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合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大批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为民举措,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站在建党10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往,玉溪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一幅写满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翻开玉溪经济发展成绩单,2020年,玉溪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GDP为91514元(13267美元),居全省第一位。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物质条件极大改善。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4万元大关;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万元,稳居全省第二位……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人民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折射出民生底色和民生温度。
如今,“十四五”蓝图已经擘画,玉溪将努力建成滇中崛起增长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未来,玉溪将高标准建设10个田园综合体、100个精品示范村和1000个美丽乡村;未来,要把玉溪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健康中心,全力建设滇中核心旅游圈;未来,按照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目标规划建设红塔区―江川区中心城区,按照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目标规划建设其他县城,构筑市域半小时城镇经济圈和核心增长极……
成就:从温饱到小康 样样大不同
低矮昏暗的土坯房,坑凹狭窄的石板路,田地三分七,吃粮靠返销,这是改革开放前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营街社区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如今,大营街社区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劳动力几乎全员就业,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这个有着5400余人的农村社区,被称为“云南第一村”“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
1992年,大营街社区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玉溪的第一个亿元村;1995年,经济总收入突破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2003年,经济总收入突破20亿元;2020年,社区人均纯收入达到29269元。如今,大营街在稳定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打造以温泉度假、休闲康养、文化体验为主的幸福小镇,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寄托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希冀与期盼。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历程,玉溪各族人民对生活的要求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品质,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从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贫困村,到人均2万余元的富裕村,改革开放以来,元江县曼来镇曼来社区移民新村随着历史潮流向前,伴着国家际遇进步,从“开荒造林种水果”到“卖水果”,再到“卖风景”,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民宿客栈、建起了生态采摘园、兴起了农村电商。村中一方池塘,倒映着池边的亭台楼阁,家家户户200余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洋楼点缀在绿树丛中,人民生活富裕安乐。
有了票子、盖了房子、娶了妻子、买了车子、供出了才子,过上了“五子登科”的好生活,这是华宁县华溪镇橘农的幸福生活。凭借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华宁县华溪镇用40余年的实践,发展柑橘主导产业,不仅绿了荒山,更富了群众的口袋,走出了一条既有生态优势又有经济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
住楼房、开汽车、穿新衣、上网购物、吃营养餐、全球旅游……如今,这样的生活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不再遥不可及。对生活的要求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品质,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改革开放之初,玉溪人每收入100块,要用其中的60块来购买食物,恩格尔系数接近60%,到2020年,恩格尔系数回落到城镇25.3%、农村27.9%,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产品供给极大丰富,市场需求持续旺盛;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老三件”成为消费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渐成生活标配。进入21世纪,以汽车、住房、通信、教育为主导的享受型消费越来越普遍,城乡居民从几十元、几千元的消费等级向万元级消费转变,消费结构也由衣、食消费为主向居住、出行消费转移,并步入“加速跑”阶段,汽车、住房装修等十万元级以上的消费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21世纪以来,智能终端、互联网及电子支付手段的迅猛发展,城镇居民消费逐步从实体商店转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网络消费日趋火热,网购内容也从以服装、鞋帽、化妆品、餐饮、通信充值等为主,逐步扩展到家居装饰、医疗保健、户外运动等多个领域。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成为居民消费的新常态。
玉溪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玉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3185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790.3亿元,是1952年的2481.3倍,玉溪城乡居民消费实现了从生存转向温饱,由温饱转向基本小康,再从基本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的跨越。全市人民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品市场进入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改革:回应人民关切 创造美好生活
“路修通了”“涨工资了”“住上新房子了”“环境更好了”……“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要办的。”多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感受着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学有所教,尽享教育公平阳光。2018年10月,红塔区李棋街道原玉河小学的师生们告别了“老、旧、窄”的老校区,搬入新校区上课,并更名为玉溪一小溪源校区,我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迈出一大步;2020年,红塔区在全省率先消除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障碍,进城务工人员、招商企业、引进人才等群体的子女与当地学生“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免费”;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运动场……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改薄”工程走在全省前列,教育信息化、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成为全国、全省样板。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互联网+教育”玉溪模式被列为全国智慧城市优秀实践案例。职教改革成效显著,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特殊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我市教育正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转变和跨越。
——病有所医,让群众看病不再难。2019年8月,新平县申报成为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协同,乡镇卫生院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有力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多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卫生院“一无两有”建设,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全覆盖。被列为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首批综合医改示范市,创造了“医改玉溪模式”。区域卫生信息化、大病救治二次补偿等走在全省前列,被列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
——住有所居,圆了百姓安居梦。“过去挤在40余平方米的出租房里,靠打工赚钱生活。现在购买了90余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有独立卧室、厨房、卫生间,水电设施配套齐全,和之前破旧的出租房有天壤之别。”从峨山来玉溪的普青圆了安居梦。202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拥有房屋面积62.8平方米,是1983年8.9平方米的7倍。农村居民人均拥有房屋面积56.4平方米,是1983年14.4平方米的3.9倍。从1994年的经济适用房建设、2005年的廉租房建设到2011年开始的棚户区改造,大批城镇低收入家庭正向“住有所居”的目标大步迈进。
——行有所乘,为民铺就“致富路”。“路通了,进出运东西就方便了。”2016年5月,连接峨山县富良棚乡大寨组与新平县新化乡公鸡山的富公线通车了,位于峨山县西北部丫勒村的270余户村民和沿线4个村委会的村民告别了坐车一路颠、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村里的番茄、柑橘、葡萄、油桃能拉到外地去卖了。从20世纪90年代修建第一条六车道高速公路到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日趋完善,玉溪城乡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玉溪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车率、通邮率达100%,昆玉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民用运输机场及新平、元江等5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全市基础设施从串点连线到实现基本成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玉溪将基本实现综合交通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供给,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高水平互联互通对外通道新格局。
百年漫漫征程路,从“人民生活实现小康”目标确立,到“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再到“共享和市”“七大民生工程”的全面实施,玉溪全市财力的70%以上投入到民生领域,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攻坚:乡村更美丽 城市更宜居
从奋力摆脱贫困到稳定解决温饱,从实现基本小康到迈向全面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以改善民生为主要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突破了一些过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关口,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18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元江县龙潭乡黑嘎莫村建档立卡户杨玉和家与全村人一起从深箐里搬迁到公路边,住进安全、方便实用的新房,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杨玉和家的生活变化只是玉溪市贫困地区群众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2016年以来,各级共投入扶贫资金208.44亿元,全市39名市级领导、22名县(市、区)领导负责联系68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乡镇,全市953家单位2.9万名干部参与帮扶工作,235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06个村,实施帮扶项目535个,惠及建档立卡群众2.4万户8.7万人。2016年,全市6个贫困乡镇、5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017年,全市9个贫困乡、14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全市贫困发生率从3.99%降至0.78%,县、乡、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3%以下;2018年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512户170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在全省州(市)中玉溪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在2018年云南省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中,玉溪交出的成绩单格外亮眼,排名第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市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全省提供了实践案例:农业质效双提升,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增加值增幅、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十年保持全省第二,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稳定的承包政策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三权分置”“三资”管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城乡医保等重点领域改革开花结果,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更加强劲。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发展的真谛。多年来,我市大力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聚焦城市短板,加大造福于民的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公共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齐、缺乏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是城市发展的短板之一。2011年,我市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截至2020年底,全市改造小区226个、棚户区1722套。下水道不臭了,天然气安装到家,电动车充电桩有了,增加了停车位,暴雨后路面无积水……老旧小区改造改掉了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破损老化、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个个面貌崭新、和谐宜居的小区焕发生机。
围绕城乡规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城乡建设、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重点任务,我市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2020年末,全市城镇化率53.82%,位列全省第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零门槛”。聚焦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开启了城市提档升级的“金钥匙”,做强中心城市、做优特色县城、做精重点小城镇,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玉溪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城市等称号;县城扩容提质成效明显,新平等5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实现全覆盖。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小城镇,大营街、戛洒等一批特色集镇和上牟溪冲村、马房村、塔冲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相映成辉。一个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现代玉溪正在逐步形成。
治理:向服务转型 共建幸福家园
办理不动产权证,从3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利用微车管所集成式交管业务自助服务,半小时就拿到新驾驶证;在发票申领自助终端,通过自助操作,20多份发票3分钟左右就拿到手……2013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初步建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智慧政务基础网络,“数字政府”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彻底打破“信息孤岛”,使智慧政务更加高效便民,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从早些年政府部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到后来强化服务意识开设办事窗口,归类实施一站式办理,再到“智慧政务”,政府便民为民举措可圈可点,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出行前看看路况,买药时查查医保余额,线上缴纳水电费,网上办理各种证件……大至网上交易、炒股,小至买菜做饭、看病挂号,打开微信公众号“玉溪城市服务”,已经实现了一大半。在手机上打开“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或者“玉溪+”客户端,市民可以“秒知”最新鲜的玉溪资讯;在市内许多公共场所,市民只要连接上“I.YUXI”无线网络信号,便可畅享网络世界。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我市始终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健全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工作机制。在农村、在基层,积极开展社会治理实践,初步构建起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治理主体走向多元,民生保障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每逢周二、周四,就会有志愿者上门陪伴老人走走路、买买菜、聊聊天,让孤寡、独居、高龄、病患、空巢老人得到关爱。这是红塔区凤凰街道葫田社区社工服务站推出的服务模式。近年来,我市按照基层党建“1+10+N”的思路,依托党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社工和志愿者三支队伍,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社会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深化农村基层治理改革探索取得进步:红塔区村规民约修订的试点经验向全市推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全面实施。2017年,玉溪首次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10次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10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市,赢得了“玉溪好在”的响亮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十四五”蓝图已经擘画,玉溪将努力建成滇中崛起增长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未来,玉溪将高标准建设10个田园综合体、100个精品示范村和1000个美丽乡村;未来,要把玉溪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健康中心,全力建设滇中核心旅游圈;未来,按照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目标规划建设红塔区-江川区中心城区,按照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目标规划建设其他县城,构筑市域半小时城镇经济圈和核心增长极……
未来如此美好,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