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
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
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
云南也涌现出一批批时代青年
今天
一起来听听榜样的故事
带你走进那段光辉岁月
“不要哭,革命一定胜利!”当狱卒提审的喊声划破了监狱的寂静,狱友们都哭了起来,身怀六甲的吴澄却面色从容的鼓励大家,随后毫不畏惧地向铁门走去……
这位坚毅的女子,就是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云南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吴澄。
年轻进步,极具亲和力的吴澄在云南地下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历任中共云南特别支部书记、中共云南省特委委员、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中共云南省委委员。作为云南妇女运动杰出的领导者,吴澄始终坚定要为被压迫的妇女,为云南各族人民的解放而战,她参与领导了昆明妇女“三八国际妇女节”示威游行,积极策动推翻了唐继尧独裁统治,创办了云南第一本妇女刊物《女声》,引领妇女同胞走上革命道路。
1930年,年仅30岁的吴澄被反动派杀害,而那句“凭我们不平之血的飞溅,把全世界来涂染遍!”的铮铮誓言却至今仍激励着我们砥砺向前。
王复生,原名王濡廷,生于云南省祥云县王家庄一个半自耕农家庭。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思想的熏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他取“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之意,改名为“复生”。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成员之一,并在第二年秋天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籍第一位共产党员。
他先后到陕西、广州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筹建党的组织,引领两个弟弟王德三、王馨廷走上革命道路;在云南,主持建立了“中国国民党云南临时省党部”。
“九一八”事变后,王复生在齐齐哈尔、黑河一带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6年6月,不幸被日本宪兵队逮捕,8月15日,被日军残忍杀害,时年40岁。
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浩然正气、宁死不屈的宝贵精神。
聂耳
以斗争精神谱写时代最强音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1912年2月出生于昆明市甬道街73号。从小聪明好学,喜欢音乐。
那时,正是民族兴亡的紧要关头。年仅十四五岁的聂耳在一篇作文中写到:“因现在中国为弱极之时,而正当列强竞争科学之时,不得不提倡科学,暂停国故。”强烈的斗争意识,为他走上革命音乐之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3年初,经田汉介绍,聂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艺术为载体开展革命斗争,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等大量歌曲。
1935年,田汉填词、聂耳作曲,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穿过抗日战争的烽火,走过解放战争的硝烟,激励着站起来的中国人建设、发展。
令人痛惜的是,正值创作鼎盛时期的聂耳,于1935年7月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如今,在昆明西山一株株苍柏的掩映下,人民音乐家聂耳长眠于此,“其与国歌并寿而永垂不朽”。
王有德,字叔邻(茹邻),云南砚山人,生于1897年,1917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德语系预科班。学习期间,经过参加北京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革命行动,王有德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1920年3月,王有德秘密加入由李大钊倡导和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19个发起人之一。
1921年,王有德、邓中夏等7人组成“五一”运动委员会,组织领导千余名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他还撰写了大量稿件,为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进步思想作出了突出贡献。
1922年,王有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早期共产党人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他投笔从戎到黄埔军校学习。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王有德率部英勇作战,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年35岁。
“南疆丹娘”孙兰英
党最忠诚的女儿
在敌人的酷刑面前,一位年仅21岁的姑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即便被敌人用烧红的铁条烙烫了全身,她也一声不吭、对党的秘密一字不吐。这位坚韧的女子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被誉为“南疆丹娘”的孙兰英。
孙兰英,原名施佩英,云南昆明人,927年生。1945年12月参加“一二·一”运动,并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1948年4月,孙兰英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她又参加了“助学运动”、反饥饿反迫害的“人权保障运动”和 “七•一五” 反美扶日运动。
1948年10月,中共滇中地工委派孙兰英到易门,以教书为掩护,负责地下党工作。同年11月,易门上定乡爆发武装起义,孙兰英迅速前往,加强起义武装的领导,率部打败了易门和禄丰两个县的常备队。
1948年12月,孙兰英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非人的折磨和酷刑后,孙兰英英勇就义,年仅21岁。
年轻的孙兰英是党忠诚的女儿,是革命坚强的战士。她用坚定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实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杨治廷
阿细之鹰 铮铮铁骨
杨治廷,彝族支系阿细人,1919年生于弥勒西山阿基邑村。1936年,他被招募到龙云护卫部队当兵。杨治廷机智、勇猛,深得龙云欣赏,很快被提拔当了连长。1945年10月,蒋介石用武力解除龙云职务,杨治廷大失所望,解甲归田。
1946年秋,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内战,中共云南省工委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决定在崇山峻岭的弥勒西山发动起义,组建人民武装。杨治廷接受了地方组织安排,到县立中学担任军事教官培养军事人才。
1947年6月,杨治廷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他与地下党其他同志一起,选调300余名精干民兵,成立西山游击大队,杨治廷被任命为大队长。1948年2月10日,国民党欲进犯西山扑灭革命火种,杨治廷率西山游击大队出击,大获全胜,从此揭开了弥勒武装斗争的序幕。
2月15日,泸西革命者暴动遭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杨治廷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他始终没有退缩,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1948年4月23日,杨治廷被押赴刑场,敌人让他跪下,他却昂首挺胸地说,“你们开枪吧,我们阿细人没有一根骨头是弯的!”牺牲时杨治廷年仅29岁。
1983年,弥勒县政府为杨治廷修墓立碑,碑文有一段云:“治廷治廷,阿细之鹰。名垂千古,节重万钧!”
毕恒光
把我的一切都贡献给革命
1946年5月,昆明马市口(今五华山),一场“原生态”彝族歌舞演出引起巨大轰动。这场圭山彝族舞踊会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正是石林彝族撒尼人毕恒光,他还有一个身份:中共党员。
一场歌舞有何特别?
1945年底,中共云南省工委计划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考虑开展“认识山区、认识少数民族”的宣传。
在各方支持下,毕恒光走遍路南县(今石林县)圭山一带,找到了30余名演员。大家穿着平时的民族服装,用着日常的乐器,以“中华民族本是一家人”为主题,串联起圭山彝族舞踊会,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同时在昆明宣传了少数民族文化。
此后,毕恒光投入新的斗争,在党组织长期工作的基础上,圭山地区建立起了星罗棋布的武装工作点和联络网。
1948年8月,毕恒光策动国民党新兵大队士兵起义时不幸被捕,1949年1月在昆明英勇就义。
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我已经毫无保留地把我的一切都贡献给革命,直至贡献我的生命。
策划:刘晓颖 锁华媛
统筹:罗蓉婵 李洁
编辑:郭建丽
设计:李佳颖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