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时代所需,也是群众所盼。
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高站位、高标准、重保障、重实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建阵地、搭平台、强服务、办实事,探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促进双推动的玉溪路径。
建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和谐桂山”帮帮团是新平县桂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服务品牌,这几日,90余名志愿者正忙着入户进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该调查可第一时间汇集基层群众最真实的感受和建议,便于下一步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困难帮扶、环境保洁、交通劝导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是‘帮帮团’成立的初衷。截至目前,我们共开展各项志愿服务126次,1.5万余人次参与。”桂山街道宣传委员刀艳超说。“志愿服务非常到位,我父亲高血压、腿脚不便,志愿者经常上门送医送药,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桂山街道居民周兴荣告诉记者。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玉溪市立足实际,统筹资源要素、搭建服务网络,共建成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5个实践所、709个实践站,实现中心、所、站全覆盖。
作为全国文明镇,“中国烟盒舞之乡”新平县扬武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持续巩固“中国彝族民间烟盒舞文化节”文明实践项目,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每年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活动20余场次,1万余人次受益。“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群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得以改善,睦邻友好蔚然成风,精神生活更丰富,基层治理更有效。”扬武镇宣传委员田春丽说。
毗邻抚仙湖的澄江市右所镇马房村充分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网红名宿村。实现增收致富之时,马房村还利用服务大厅、广场、图书阅览室、人才驿站、村史馆、文创馆、妇女儿童之家等场所,吸引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参观学习,开展各类读书、技能培训等活动,建立起集学习教育、休闲娱乐、文化普及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让“人人都爱来、来了不想走”。
搭平台——
做暖心服务 办惠民实事
玉溪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大力倡导全民志愿、全域志愿,建立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等79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市注册志愿者30余万人,构筑了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的文明实践格局,提升文明实践水平,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江川区江城镇侯家沟村妇女积极参与村庄治理,撑起半边天,成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典范。“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带妇建的作用,成立‘妇女之家’议事会,目前张家头小组、陈家头小组‘妇女之家’议事会已发展到54人和74人。”侯家沟村党总支书记秦文生说。据他介绍,在巾帼志愿者的带动下,这两个小组取消村庄保洁员,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巾帼志愿者自发清扫、护树、护路、护河、护沟、护花。同时,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崇尚新风、摒弃旧习。巾帼志愿者还积极参与政策宣传、纠纷化解等各项活动,帮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澄江市民廖云涛14年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抚仙湖保护治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宣讲和清河、清湖行动以及文明劝导等是其志愿工作的主要内容。“抚仙湖是澄江的根和魂,生态好,澄江的发展才有未来、有希望。保护好抚仙湖是每个澄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生态好,就能充分发展文旅、健康产业,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廖云涛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市“湖泊革命”的决策部署,玉溪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平台,深入开展“高原湖泊卫士”志愿服务活动,仅澄江市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受众5万余人次。
玉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策划培育一批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化。2021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8万场次,参与人数132万余人次,做暖心服务、办惠民实事。文明实践活动突出了地方特色,形成了品牌效应,积极巩固“点亮微心愿 温情暖玉溪”“巾帼志愿暖人心”“高原湖泊卫士”“小桔灯”等志愿服务品牌,推选出5个精品项目入围云南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红塔区“新兴姑娘”新时代女性课堂项目获铜奖。
扬风尚——
唱响时代旋律 汇聚发展能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对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统计显示,2021年,玉溪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52.3亿元,人均突破10万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00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70元。如何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成为时代之问。
为了更好地书写这一时代答卷,近年来,玉溪致力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着力打造聂耳文化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县、乡、村三级聂耳百姓合唱团,唱响时代旋律,汇聚发展能量。
据了解,全市聂耳百姓合唱团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以歌唱聂耳创作的歌曲为基础,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常态化开展合唱活动。用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广泛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持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激发“聂耳故乡”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爱国热情。据统计,目前全市共组建聂耳百姓合唱团739个,开展合唱活动4420场次,参与受众16.74万余人次。“我们用合唱的形式缅怀聂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时代精神,激发奋进力量。”聂耳百姓合唱团成员沈斯琳说。
江川区九溪镇六十亩村以全国文明村镇创建为契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自觉践行文明生活方式,将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为抓手,创新群众积分制,引导村民树立“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文明新风。开展“道德讲堂”“小手拉大手”“家风家训”活动,评选“五好家庭”“孝男孝女”,在全村营造崇德向善、共建和谐家园的良好氛围。
在元江县曼来镇石脚地村,文明实践形成的新风尚滋润群众心田,形成发展力量。石脚地村以全国文明村镇创建为契机,先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信科学,抵制歪风邪气”“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勤劳致富的道德风尚、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民族团结的干群关系、文明和谐的家庭新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石脚地村依托独有的热区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荔枝、芒果、龙眼等热带水果产业,建成乡村旅游“农家乐”民俗餐厅4家,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75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以上,建成了“果树丛中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雯)
编辑:陶晓兰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