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菌、青头菌、松茸......
一场春雨过后
头茬野生菌已悄悄上市
一年一度的“吃菌季”即将到来!
民间“经验”不可靠,切勿随意采摘
民间常有一些识别毒菌和食用菌的“经验”,比如颜色鲜艳者有毒,不生蛆、不生虫的有毒,煮时银器、大蒜、米饭变黑的有毒……这些方法只能区分部分毒菌,对其他一些毒菌没有区分作用。提醒广大市民在野外踏青游玩时,切勿随意采食野生菌。
市场购买要谨慎,这些菌子易混淆
鹅膏菌。据统计显示,在菌子中毒死亡事件中,90%以上是由毒鹅膏菌引起的!因此,购买野生菌时,一定要避开“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菌子。
亚稀褶红菇(火炭菌)。在云南,被称为“火炭菌”的菌子至少有5种,其中有的可以吃,有的是绝对不能吃的,外观不易区分,容易误食丧命。有毒的火炭菌切开后是暗红色,可食用的切开后会变成褐色或黑色。
烹调食用四注意,切忌“杂、生及饮酒”
1.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种类不同的野生菌不要放在一起烹调,混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素。
3.加工时一定要熟透。烹调时,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放凉的菌子再次食用时,仍需煮熟,最好在锅中翻炒热,不要使用微波炉,防止热不透。
4.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出现症状别迟疑,立即催吐并就医
此外,注意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生产经营记住“三不”,监管部门宣传防未然
最后
食安君再告诫
“不识不吃”
是预防野生菌中毒
最有效的办法!
来源:云南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