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是云南省唯一整州市推进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17年10月,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授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来,玉溪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做特‘绿色食品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玉溪方案,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生产体系、绿色经营体系、绿色技术体系,扎实推进首批市级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交出优异答卷。”近日,玉溪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健说。 全面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走特色路 近年来,我市坚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山地林农生态经济带、烟畜果生态循环产业带、河谷特色优质经果产业带、环湖绿色高效休闲观光产业带“四带”建设,走出一条以健全完善烟菜花果药畜6大特色产业和粮食、油料、甘蔗、茶叶、林业、食用菌、水产等协同发展的“6+N”产业体系特色路。 全市围绕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了一批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通海县、新平县、红塔区分别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蔬菜、柑橘、花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红塔区、通海县被列为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新平县成功进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行列。 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推进绿色农业深度发展 张健告诉记者:“自2017年以来,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推进绿色农业深度发展成为共识,全面推动‘三湖’流域农业绿色有机生产成为玉溪首要任务。”为此,我市大力调整“三湖”流域的种植方式,推广绿色种植、有机种植、无土栽培,大幅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淘汰高肥、高药作物,推行清洁生产,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持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2021年“三湖”流域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减少3%,农药使用量比2020年减少1%。全市其它地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三湖”流域严格落实禁(限)养区划定,玉溪市共关闭或搬迁规模养殖场户704户。全市加大力度推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5%,农膜回收率8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6%。 积极培育新型主体构建绿色经营体系 近年来,我市以“三湖”流域为重点,加大土地集中流转力度,鼓励支持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发展现代农业, 截至去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72.4万亩,占比提高到22.3%,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土地面积占比40%,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同时,我市还积极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梯次发展培育机制,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采取贴息贷款、资金补助等方式,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到去年底,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6户,其中国家级7户、省级74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36个、家庭农场1413个。同时,各县(区、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优化整合资源,组建企业集团,做大农产品加工规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创新构建小农户与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的利益联结机制。 内联外引大力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近年来,我市突出烟叶、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畜禽优势重点产业,积极开展内联外引工作,成立重点产业专家组,建立13个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省级水稻、油菜、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生猪、禽蛋、肉牛9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生产方式技术创新和集成,制定农业生产标准158个,辐射带动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种植80%以上,节本增效显著。 同时,我市还分类推广种养循环、水旱轮作、林下立体循环、林木结合、农旅结合等绿色发展模式,截至去年底,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场55个,推广一批果(菜、茶)—沼—畜、林牧结合、稻鱼共生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完成一批中低产田改造、坡耕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模式,形成一批立体种植、水旱轮作等生态农业模式。(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