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美如画的洛泉小组处处干净整洁。
峨山县双江街道高平村委会洛泉村民小组坐落于峨山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处,紧邻易峨高公路。曾经的洛泉小组规划无序,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放养、污水乱排、道路狭窄……脏乱差的人居环境严重制约着洛泉小组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洛泉小组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彝族特色文化,按下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快捷键”,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先后获得“文明村镇”“清廉村居”等称号。
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走进洛泉小组,青山环抱下的小山村清雅怡人,灰瓦土墙的特色彝族民居和洋气的小楼房错落分布,道路宽敞整洁,规划整齐的小菜园、鲜花盛开的小花园、别致精美的小景观随处可见。
“原来村里的家禽都是放养,有些村民家里没有排污管道,污水乱排,闲置的烤房、猪圈很多都占着道路,不仅使道路变得狭窄,也很不美观。”高平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柏魁森介绍。
为充分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洛泉小组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美化、亮化相结合,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编制彝族土掌房民居外观风貌规划,组织发动群众全面开展垃圾、污水、庭院、危房“四清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四提升”和道路、雨污、户厕、菜园“四改造”,共铺设雨污管网5800米,改建卫生户厕109座、公厕2座,拆除闲房危房200余处1.2万余平方米,村庄绿化6000平方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村子里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干干净净的,我们老年人没事就喜欢出来走走。”村民李桂英说,家里拆除了旱厕,改成了水冲厕所,干净卫生也方便。平时自己喜欢养花种菜,好在家门口规划了小菜园,可以自给自足,日子过得很舒心。
“现在道路变宽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可以把车开到家门口,非常方便,而且家禽圈养了,绿化增多了,空气更清新了。”村民普文贵介绍,自己在村里开了家小卖部,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感觉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
织密治理网营造良好乡风
村庄规划建设好了,如何治理成为首要问题。在环境卫生方面,洛泉小组全面推广联户包段、联户清扫、联户保洁和垃圾集中处理的“三联户一集中”保洁模式,实行责任区域网格管理,将全村划分为14个责任区,由1至2名党员和2名村民代表负责5至10户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监督提醒工作。确定每月不少于2次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清理垃圾、清洁院落、整理居室等活动,村环境评比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建立环境卫生保洁“红黑榜”,每月张榜公示,形成“美丽洛泉是我家、环境优美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在党员、村组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养成自觉打扫卫生的好习惯,不仅管理自家的卫生,公共区域也当作自己家一样爱护打理。”洛泉小组党支部书记普美英说,维持好的环境卫生需要每一位村民共同参与,现在大家自觉爱护环境,思想意识的转变是最为可贵的。
同时,洛泉小组坚持德治和自治并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文明村组创建活动为抓手,成立洛泉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组织开展“善行义举榜”“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注重家风、家教建设,教育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推进移风易俗,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
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作为典型的彝族村寨,洛泉小组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风俗习惯、民俗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留存,至今这里的人们依旧传承着彝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洛泉小组非常注重自身彝族文化的展示,以灰瓦土墙为主色调的彝族土掌房,在一片青山绿树中格外引人注目。村内的墙壁画上了极具彝族特色的手绘画,有彝族生产工具展示墙,还有民间广为流传的洛泉女英雄——替父从军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彝族“花木兰”铭都母车布事迹的文化长廊等,村里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现代文明与彝族风韵兼具的文化氛围。
浓郁且富有特色的彝族文化加上山清水秀的村庄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洛泉小组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村里目前有两家农家乐,投资建设的彝族土掌房对外出租,租金收入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漂亮的手绘画、怡人的田园风光、美味的彝族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节假日前来休闲放松,漫步乡村小径看鲜花盛开,呼吸新鲜空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慢节奏的乡村生活,充分感受彝乡的魅力。
此外,洛泉小组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除了种植传统的四季豆、菜豌豆外,还发展种植四季香椿、观赏性向日葵。“下一步,我们还要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继续搞好乡村旅游,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更多收益好的产业,帮助村民增收。”柏魁森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蝶)
编辑:刘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