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重塑玉溪教育新辉煌
发布时间:2021-04-01

1

“互联网+教育”托起未来和希望——玉溪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教育信息化让山区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市教育局供图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诚颖

3月的玉溪春光明媚,樱花盛开。从玉溪市教育体育局传来好消息,在近日出炉的全省16个州(市)主要教育指标排名中,玉溪市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位次明显提升。其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排名从全省第6位提升到全省第2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排名从全省第9位提升到全省第3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排名从全省第3位提升到全省第2位。玉溪教育,正快马加鞭大步向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去年以来,为适应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吹响了重塑玉溪教育辉煌的号角,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教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全省排名相匹配”的目标任务。

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结构性重构,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向前推进,玉溪主要教育指标稳步提升,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成效明显。

教育之变,千家万户的共同期待

大学毕业后到玉溪就业的朱文平(化名),遭遇了孩子进不了公立幼儿园的痛。他的孩子从小小班至幼儿大班4年时间,已在私立幼儿园花费了10多万元。“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这也是我不敢要二胎的原因。”朱文平说。

2020年6月从红塔区聂耳小学毕业后,13岁的小温和他班里的几个孩子,相约到昆明读初中。“只要在我孩子就读的学校保持年级前30名,初中毕业后就能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谈起小温的选择,小温的妈妈肯定地说,如果高中能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孩子的平台就完全不一样了。早在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时,小温的妈妈就开始关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招生简章,这所全省最好的高中,也面向昆明以外的州(市)招生,但前提是孩子要是当地的前三名。“这是云南所有高中学校里,历年来考入清华、北大最多的高中。”小温的妈妈说。

小学毕业就去昆明读初中,这是一小部分家长的选择。澄江一名小学毕业生的父亲介绍,他的孩子就读的那一届,仅澄江凤山小学就有51名小学生毕业后到外地就读初中。在澄江做小本生意的王先生由于孩子没能考上市属高中,就把孩子送到昆明市西山区的私立高中。在昆明读高中的3年,孩子累计花费已超过12万元。

为了降低成本,送孩子上昆明读书的家长们建立了小范围的“教育联盟”,轮流接送孩子,互通学校信息,交流学习方法,通过共同努力,期望孩子们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每周往返昆明,不觉得累吗?面对记者的疑惑,多名家长说出了把孩子送去昆明读书的无奈:“如果能上优质的公立学校,谁愿意花这么多钱和精力舍近求远去求学呢?”一名家长分析,对学校来说,教育没抓好只耽误一届或者几届学生,但对家庭来说,如果教育失败,耽误的是一代人,影响的是三代人的生活。所以家长没有选择,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孩子的教育。

“对于玉溪教育,您最希望实施什么样的改革?”面对记者的提问,10余名家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希望玉溪的优质高中更优质,能将更多的玉溪孩子送进清华、北大,送到“985”或“211”大学;希望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还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体魄,有每天1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希望公立幼儿园更多,孩子们不但能就近入园,还能上价格低、质量好的幼儿园……

家住临岸三千城的郑女士决定把房子卖了搬到市中心去住。“我家大宝要上幼儿园,新建的小区里却没有配套的幼儿园,还要照顾二宝,只能无奈换房。”郑女士告诉记者,买房的时候人还年轻,没考虑孩子入托和读书的问题,等住进来才发现的确不便,希望玉溪的新建楼盘和小区,都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配套建设幼儿园等相应的设施设备。如果不能就近就便入园入学,大家都开车接送孩子,还会带来交通拥堵问题。

教育改革,一头连着“政”,一头连着“民”。

不少家长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期望:既要质量高,也要成本低,能就近就便上家门口的好学校。

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全市教育最普遍、最显性的反映就是“三难”问题:一是学前教育上公办幼儿园难;二是义务教育上中心城区学校难;三是普通高中上市直高中难。

据市教育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49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占比达54.6%。一方面是公办幼儿园又好又便宜,但资源不足“装不下”;另一方面是民办幼儿园数量多、学位足,但质量参差不齐、群众认可度不高,部分民办幼儿园“吃不饱”。

义务教育方面,呈现出“城市挤”“农村空”的现象。在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玉溪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9年的23平方公里扩大至47平方公里,但相应的教育资源配套却没有跟上。而长期按户籍人口规划学校布局的山区和农村学校,学生随父母进城就读后,导致班额逐年递减,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普通高中方面,全市18所公办普通高中虽然有11所是一级高中,但是除市属3所高中外,群众认可度不高,人人争上市属高中,导致上市属高中非常难,而县(市、区)高中学位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闲置,有群众反映“上优质高中比上大学还难”。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在深入学习、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后,市委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更加牢固地站稳教育改革发展的人民立场,把教育这一最大的民生实事办得更有质量、更有成效。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去年末,聚焦群众的急、难、需、盼,市委、市政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十四五”玉溪教育体育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围绕实现“教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全省排名相匹配”这一目标,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使玉溪教育形成品牌,发挥城市的吸附功能。到2025年,基本形成普及水平更高、结构更合理、质量更优、体制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育体系,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群众和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

据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颜永宏介绍,“十四五”目标聚焦两个重点同时推进:第一个重点,聚焦中心城区中小学学位不足的问题,通过整合、盘活闲置资源,对原少体校、体校、卫校进行改扩建,在南片区新建玉溪师院高新实验小学,力争到2023年以前,在中心城区建成10所幼儿园4500个学位,建成15所中小学10700余个学位,不断解决中心城区学位不足的问题。

第二个重点,聚焦质量提升的问题,幼儿园实现晋级升等,初中、小学实现优质均衡,高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提高市属3所高中的优质程度,提升县(市、区)以及完中的质量和吸引力,让更多的玉溪学子走向全国优质高校。

2

玉溪一小升旗仪式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永洪 摄

“玉溪教育的春天来了”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学校、基层和各级教育体育局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听取行业主管部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

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酝酿,2020年9月8日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给玉溪教育提出了崭新而清晰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教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全省排名相匹配”。

2020年教师节前夕,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一批教育体育系统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经历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颁奖的“高光时刻”后,多名教育工作者表示,市委书记王力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分“提气”,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为之一振。

“如果没有教育的优先,就不会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没有教育事业的辉煌,就难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辉煌。”

“对玉溪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愿景,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和担当办教育、抓教育。”

……

“我感觉玉溪教育的春天来了!”一名优秀教师向记者回忆参加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感受。

这次会议,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狠抓教育的决心和信心,也给玉溪教育事业支了“大招”。

其一,着力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多年来,玉溪教育存在投入不足、资源保障和配置不到位的问题。有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玉溪市财政的教育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17.21%、18.44%、15.85%、16.63%,远低于曲靖的23.52%、26.64%、26.02%、23.03%,低于昆明、大理、德宏,甚至被昭通、文山、保山等超越。保障不到位导致办教育常常只能“望洋兴叹”“画饼充饥”,中心城区新增教育资源屈指可数,规划的中小学建设一直在规划图纸上,普通高中长期负债运行……

“关键一招”是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明确市、县(市、区)财政新增财力优先向教育倾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足额到位。从2021年起,市级财政每年新增预算专项安排3个1000万元,分别用于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

其二,明确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市教师队伍配置不均衡,农村优质师资缺乏;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领军校长、学科名师数量偏少,骨干教师占比不高,带动作用不强,后备干部培养出现“断层”;部分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违反师德师风的情况时有发生。

去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花大力气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支持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建设中心学科研究室、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全面实施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领军校(园)长、教育管理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科研专家、名班主任等。

系列改革助推玉溪教育高质量发展

0

红塔区北城中学在“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中展露新姿。 潘泉 摄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瞄准新目标,市委、市政府以教育兴市、教育惠民、教育报国的情怀来办教育,出台了《玉溪市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若干措施》,明确了通过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等13条措施来抓教育。

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凡教育工作中的议题优先上会研究解决;凡教育所需经费和资金合理的优先予以保障;凡涉及教育的重大改革事项,举全市之力推进落实。

“多劳不多得,优劳不优酬”曾是不少教师的痛。“怎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记者采访的多位学生家长一致认为:提高教师待遇,让优秀毕业生争相进学校当老师,让优秀的人教出更优秀的人;分门别类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分配像一线教师倾斜;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减少表格填报和行政事务,让教师能沉下心钻研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

据颜永宏介绍,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目标,一系列改革政策已经落地。

在激发办学活力和积极性方面,我市各级政府将对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探索差异化补助、优化职称评聘管理、加大评先评优的正面引导;对非义务教育学校的非税收入将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统筹30%后全额返还教育,重点用于教师绩效增量。同时,健全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合理拉开绩效收入差距,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此外,我市还将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全力营造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改革步伐永不停歇,一盘促进玉溪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棋局已经展开。

短 评

期待玉溪教育之变

□  一言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由于孩子没能进入市属3所高中,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昆明、曲靖、红河等地的私立高中就读,目前全市有部分高中学子在外求学。在初中阶段,也有一批这样的家长,为了追求优质教育,不惜花费巨大成本,将孩子送到外地的学校就读。

舍近求远去求学的背后,反映出玉溪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我市当前教育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说明部分家长对玉溪教育教学质量不满意、信心不足。

推动玉溪教育之变,是人民的呼声。回顾历史,玉溪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有过辉煌。比如高考,有玉溪一中6次夺得全省高考状元的荣光,也有全省理科前10名独占3名的优异成绩。但近年来,高考成绩与昆明、曲靖等州(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人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在此背景下,玉溪应当奋勇向前,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之变,回应群众关切。

推动玉溪教育之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回看玉溪教育的辉煌时刻,对比近年来的教育环境,不难发现我们虽然也有进步,但与很多地区相比进步不大,教育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活、政策执行“一刀切”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要重塑玉溪教育辉煌,就要围绕群众所急、所难、所需、所盼谋改革、抓发展,依靠人民,问计于民,广开言路,给玉溪教育改革找到符合实际的新路子,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

推动玉溪教育之变,需要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强教必先强师,重塑玉溪教育辉煌必先重塑教师队伍辉煌。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不断提升教师地位待遇,鼓励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努力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推动玉溪教育之变,需要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民生产品,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教育的好坏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城市吸引力、吸附力和人才落户引进。推动教育之变,需要各级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系统思维,把握工作重点,围绕教育综合改革目标持续发力,给教育事业“增能赋权”,防止问责泛化和简单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瞄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教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全省排名相匹配”的目标,共同期待玉溪教育之变!共同创造玉溪教育之变!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