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贡献了玉溪力量。
玉溪在云岭大地上绘就出一幅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的美丽画卷。(玉溪日报资料图)
十年来,玉溪持续开展“三湖”保护治理、两大水系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八个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不断推进美丽玉溪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厚植了全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底色,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答卷。
1 精准施策 蓝天更蓝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蓝天下,呼吸清新的空气,十年来,玉溪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大气污染治理成果累累,尤其是2017年以来开展的蓝天保卫战,让玉溪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玉溪环球彩印纸盒有限公司车间外,与巨大燃烧炉连接的烟囱吐出淡淡的白色烟气。
据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经理石献忠介绍,2021年7月,公司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当设备运行时,生产车间内的废气会被抽取,通过管道集中到燃烧炉进行焚烧处理。
市生态环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工作人员胡斌介绍,玉溪环球彩印纸盒有限公司VOCs治理项目投入使用后,多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公司排放的VOCs值平均为每立方米0.5毫克,远低于每立方米12毫克的国家排放标准。
近年来,我市推进包装印刷、制药、工业涂装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20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单位完成治理。另外,加油站、油库油气回收治理配套设施建设也相继完成,共建成油库油气回收治理装置2套、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装置220座(套)。
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治理,只是我市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大战场的一角。
大气污染防治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有效阻断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空气中。
为弄清空气污染源,从而对症下药、实施有效治理,从2014年8月起,玉溪市环境监测站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对玉溪主城区大气污染物源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解析工作。2017年9月,《玉溪市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及控制对策研究》完成,为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精准的决策依据。
2017年,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蓝天保卫攻坚三年行动。玉溪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及控制对策研究,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能对症下药、科学决策。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张春丽告诉记者,在蓝天保卫攻坚三年行动中,玉溪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的放矢,让大气污染治理更加科学有效。
从源头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严格管控,推行清洁生产,是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为此,我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严格环境准入,有序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先后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7万吨、炼钢产能615万吨、铁合金1万吨、铜冶炼5万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79万吨、黄磷6.5万吨、造纸15.3万吨、平板玻璃133万重量箱。中心城区推进“退二进三”工作,城市建成区44户化工、水泥、钢铁等企业先后关停或搬迁。
全市105家重点排污单位先后安装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设备305台(套),并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联网。2021年,全市先后启动“三停”措施6次,对水泥、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企业先后实施限产限排和错峰生产16家次。
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管,玉溪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自2015年1月19日起,玉溪市顶着巨大压力叫停黄标车辆,全市共淘汰黄标车14908辆。2015年,玉溪市开始筹建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信息系统,并于2017年建设完成,同步实现机动车排气检验三级联网。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共建成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机构25家82条检测线,实现全覆盖。2019年建成云南省首个投入使用的黑烟车智能监控识别系统2套,对经过监测点位的超标黑烟车进行实时抓拍,对排放不合格柴油车,通过玉溪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系统锁定车辆,列入重点监管。2020年,玉溪市建成云南省首个柴油车尾气排放远程在线监测平台,可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目前共有6384辆柴油车被纳入监控。
大到矗立的烟囱,小到燃煤锅炉;长到每天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严格管控,短到季节性的农作物秸秆焚烧、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只要对蓝天和洁净的空气有威胁,一个个专项整治行动便“挥剑而至”。
十年来,我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2021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2%。
数据显示,与十年前相比较,2021年,玉溪中心城区二氧化硫(SO2)由每立方米25微克降至9微克,二氧化氮(NO2)由每立方米20微克降至19微克,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每立方米41微克降至36微克,细颗粒物(PM2.5)由每立方米23微克降至21微克,一氧化碳(CO)由每立方米3.1微克降至1.5微克,臭氧(O3)由每立方米135微克降至111微克。
2 大地添绿 青山更青
哀牢山西黑冠长臂猿。(玉溪日报资料图)
傍晚,红塔区玉兴路东段,一只松鼠顺着粗壮的香樟树干落到地面,跃入路旁的小区内。
灵动的松鼠,叽叽喳喳的小鸟,显示着这方天地良好的生态。
十年前,泷水塘社区居民抬头能看到的五脑山,是成片的荒坡地,远望树木稀疏。如今,除了供市民山间散步的林荫道,五脑山到处蓊蓊郁郁。山林和城区的绿色几乎连在一起,到处都是绿色通道。
为大地增添绿色,一直是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
城市绿化,集镇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湖滨绿化,河道绿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人们身边的绿色渐渐增多,家园越来越美。
而改变更大的,是那些曾经的荒山。
玉溪多山,境内山区、半山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6%。
为了青山披绿装,多年来,玉溪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成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十年来,玉溪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完成林业重点生态修复建设营造林项目384万亩,实施其他重点绿化造林项目14.4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3602.09万株,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保护的生态公益林面积726.48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总面积480.65万亩。
近年来,“森林玉溪”建设全面推进,玉溪各地共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03.62万亩。
目前,全市有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15个,保护区面积165.15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2241.3万亩的7.37%;全市有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易门龙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华宁象鼻山温泉省级森林公园。其中,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16年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森林体验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通过持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1.3%,集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82%。全市56个村庄被认定为“省级森林乡村”、9个村庄被认定为“国家级森林乡村”。
2020年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显示,玉溪市天然林面积达72.31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8.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06%。
3 不惜“断臂” 让水更清
玉溪千方百计呵护抚仙湖一泓净水。(玉溪日报资料图)
玉溪市以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治理为重点,开展水污染防治,“三湖”保护治理受重视程度之高、保护治理力度之大、执法监管尺度之严前所未有。
2004年8月26日零时起,抚仙湖禁止使用营运性机动船艇,当日取缔机动船艇278艘、水上飞机3架及燃油机头1853个。为纪念这个壮士断腕的举动,也为了唤起群众爱湖护湖意识,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起,每年8月26日为抚仙湖保护日。
取缔机动船艇只是一个开始。2012年以来,围绕“三湖”保护治理,“断臂”和“牺牲”在不断升级。
铁腕开展“关、停、拆、退”。抚仙湖一级保护区38家企事业单位全部退出,一次性启动沿湖3.1万余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9个安置区加快建设,关闭一级、二级保护区餐饮住宿经营户153户及砂石料场和砖厂等37个;星云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农田1500余亩,退出房屋410户,退出企事业单位4家,拆除公房10家;杞麓湖径流区28户“地条钢”企业、7座小水泥窑及34户小造纸厂全部关停,54户企业全部搬迁,“四退三还”完成征租地6600亩,兑付资金4.42亿元。
湖泊径流区分区管控畜禽养殖,抚仙湖流域2779户畜禽散养户全部退出,星云湖、杞麓湖禁养区分别退出328户、284户,并逐步实现粪污全收处、不外排。澄江市甚至付出了整个畜牧产业几乎消失的代价。
大水大肥大药的蔬菜种植正在被替代。“十三五”期间,“三湖”区域种植环境友好型作物26.84万亩,蔬菜种植同比减少4.4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46.4万亩,完成绿色防控267万亩次。
对地表水质有着直接影响的土壤污染治理措施频出。为完成好净土保卫战,全市完成11个疑似污染地块、17家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219个地块的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信息采集及调查工作;公布全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录;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完成“一图一表一报告”的编制和省级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加强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完成对全市“十类”工业固体废物及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行为。
十年来,玉溪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围绕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改善核心目标,坚持“一湖一策”,全面落实“退、减、调、治、管”五字方略,推动“三湖”流域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坚决落实抚仙湖面山开发建设项目长久熔断机制,统筹推进流域空间腾退、环湖截污治污、入湖河道治理等重点工作,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收官,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据统计,十年来,“三湖”保护治理共实施143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94.7亿元。2021年,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Ⅰ类水质,星云湖水质保持Ⅴ类。
4 碧玉清溪 生态之城
十年来,玉溪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先后完成70多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2017年12月4日,一场保卫抚仙湖的“百日攻坚雷霆行动”在玉溪拉开大幕。随后,这场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精准施策的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范围扩展到了“三湖”并持续了三年。接之而来的“湖泊革命”更是一场治湖体制机制的革命,选派的474名工作人员派驻“三湖”流域行政村(社区),细化分解一块块湖泊保护治理的“硬骨头”。
十年来,生态环境等行政执法部门加强与公安机关联勤联动,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危险化学品企业专项执法、“三湖”联合执法、“昆仑行动”等专项行动,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打击了非法排污、非法采矿、非法捕捞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象往之地——玉溪。(玉溪日报资料图)
通过生态治理和修复,玉溪境内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典型地带性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生物多样性得到最大限度维护。
生态文明建设,让鸟翔天空、兽鸣深涧、鱼游水底的景致在玉溪随处可见。
消失20多年的抗浪鱼鱼汛在抚仙湖重现,紫水鸡、彩鹮、白眼潜鸭等珍稀保护动物现身“三湖”周边湿地。
“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已发现红嘴鸥、白骨顶鸡、黑水鸡等水鸟17种,2020年比2019年监测记录增加8种,数量由1416只次增加到5501只次。在通海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发现“世界最美水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2020年3月,在江川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21只彩鹮,是国内目前发现的较大种群,也是我市在生态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中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
目前,玉溪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62个、市级生态村538个。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着眼未来,玉溪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扛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玉溪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让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定生)
编辑:陶晓兰 审核: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