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公园朱德旧居开放 通海红色教育又多一站
发布时间:2021-07-05


作家杨杨向朱德旧居捐赠书籍。
作家杨杨向朱德旧居捐赠书籍。

位于通海秀山公园清凉台的朱德旧居
位于通海秀山公园清凉台的朱德旧居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朱德旧居开放仪式在通海县秀山公园清凉台海云楼举行。自此朱德旧居正式对外开放,并成为通海县红色教育的重要一站。

在玉溪,大部分人已经忘却甚至不曾了解,朱德元帅曾在小城通海居住过六月之久。如今,秀山公园的朱德旧居对外开放,人们得以走近这位闪耀着光芒的革命伟人。

朱德与通海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1909年,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云南重九起义爆发,朱德投身其中,经过激烈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随后,朱德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中。

《朱德与云南》一书作者之一杨杨告诉记者,自1913年8月始,朱德受命率部到临安(今建水)一带驻防和剿匪。其间,应通海、河西(当时为河西县)籍讲武堂老同学的邀请,于1915年春到访通海,游览通海古城和秀山,在对通海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进行了解后,朱德发现这里是“礼乐名邦”和“秀甲南滇”之地。于是,朱德把通海视为剿匪的“大后方”和“中转站”,在此成立剿匪指挥部,住在秀山海云楼长达六个月,在此思考和总结滇南剿匪斗争经验。

在秀山居住期间,朱德惊叹于秀山的斑斓历史和精彩诗文。“他在昆明的时候就看过清代书法名家阚祯兆写的‘近日楼’‘望京楼’‘大观楼’等巨匾以及《续昙华寺碑》《铁峰庵记》《彩云楼》等碑文,到了通海才知道这位阚祯兆是通海人,而且在秀山上还看到了阚祯兆的诸多诗文和匾联,这让他更加喜爱通海,喜爱秀山。”杨杨说道。

1962年,朱德已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人民敬仰的开国元帅。6月8日,他重访云南,来到通海县,视察杞麓湖,调研工农业发展情况,傍晚又到通海县文化馆观赏了剑兰和馆藏字画。在赴建水途中,百感交集的朱德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访通海县》一诗,表达心中万千思绪:

夏日访通海,通海一长湖。

四围青山绕,流水洞中输。

秀山雄城后,林茂似玉壶。

此地文物盛,花桩百样殊。

幽人养兰芷,留有数千株。

手工艺术巧,百货畅无虞。

作家杨杨捐赠书籍

爬上层层阶梯,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木,记者走进了位于清凉台海云楼的朱德旧居。建党100周年之际,通海县收集整理了史料书籍和老物件,精心布展,模仿再现了朱德在秀山的居住环境,将朱德旧居对外开放。从陈列室的一系列展品中,可以窥见朱德生平以及朱德在云南、在通海的生活经历。

为筹备朱德旧居的对外开放事宜,通海作家杨杨于日前向秀山公园捐赠了《本色朱德》《朱德故里》《朱德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晚年岁月》等有关朱德的书籍68部用于展出。

杨杨介绍,从1995年开始,他就关注朱德在滇南一带剿匪的事迹,同时开始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之后发现朱德与云南这一部分在各种书籍里还是一段空白,于是他与原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合作采风、收集资料、一同构思,完成了《朱德与云南》。2011年11月1日,《朱德与云南》一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朱德与云南》讲述了朱德1909年至1922年和1962年这两个特殊历史阶段在云南的人生经历。

杨杨说:“这部书出版以后,朱德研究会的一些专家说填补了朱德在云南这一段历史的空白。现在朱德旧居也开放了,丰富了通海的红色文化资源,我收藏的书籍就不能再‘躺’在我的小书院,我把它们捐赠给秀山公园,让更多观众、游客、读者来阅读、了解。”

依托红色资源,学习革命精神

通海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办主任胡柏介绍,通海县将以朱德旧居为依托,继续挖掘朱德与通海的红色资源内涵,丰富陈列展品,并针对广大群众开展红色教育,让群众深入了解这位革命伟人在通海活动、生活的经历,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伟人的革命精神,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

此外,通海县将积极运用红色资源,大力开展讲党课、现场教学等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记者  何超  文/图 )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