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发布时间:2021-07-29

2

马房村已成为抚仙湖畔的一个“网红村”。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阳 摄

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玉溪市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这个“总开关”,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十亩村:百合花发展之路

桑陌良田、屋舍俨然。记者走进江川区九溪镇六十亩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现代桃花源的景象。

“百合花种植是村里的一个新亮点。”六十亩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蒋培湖说。今年的百合花收获后,他需要统计关于新年度百合花种植的各项数据,村里还计划创办一个花卉网络交易平台,他每天除了日常的村务管理要处理,还需为千头万绪的筹备工作四处奔走。

百合花、亿元村、花卉网络销售平台、网红打卡点,小小一个行政村何以能和这么多关键词联系起来?“各项工作中,党建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蒋培湖说。

上个世纪,六十亩村引进种植百合花,党总支全体委员率先栽种,带动了当地群众种植,种植规模扩大后,百合花产值不理想、销售途径制约、部分农户无资金投入、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逐步突显。党总支积极协调引进三家花卉公司,为群众提供优质种苗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成立“六十亩花卉专业技术协会”为花农提供技术服务,举办花卉栽培技术培训,组织花农外出交流取经,百合花在六十亩村越开越美。时至今日,全村百合花种植户达568户,种植面积达到了2100亩,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16748元,百合花产业总收入超1亿元。

“党总支领导、党员带头、党组织纾困,六十亩村的百合花发展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蒋培湖总结道。

马房村: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五一”,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村又火了:风筝节、美食集市、创意集市、民俗特色商贸展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各方游人前往打卡,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马房村之所以能声名鹊起,成为抚仙湖岸游人如织的“网红村”,原因之一依然是党建。

马房村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结合抚仙湖保护治理、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马房村整合资金近8000万元,分期实施马房村片区田园综合体项目,流转土地860余亩,打造悦莲、熙和等5个农业庄园,发展民宿、餐饮等37家,走上了一条以民俗餐饮为主、农业观光旅游为辅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马房村念好“引、培、留”三字经,建成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引进各类人才16名,用好马房技校(创新创业学校)开展大规模培训,以马房人才沙龙、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等为载体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平台,充分挖掘本村乡土人才、技能大师。

滇式民居院落鳞次栉比,风味美食、特色民宿、休闲茶吧等遍布其间,别致小景随处可见——这就是现在的马房村。它不仅旧貌换新颜,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由传统劳作生产模式向乡村旅游综合模式的转变。

泰兴村:荒山变金山 工棚变新房

元江县曼来镇红光社区泰兴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开始发展甘蔗产业,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林果种植产业,开发了菠萝山田园综合体;村民昔日的住房均为简陋狭小的砖瓦、土木房,村内基础设施十分滞后,现在则就近就地重建新房,成为全市首个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荒山变金山、工棚变新房。”泰兴村唱响的这首现代乡村田园牧歌,党建是其中的主旋律。在美丽乡村建设、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的推进中,小组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积极配合支持,完成了泰兴的华丽“蜕变”。泰兴村将以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为目标,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进菠萝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六十亩村、马房村、泰兴村,是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几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紧扣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发力。

各级党组织既当“先锋”引导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又当“经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当“红娘”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聚焦“烟、菜、花、果、药、畜”产业,发展“党组织+”产业模式,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产业;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以“抱团式”思路,高质量推进中央、省财政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引导、带动、协调、服务作用,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帮助农户掌握致富技术,找准致富项目,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在落实“千名领导挂千村、万名干部抓振兴”责任制的基础上,向全市70个涉农乡(镇、街道)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2021年,整合驻村扶贫和乡村振兴两支队伍,共选派70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县(市、区)持续深化开展“百名专家扶百村”和“万名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培育行动,以及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加大基层实用人才培引力度。同时,发挥“头雁群”效应,做好选树100名村(社区)“好支书”、“万名党组织书记大轮训”等工作,逐步提高村组干部能力素质。

“乡村治,百姓安”,我市坚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德治水平。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及流程,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加大基层微腐败惩处力度。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主动发挥家教家风、公序良俗、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整治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推进市、县、乡三级智慧党建大数据中心建设,提档升级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党政融合平台触角延伸至村(社区),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服务。

党组织优势正在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将持续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娟)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