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优化环境,人人有责。每种环境的优化,都是一个自上而下不断改变的过程,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做到精准把脉。 随着社会的发展,购物平台呈多样化发展,何为商,微商是商,企业实体是商,小业主也是商,都起到了流通和繁荣经济的作用。“为有源头活水来”,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 践行“放管服”,把好营商环境的改革脉 “穷则思变、途穷知返”,改变是自然的一种本能反应。荀子在他的《修身篇》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积极进取的人“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认清形势,转变发展服务理念,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自上而下细化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增强机关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对各类服务提供主体统筹协调和有效监管,完善综合便民服务功能。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实现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异地可办。真正发扬雷锋精神,不怕吃苦、不怕担责、不怕受委屈、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 善用“保护伞”,把好营商环境的法治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要求,要用法治化办法把改革成果固定下来。“法治”是营商环境最好的保护伞,能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有利于把微观主体发展动力更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有重要意义。 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制度环境上,健全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普法工作。对食品、药品等领域的重大安全问题,拿出治本措施,对违法者用重典,用法治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强化企业合规意识,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久久为功”,走好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何为一流的营商环境,我理解的就是重商、亲商、安商的环境才能筑巢引凤。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000个企业眼中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改善营商环境,需要打通“公务员服务最后一公里”“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只有找到“痛点”,才能对症下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基层公务人员对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认识不太深刻,在服务过程中不太到位,比如拖拉、推诿等态度,都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尤其是基层办事人员要学习好、落实好“店小二”服务是否到位?企业的感受度如何、满意度怎样,才是最好的评分表。只有在良好营商环境的沃土中,企业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刀刃向内,敢于向营商环境的短板“动刀”,打通“大门已开,小门未开”的堵点,才能成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的强大后盾。 营商环境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安全、服务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代名词,更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签约落户,依托工业产业的辐射积聚,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作者:徐瑞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