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表

元江县打炭小组:党建引领 村美民富

发布时间:2021-07-21

打炭小组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村中游玩。
打炭小组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村中游玩。

夏日时节的打炭小组,到处弥漫着花果的香味,游客们围坐在农家小院的桌旁品尝水果,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近年来,元江县红河街道桥头社区打炭小组坚持党建引领,从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产业发展、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着手,抓实村庄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如今的打炭小组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村中游玩。今年芒果节期间,打炭小组推出了“周末打炭游”,在党建引领下,全村人都积极参与到新业态的发展中,让钱袋子越来越鼓。

齐心建家园 村庄变公园

打炭小组距离元江县城6公里,全村共有50户246人,其中95%为傣族,是一个典型的傣族聚居村寨。每逢周末,打炭小组都会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遇上特殊的节日,游客还能感受傣家人特有的迎宾仪式。“在这儿我见到了很多品种的芒果,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大果园。”游客邱旋游览完村子后有感而发。

现在的打炭小组,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村民住宅外墙色调一致,每家每户的院落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村中有“微花园”“微菜园”,潺潺流水从村中流过,村里还有古老的酸角树、芒果树,村外成片的果树与青山相映成趣,各种元素叠加绘就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些都是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乡村振兴中,红河街道对打炭小组进行精心规划,整合项目资源,美化人居环境。同时,打炭小组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扎实开展“垃圾整治、污水整治、庭院整治、厕所革命、移风易俗、公益设施管护”等专项整治行动,党员带头“亮身份”“拆墙透绿”,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我的家园我建设”活动,各家各户对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平整绿化,打造“微菜园”“微庭院”“微花园”,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在村庄建设过程中,打炭小组还对名木古树进行保护,村民投工投劳改造村中的臭水塘,清理淤泥,种植水生植物,臭水塘变成了村中的小公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然成为打炭小组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打炭小组还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治理。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村民素质。此外,打炭小组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契机,依托民族节日和重大活动,挖掘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共识,留住乡愁

乡村变景点 资源变资产

“这里环境优美、古树成林、民族文化浓郁,我了解了村民是如何用傣锦织成漂亮的傣族服装,还体验了村中其他游玩项目。”游客王汝媛高兴地说,“之后还会带着家人和朋友来这里玩。”

近年来,打炭小组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生态环境、林果产业、民族文化等资源,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在打炭小组,游客可以参与体验舂粑粑、傣锦织布、蒙面情歌会等民俗活动,探寻神秘的水傣文化。村内有果树和鱼塘,游客可以采摘水果、钓鱼捉虾,感受别样农耕乐趣。可以带孩子参观村里微型科普馆、微型科普植物园,畅游知识的海洋。还可以走进农家乐,品味农家美食,在原汁原味的水傣风情中享受舒缓的慢时光。

红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伟承说:“村庄变美后,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把全村都动员起来,通过党建引领,发展新业态,开发了周末打炭游,并常态化进行下去,通过休闲娱乐活动和傣族特色餐饮文化吸引、留住游客,促进消费,增加打炭村民的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独特的水傣风情、丰富的民俗体验、馥郁的花香果香,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依托打炭小组离城近、环境优、生态好的优势,我们探索走城郊融合的发展路子,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积极培育农家乐示范户,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旅助农、城乡互动的发展路子。”张伟承说,“

今后我们还打算把民宿也搞起来,等集体经济壮大之后,再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分红让大家共同受益。” (记者  季永鹏  文/图 )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