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施祥
在元江县咪哩乡李和才的故居中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我跟定共产党就像竹筒倒豆。”这是哈尼族、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李和才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李和才自从追随共产党后,跟定党、跟到底,为云南边疆各民族的解放、和睦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893年12月的一个属虎的日子里,李和才降生在一户哈尼族穷苦人家。出生时,用蓑衣包裹,哈尼话称蓑衣为“撮喝”,为此父母给他取名叫“喝柴”。李和才年幼时,父亲病逝,母亲双目失明,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四处乞讨度日,尝尽人间疾苦。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很早就埋下“让穷苦百姓吃上饭,过上好日子”的想法。成年后的李和才,当兵上军校,剿匪立战功,解甲后,回家乡置办田产、经营马帮运输生意、开办盐行。李和才为人仗义、诚信经营、乐善好施,很快就成为富甲一方,在元、墨一带有较大影响的哈尼族头人。
走上革命道路
1947年,中国革命战争出现重大战略转折,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全国解放胜利在望。云南地下党组织派余卫民到滇南一带考察,策划举行武装斗争。余卫民了解到李和才对穷苦人有深厚感情的政治态度,得知李和才的大女儿李宣明在昆明读书并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民青”组织,提出统战李和才,在元江开展武装斗争的建议。11月,省工委派出余卫民、肖源、李宣明等到咪哩做李和才的工作。到家后,李宣明把父亲叫到楼上的密室里,对他说:“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秘密活动,争取民族上层人士中的进步力量,建立各民族反蒋统一战线,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她紧接着说:“爸,共产党派我回来跟你说,要你站出来支持革命,你是怎么想的?”李和才闪了闪浓眉大眼,表情严肃地说:“爸多次告诉过你,我小时候牵着你的瞎眼奶奶讨过饭,尝尽了人间苦楚,懂得老百姓受苦的滋味,共产党救国救民,这是穷苦百姓的福气,爸不怀疑共产党的主张,你是爸爸的好女儿,没有不支持的道理,爸支持。”
1948年3月,云南省工委军政干部训练班在咪哩小柏木李和才家的仓房开办了。李和才出钱出人,为两期训练班提供后勤保障。受训的70余名学员后来成了元江组建队伍及滇南各地开展武装斗争的骨干,点燃了滇南革命的烈火。
李和才的大半生是在黑暗腐朽的旧中国度过的,深知人间疾苦,看透了腐朽的旧政府,看透了百姓受欺压、各少数民族受压榨的社会现实,在茫茫的黑夜中一直探索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路子。直到共产党员来到他的身边,他才看到希望,找到了出路。
跟定党不动摇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南京,向着全国解放进军。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退守台湾,欲将云南作为“反攻大陆基地”,对云南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部队进行“清剿”。7月下旬,“边纵”10支队战略转移途经咪哩村时,政委、司令员岳世华,副政委廖必均,副司令员马仲明等去看望李和才。李和才像久别重逢亲人一样,激动地说:“我李和才像饿肚子想饭一样想你们,我早就想参加你们‘边纵’了。我的家产、武装人员、枪支弹药、骡马全部交给共产党。”岳世华问:“那么多财产你舍得吗?”李和才干脆地说:“那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说那是剥削人民得来的,现在算是还给人民嘛!”岳世华等答应了李和才的请求。10支队将李和才的私人武装改编为元江护乡1团1大队,任命李和才为团长。当时,元江护乡1团是10支队中武器装备最精良的一支部队,在后来的滇南战役元江阻歼战、解放滇南各县、征粮剿匪等战斗中屡立战功,为云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南刚解放,边疆很多少数民族土司头人对共产党不信任,有疑惑的、惶恐的、对抗的,还有的带领村民逃往境外。时任蒙自专区副专员的李和才,深入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李和才经常对土司头人说:“我李和才,钱比你们多、枪比你们多、田比你们多,我跟着共产党,共产党没有整我、关我、杀我,还给我做大官,你们怕什么?不要有其他想法了,就跟共产党。”在群众中,李和才常常说:“大家跟着共产党,听共产党的话,努力发展生产,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李和才在滇南一带少数民族中有较大影响,他的现身说法,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蒙自地委第二书记岳世华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派多少工作队,开多少会,不如李和才、李呈祥(哈尼族民主爱国人士、思陀末代土司)走一趟,他们在边疆民族工作中有着我们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
1954年9月,李和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李和才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1957年6月,李和才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时,周总理单独接见了他。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李和才说:“搞好民族大团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对张冲讲,如果云南出了民族问题,我就找他;这回红河州出了民族问题,我就找你,好不好?”李和才面对总理的殷切期望,坚定地说:“请总理放心,我们边疆少数民族一定听党的话,坚决跟共产党走到底!”
从北京回来后不久,李和才在第一届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州长。李和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要翻身,要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汉族干部的帮助,我们要听共产党的话,跟共产党走。”
李和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和才多次受到不公正对待,但都没有改变跟党走的信念。
李和才执着的信念,开朗的性格,支撑着他走过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艰难时期,迎来了人生当中又一个春天。
跟党走走到底
粉碎“四人帮”后,李和才当选为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和才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欢欣鼓舞,精神振奋。他不顾年事已高,跋山涉水先后到江城、墨江、元江、新平等地祝贺民族自治县的成立,为加强民族团结继续努力着。李和才在滇南一带有着崇高的威望,每到一地,人们奔走相告,“阿波(哈尼语老爹)李和才来了”传遍村村寨寨,人们相拥而至,来看望李和才。他常常现身说法,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讲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常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各民族是一家人,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团结起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他经常告诫他的家人:“跟着共产党,要跟到底,跟到死……”
1985年2月,93岁高龄的李和才病重住院,心中还时时挂念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对前来看望他的领导和同事们说:“看来我是不行了,但我一定要参加最后一次人代会,尽最后一次职责。”3月底,李和才抱病参加了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闭幕后,在他女儿的搀扶下,李和才来到天安门广场,拍下最后一张照片,把他对党的深厚感情,定格在祖国首都北京。
李和才从北京回到昆明后不久,病情日渐恶化。7月29日,陷入昏迷状态的他,临终前突然用哈尼话喊:“阿孟呕啦,昂汝么啊(意为牵马来,我要走了)!”这仿佛是1949年7月李和才对他的家丁说的。他骑上家丁牵来的战马,带领他的队伍,跟着共产党,踏上新的征程……
抚今追昔。改革开放40多年来,李和才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今天,我们讲述李和才的故事,就是要学习李和才跟党走、走到底的政治品格和他对党就像竹筒倒豆子的忠诚老实的人格魅力。李和才虽然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他的跟党走的故事在滇中、滇南一带还广为流传。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