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表

热血铸丰碑|张盾日记:丹心无悔写忠诚

发布时间:2021-09-27

工作人员妥善保管张盾日记本和相片。

张盾日记本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工作和学习的。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  文/图

张盾是河北省束鹿县人,牺牲时年仅27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日记是他一直坚持的习惯,一篇篇日记是他在战斗间隙和艰苦行军途中写下的。这本日记,不仅是张盾战斗岁月的真实记录,也是张盾留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被妥善保管的烈士遗物

据了解,张盾牺牲后,他的妻子赵云彩一直把这本日记视若珍宝,经常翻看上面的内容。直到1964年,他们的女儿张征及其姐姐到玉溪上高中,第一个假期回到家里,赵云彩才把日记本郑重地交到她们手里。同母亲一样,张盾的女儿们也一直珍藏着这本日记。

彼时,玉溪市档案馆馆长杨长利从一些散见的报道中得知张盾日记本的存在,辗转通海、河北等地的档案馆打听其下落,却一直没有任何消息。直到今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长利认识了张盾的女儿张征,得知日记本的下落,建议她将日记本捐赠给玉溪市档案馆,以便妥善保管。

“这本日记毕竟是亲人的遗物,睹物思人,对于张盾烈士的亲人来说非常珍贵。但经过商量,她们最终还是决定捐赠给我们。今年6月,这本日记来到了档案馆。”杨长利说,“为了更好地进行保管,拿到日记本后,我们第一时间制作仿真件,平时均使用仿真件,原件则放在库房里保存。保管档案的库房防火、防盗、防虫、防霉、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设备齐全,且举措完善。”

仿真件制作完成后,杨长利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开始阅读。读完后,他心潮澎湃,禁不住感叹:“张盾的日记展现了他的工作能力与人格魅力,更展现出他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在1948年2月23日的日记里,张盾明确写出了坚持写日记的原因。他写道:‘写日记不是为了写而写,并非是庸俗的走形式,其用意主要是为了反省自己。’更重要的是,‘反省了就得改造’。”杨长利说,“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坚持每天学习两小时,经常总结记录成绩、缺点、经验,更有效地做好工作。他爱学习、会学习,善于开展自我批评,会做群众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坚决与敌人作斗争,有坚定的信念,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日记里展现出党员风范

据杨长利介绍,这本日记记录了张盾烈士1946年1月27日至1950年3月11日这段时间的学习、战斗经历,字里行间闪烁着进步向上的思想火花,也向后人展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范——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不断总结:“要想正人,首先正己,态度不好,对方定会不满……要想叫别人称赞,只有积极工作”“要想进步快,我觉得自己该把了解问题与研究问题,推动工作与总结工作结合起来”……

如何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他认为要不断学习:“怎样才能提高自己?学习时不是光看看就算了,应该看它的新精神。个别闹不清的地方应该反复思考或把问题记下同别人研究,如果学到了新字也该好好记住,如有好的词句,自己不熟练,就要记下来”“如果个人不去学习,那就不会扩大自己眼界,就会使自己陷于现在生活的这个小圈子里”……

在原则问题上,他态度鲜明,斗争性强:“做一个有原则性的人,就是说不怕得罪任何人,而直率地诚恳地揭出他们的缺点,有原则性的人,他本身也不怕原则性坦白的客观的批评”“加强自己对缺点的严肃性认识与不调和性,绝不与那(些)不正派的人阿(谀)奉承,同流合污,根除互相包庇及温情主义。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应坚决地向(与)错误进行斗争,伟大的人物是忠实自己的事业,待人态度好,但坚持党的原则,别人才会赞成,如果自己顺水推舟,总是无原则地和平相处,当人家的应声虫,怎能有利于革命事业,怎会让人尊重”……

他坦然接受批评,也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我有时爱训人,对同志态度是不大好……从这里可看出咱左的思想,存在统治思想、英雄主义”“一个工作人员不能把布尔什维克的有益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侮辱,看作是对自己威信的损害,他应当有勇气去批评别人,也善于勇敢地去接受批评”……

他总是把党的工作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写日记,主要是做检讨,改造自己,争取做到发现缺点就改,把党交给的工作做得更好”“可得进步呀!家里来信也嘱咐我好好学习,怎样为人民服务,怎样做一个人民的长工”“自己是个工作者,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员,将来连反压迫的战局都闹不清,还说什么为人民服务,对人民事业高度的热诚呀”……

1950年赴云南之前,他许下了这样的誓言:“抱定决心以老老实实态度为云南人民服务,为建设新的云南而努力。”写于1950年3月11日的最后一篇日记,依旧是鞭策自己干好工作:“今天分配我到通海任县书(县委书记),责任是太大了,脑子里不由想到:自己是不够资格的,假如不是云南干部这样缺,绝不会让自己这样干此种责任,我真不愿向原来的老同志讲,我怕让他们耻笑我。同时想到,难说自己工作这样长了,但没做过这样大的工作,别的县书资格都是很老的,自己可得好好地干,从实际中来充实自己。”

烈士精神永流传

据玉溪史志资料记载,1950年4月18日,通海发生反革命武装暴乱,张盾时任通海县委书记。危急之时,张盾坚守岗位,沉着指挥,很快平息了暴乱,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年7月30日下午,张盾到二区(今杨广镇)指挥征粮工作。这时,金绍云匪部派出以朱炎为首的13名反革命分子(其中4人伪装成解放军),叫嚷着有要事找领导干部商量,来到区政府电话室,其中一个亡命徒抬起小卡宾枪向张盾连开两枪。张盾虽然中弹,仍一只手握住话筒,另一只手欲拔枪反击,但终因身体不支倒了下去。

张征说,这本日记凝聚着父亲的心血,留存着父亲的体温和脉动:“翻开父亲的日记,里面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但处处能看出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赤子之心,它是亲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多年来,虽然姐妹三人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疼爱,不能亲耳聆听父亲的教诲,但父亲高大的形象、高尚的品格像阳光雨露,无时无刻不照耀和滋润着她们,教导着她们。现在,日记本由玉溪市档案馆保管,应该是它最好的归宿。“这本日记是父亲的遗物,今天它虽然离开了我们,却投入了党的怀抱。”张征说。

杨长利说,这本日记弥足珍贵,它讲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怀,印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接下来,玉溪市档案馆将用它来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玉溪的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相关链接

张盾,原名张儒珍,1923年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周家营,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张盾随军南下,任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队长。1950年3月,张盾被分配到滇中区(今玉溪市)工作,同月11日任中共通海县委书记。1950年7月30日,张盾到二区(今杨广镇)指挥征粮工作时被土匪杀害。1951年,通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将张盾的遗体移葬秀山。

编辑:陶晓兰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