发展,每株柑桔苗补助2.17元,仅此一项,我们小组就补助了25万元,除外出打工的农户外,家家户户种水果,见缝插针,凡是适合的地方,都种上了致富果,两年新种1200亩,基本实现了应栽尽栽。”通红甸小组党支部书记高兴德告诉记者,扶贫工程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柑桔种植面积。

“从最南边的小龙树村到最北边的舍达村,两年种植核桃树1.5万亩,形成了长达34公里的核桃产业经济带。”谈到扶贫开发实施的产业项目时,通红甸乡党委书记普兴华告诉记者,根据该乡立体气候特征,在下半山着力发展柑桔,上半山大力种植核桃,短期栽好烤烟,以短养长,使贫困地区群众做到持续增收,尽快脱贫。

扶贫开发加快了革命老区的致富步伐,同时拓宽了基层党建的新模式。“在相邻两个小组的养牛户中成立联合党支部,有利于他们交流肉牛养殖信息,分享养殖经验,培训养殖技术,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乡兽医站站长杨绍祥说,为了便于指导新实施的肉牛养殖项目,他自己也加入了设在养殖场的肉牛养殖党支部。

在过去,当地只习惯养殖耕牛,从没养过肉牛,为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和基层党建“双推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党组织发挥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作用,形成了“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各方帮助”的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良好格局,山羊母村委会长麦地村民小组肉牛项目发展养殖户9户,总投资238万元,建设标准化牛圈1330平方米,引进肉牛130头,现存栏155头。为实施好扶贫开发中的新项目,4户党员户积极发挥带动作用,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建设标准化牛圈,统一到山东引进种牛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他们的带动下,今年又有24户群众要求养殖肉牛。为了更好地发展肉牛养殖,破除行政区域界限,成立了肉牛养殖党支部。

扶贫开发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工程实施两年来,完成2个村级活动场所和35个村(居)民小组党员活动室建设,实现了6个村级组织均有规范的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全面覆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促进了扶贫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已累计投资8000千多万元,分别种植核桃15200亩、柿子1000亩、柑桔7400亩,均超过项目规划的100%。实施了大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了一批新校舍和医疗服务设施,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脱贫致富步伐大大加快,为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玉溪日报记者  崔永红)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