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以聚·同心筑梦——主流媒体玉溪行”来到大营街社区。望着社区里干净整洁的道路和居民们幸福的脸颊,大营街社区党委委员童惜杨欣慰地笑了,她说:“改革开放前,由于交通不便、人多地少,以农业为主,这里是有名的吃粮难、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娶媳妇难的‘五难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抢抓机遇,勇于创新,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居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了环境生态化、产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于1995年成为‘云南第一村’。”
初入大营街社区,一个由红、黄、绿三色溪流状组成的图形便进入记者眼帘。据童惜杨介绍,这是大营社区的logo,他们将其取名为“奋进汇溪”,代表的是社区内的3个自然村如同奔腾的溪流向社区这个中心汇集,呼应了大营街的别称“汇溪”,寓意着大营街取得的成就汇聚了各族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也象征着大营街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道路上,团结奋进,携手前行。
大营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示范社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是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富,因创新而强
大营街社区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富,因创新而强,是社区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同向、持续奋斗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20世纪80年代末,大营街社区抢抓发展机遇,依托红塔集团、玉溪市“两烟”及卷烟配套产业建立起了产业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济快速发展。1988年创办了科技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玉溪水松纸厂,当年就实现收入390万元,上缴利税65万元。到2021年已经实现经济总收入190亿元,上交国家税金1亿多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26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大营街社区在红塔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第三产业的探索与实践。社区于2019年开始打造集温泉度假、乡村民俗旅游、乡村活态集镇、旅居康养为一体的大营街幸福小镇项目,社区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19公顷,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分五期建设,目前已完成三期,即将投入运营。幸福小镇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还在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促进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认同铸牢情感纽带 促进社区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经济的繁荣发展,有力促进了各族群众在社区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传承和发展。在6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营街社区孕育出以米线和烤鸭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温泉休闲为主体的旅游文化、以陈氏浮雕文化馆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等本土文化。
与此同时,大营街社区还为辖区内的玉泉湖小区修建了同心广场。社区注重文化传承与民族融合,培养出文艺队5支、文艺骨干90余名和省级花灯音乐代表性传承人1名,致力于传承发扬玉溪花灯、民族歌舞等地方传统文化。
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新时代,大营街社区沉淀培育精神,沉淀文化,以文彰旅,以旅促文,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平等铸就和谐之基 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平等是团结之要。大营街社区始终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在集体利益面前一律平等,并用居规民约的形式将民族团结关系缔结下来。近年来,伴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享受着高度的幸福生活,实现了“幼有所育、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幼儿入园全免费,在初中至大学就读的学生每人每年有500至1000元的补助。居民一出生就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意外险,年满18岁可到集体企业就业,年满54岁可每月领取363-990元的退休金,年满94岁、99岁的可一次性领取5万、10万元的长寿金。长寿奖金自1998年设立,至今已持续发放20多年。参军入伍人员每年按大营街人均纯收入的80%享受分配。居民年终分配逐步提高,现在已达人均6000元。
在居住环境方面,两次实施民居改造,1985年投资5000余万元,统一规划建设砖混结构新民居,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8平方米增加到50平方米。2010年启动第二次民居改造工程,总投资13亿元,新建兼具中式风格和滇中传统民居特色的双拼别墅1482套、单元房112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0多平方米。此外,大营街社区基础设施完善,集贸市场、公园、卫生院、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还自办了社区电视台,组成了专业绿化环卫队,整套社会治理方式与城市无异。大营街社区各族人民共同绘制出一幅宜居宜业、邻里和谐、民族团结的和美画卷。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蔚 李子楠 摄影报道
编辑:王一婷 审核:杨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